时间:2024-04-24
周樱
创建于2014年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是一所年轻的医院。2015年,北大国际医院和天坛医院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于是,身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的赵元立就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据神经疾病中心党支部书记路长宇介绍,在天坛医院技术骨干的带动和影响下,从第一年的300台手术到第二年的1000台手术,第三年至今,每年完成2000台手术,并且获得了业界和患者的极大认可。
其实,从2018年1月起,赵元立主任就与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工作多年的杨燕君护士长开始在同一个科室工作,二位共同见证了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说起对彼此的第一印象,赵元立说:“短发、能干,像花木兰。”杨燕君说:“专业、耐心、特别敬业。”两人对医护关系有着共同的认知,即高质量的诊疗,离不开医护间的密切配合。在人们眼中,医生治病救人,实际上很多工作是由护理团队在完成,医护齐心协力,才能成功有效地救治病人。护士遵医嘱执行时,还可能根据病患情况查漏补缺。有时遇到急症病人,抢救工作特别考验医护的配合度,默契指数决定着医疗工作能否顺页利进行。赵元立特别强调:“在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由于资源、人员的紧缺,护理人员们往往付出更多。”就在此刻,两位一起回忆了那段特殊的时光。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让大家始料未及。2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杨燕君接到护理部主任的电话,国家卫健委通知,紧急组建医疗队到鄂州去支援。杨燕君回忆:“时间相当紧迫,11点正式接到通知,3个小时后出发,于是,医院快速集结医疗物资,我们各自准备私人物品。因为我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所以有一点点经验,在我报名援鄂的第二天就把行李箱打包好带到单位,做好了随叫随走的准备。我还特地搜索了鄂州,它距离武汉很近,车程15分钟,疫情相当严重。当时看新闻,当地已经开始招聘60岁以下的退休护士,说明急缺人手。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一共派去20名医护人员,其中,我们神经外科去了3名护士。”
到了鄂州,杨燕君被分派到了鄂州市中心医院,它是鄂州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唯一指定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地方。“贵州援鄂医疗队比我们早去一个星期,他们入驻了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我们入驻了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经过对医院环境实地考察,我们才发现准备接管的CCU病房从物理环境到设备、流程等各方面比我们预期的要低。虽然做好了苦战的准备,但真的感觉非常困难,那也要坚持!我们与鄂州中心医院的医生护士一起重新建立CCU,他们负责申领物资以及科室间的沟通工作,还要为我们翻译方言,而我们则负责管理好病人。分工明确,合作默契,经过两周的实际工作总结,针对新冠肺炎病房工作的特点,我们护理工作梳理顺畅了,制定出了各班次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且把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明细贴到护士站的墙上,大家到岗一目了然自己今天需要做什么工作。”
此次,新冠抗疫护理工作格外繁重,杨燕君在内的护理团队每人每周至少要排5~6天班,每個班次至少5小时。杨燕君解释:“我们也要考虑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工作时间过长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所以,5个小时一轮换已是极限。5个小时是指进入病房到离开病房时间,并不包括穿隔离服脱隔离服的时间。三级防护的隔离服从里到外有三层,穿脱防护服以及准备的时间加起来有—个多小时,等于6小时工作时间。由于隔离服全身被汗浸湿,到了住所,还要赶紧把衣服清洗,因为我们没有带太多换洗衣服,二三月的鄂州还相当湿冷,衣服很难晾干,好在鄂州市政府特别贴心地为我们提供了电暖炉,能够烘烤衣服。要知道,新冠病毒在56度高温下,半个小时死亡,这样的电暖炉也为我们提供了—道安全的屏障。”
在杨燕君所在的CCU,有8张病床,收治的均为危重病人,有一些是经口气管插管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有一些是佩戴无创呼吸机的病人,他们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杨燕君说:“我们不仅要全力救治,还不能让病人躺在污秽之中,那样很不人道,要让病人有尊严地活着。”于是,杨燕君会在每一次当班期间,与同事们一起做着许多护理工作,给病人翻身扣背吸痰、处理病人的大小便,给病人擦洗身体,换上干净衣服,还要清洁卫生、搬运液体、搬运巨大的氧气罐……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秦宇红在他的《抗疫日记》中这样评价杨燕君:“护士长总是冲在一线,我在巡视患者调试呼吸机时,发现护士长拿湿巾和温水在为几个插管的患者逐个地擦洗清洁,她那么细致、认真、温柔,一丝不苟!虽然患者处于镇静状态,但她像是在抚慰一个个熟睡的襁褓中的婴儿!”
在前方,杨燕君护士长靠着一股子信念拼命抗疫,在后方,神经外科赵元立主任给予莫大的支持和关怀。杨燕君说:“我们前后方几乎每天都要沟通,主任一次次问我们缺什么,还给我们快递口罩、小火锅等物资,他也想来前线,但是后方离不开他。我记得特别清楚,由于长时间高压工作,感觉心理和体力快要崩溃时,收到主任的微信:‘尽量保证休息,好好吃饭,现在的困境只能咬牙挺住。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争取也到一线去和你们并肩作战。在主任的叮嘱下,我们咬紧牙关,往前冲!我们想着冲过去就是胜利。”是的,他们做到了,在湖北鄂州奋战55天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援鄂医疗队20名白衣战士平安凯旋。
疫情面前,全国各地抽派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逆向前行。疫情之外,大夫争分夺秒地抢救危重症病人,与死神赛跑。疫情发生时,留守后方的神经外科主任赵元立教授肩上的担子同样千斤。他告诉我们:“虽说北京不像武汉那么紧迫,但是气氛也是非常凝重,因为当时并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控制住,毕竟医院是相对比较危险的地方,整个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我们日常工作照样在推进,唯一的变化就是外地病人少了,不过,一旦有进神经外科的病人,基本都是病情非常严重的。由于危重病人多,实际上,从医疗质量或者医疗强度来说,可能比原来还要更重视。我们比平时更加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力求保证病人有一个最好的治疗效果。”
Q说一件在你记忆中,你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Y 1990年,在我上中学时,曾经来北京看过一次升国旗仪式,我半夜从永定门步行至天安门,人很多,虽然没能站在最前排,但是当国旗升起来,到了上空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
Z看来岁数大了就容易怀旧,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1984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庆典上,我作为学生,在游行方阵中举着气球。后来在1994年,我又参加了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广场上跳大头娃娃舞蹈,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经历。
Q 2020年,你要送给祖国什么祝福?
Z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临近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经过半年时间,我们国家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家逐渐恢复昔日的生活。所以,我们还是祝愿祖国平安、人民健康。
Y是的,希望祖国平平安安。
Q“祖国”这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Z祖国就是自己的母亲之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们见证着新中国的辉煌,也希望把很多美好的东西传承下去。
Y祖国是我愿意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Q***總书记说,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Y从我的职业来讲,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好护士,让患者想起我时,心里头会感觉一暖。
Z作为医生,我们当然希望治疗尽可能多的病人,让那些不治之症能够治愈,或者说让更多家庭能够重新拥有欢笑。
Q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你是怎样理解“追梦”的?
Z追梦,我认为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将来,一代推动一代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人类社会才不断地进步。
Y追梦对我来说,就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Q在“追梦”的道路上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Z在追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就像爬山一样,努力翻过一个又一个山头。难忘的经历有很多,比如说考上好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再比如顺利完成一例高难度的手术,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一切都是值得纪念的。
Y父母对我的教育永世难忘,现在,我每做好一件事时,都觉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看到的话,也会替我高兴。
Q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走向成功的?
Y激励我的还是父母从小对我的教诲,小时候,我家里墙上贴着我爸爸的很多奖状,这点对我影响很大。我没觉得自己有多成功,只是做好自己,把父母教给我的都实践出来,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我就感觉挺满意的。
Z除了父母,激励我的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会经常读名人自传,尤其是革命先烈成功的经历,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
Q面对追梦道路上的困难,你是怎样应对挑战的?
Z一方面我们要沿着前辈的脚步继续前进,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超越他们,因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强,才有更美好的未来。比如说我们的前辈们手术技术已经很精湛,可我们也不能止步于此,要钻研新技术让手术更加精准高效。
Q当你认为自己取得成功时,你对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何体会?
Z如果把事情做好,内心会有一种愉悦,这可能就是成就感和自豪感吧,这也会形成一种自我激励,是一种良性循环。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