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赵天 编
癌症堪称不治之症,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很难治愈的恶性肿瘤病症,当然,医学界普遍的观点是癌症无法传染,这也让我们松了口气,否则将多么可怕!不过就20年前针对某种动物的一项发现来看,也许这口气我们还是松早了些。
虽然目前出现在人类身上的癌症基本不会传染,但塔斯马尼亚岛的袋獾却不一样。袋獾是一种性格凶猛的有袋动物,20多年前,一种诡异的肿瘤疾病袭击了这个种族。
当时,科学家发现,一些袋獾的嘴和下巴周围出现了严重的溃疡和巨型肿块,根据诊断,研究人员将这种病症命名为袋獾面部肿瘤,毫无疑问,这些袋獾得了癌症,且这种癌症迅速在塔斯马尼亚岛的袋獾群落中出现,差点导致这种动物灭绝。
研究发现,让袋獾生病的肿瘤,全是彼此的克隆体,而体内出现肿瘤的袋獾却具有不同的遗传因子。也就是说,每只出现肿瘤的袋獾,其体内的肿瘤和其他袋獾体内的肿瘤都是一模一样的。
简而言之,这些肿瘤是由一只袋獾传染给另一只,而传染的途径,则是在袋獾们相互抢食打斗时,在撕咬途中经血液和伤口传播。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同样作为肿瘤疾病的癌症,无法在人类之间传播,却能在袋獾身上实现呢?
科学家们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癌症在袋獾群体中传播的根本原因:基因多样性的缺乏。也就是说,是袋獾们彼此的血缘关系太近导致的。
要知道,癌细胞想要从一个生物个体进入另一个生物个体,并存活下来,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几率却很低。之所以癌症患者无法将癌症传染给另一个健康的人,是因为不同个体的人,基因差异很大,基因相似度很小,所以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免疫系统,当外来细胞进入人体时,健康的免疫系统犹如“纠察队”一般,能够迅速识别这些异类并清除它们。
但袋獾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缺乏基因多样性,袋獾个体之间基因相似度极其高,它们彼此拥有几乎一样的免疫系统,所以当同样的肿瘤细胞从一只袋獾体内进入另一只袋獾体内时,免疫系统会误认为这些外来之客是“熟人”,从而放它们一马,这就导致了癌症在袋獾种族内由一个源头迅速传播至整个群体。
而之所以袋獾基因多样性缺乏,则是由于塔斯马尼亚岛的气候变化和人为狩猎,使袋獾栖息地减少,种群数目锐减,近亲交配频繁所致。
出于物种多样性的考虑,袋獾的命运可谓让人担忧。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尝试隔离一些健康的袋獾,让这个种族得以健康繁衍下去。但若是袋獾面部肿瘤这种癌症可不经传染也能在健康袋獾体内自行产生,那么解决袋獾遗传多样性缺失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幸运的是,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传染性癌症能在灵长类动物之间传播。
虽然不少人类所患的癌症,如宫颈癌、咽喉癌等,与乳头瘤病毒这样的传染病有关,且长期感染乙肝、丙肝等可传染的病毒有可能使人患上肝癌,但癌症本身在人类身上却没有传染性。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癌细胞也能在人与人之间转移。
首先是器官移植,当然,这种案例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器官接受者必须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用这种药的目的是降低外来器官的排斥反应,却也同时降低了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
此外,目前还发现一些有极低概率能够在母婴之间传递的癌症,包括黑色素瘤、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比如一名怀双胞胎的孕妇若患有急性白血病,此病便可在她的体内由一个胎儿传染给另一个。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孕妇患了癌症,癌细胞也几乎不可能穿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
那么,如果直接把癌细胞注射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呢?虽然概率极小,但的确有人因此患上了癌症。比如,一名19岁的医院化验员被带有结肠癌细胞的注射器扎伤后,手上就长出了肿瘤;也曾经有外科医生在为病人切除肿瘤时不慎划伤了自己的手掌,并因此患上了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由此可见,对于癌症的传染性,人类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水云间 荐自 《南都周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