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POI数据的老年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时间:2024-05-18

陈江华,胡科煜,孙 琛,杨 莉

(南京邮电大学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明确养老体系建设新方向,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1]。目前,由于中国年轻一辈的“生育恐惧心理”[2],使得中国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迅速增长,子女难以在照顾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但是,受我国传统“养儿防老”和“孝道”等观念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渴望和子孙一起安享晚年,他们从心理上排斥机构养老,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中国老年人的首要养老模式。

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目前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供不应求或供需不匹配。养老设施供需矛盾更为突出[3], 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4,5]。养老服务设施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6]。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老概念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除了能达到基本的老有所养外,还希望能保持较好的生活水准,对于交通、信息化、医疗等设施的配置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老年人的供应而言并不是单纯的某类某种设施,而是一系列配套设施的集合。从生活:生活起居、卫生打扫、日间照护、助餐沐浴[7~9],到医疗:健康咨询、身体护理[7],医院、卫生机构[10],再到精神:精神抚慰、心理舒缓服务[7]、老年大学、广场公园[11]等,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医养结合养老[12]、互联网+智慧养老[13,14]等,缺一不可。同时,作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战略的重要支撑,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与配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15]。

2 研究区概况

本文将研究区域划定为南京市市域范围内的94个街道和6个编制镇。其中,包括玄武区7个街道,秦淮区12个街道,鼓楼区13个街道,浦口区和栖霞区各9个街道,雨花台区和建邺区各6个街道,江宁区10个街道,六合区11个街道、1个编制镇,溧水区5个街道、3个编制镇以及高淳区6个街道、2个编制镇。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设施数据:医院、诊所、医疗康复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四类为满足老年人生命健康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医院设施选取配备床位数指标由官网获取;诊所设施选取面积指标,依据《个体诊所规范化建设标准》将指标定为60 m2;医疗康复护理中心设施选取床位指标,依据《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将所得数据细分为提供住院康复理疗服务和不提供住院康复理疗服务两类,分别选择最小指标20张和10张床位;卫生服务中心设施选取床位指标,依据《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将指标定为7个。同时,将南京市2017年各街道级60岁及以上年龄常住老年人口,依据B&C.城市人口调查数据报告(南京171230),作为空间可达性分析的需求量。人口数据在计算可达性时采用各街道地理几何质心作为人口质心。

上述设施作为本文的主要调查数据,依据百度地图的POI数据爬虫手段获取;通过对异常数据(重复数据、无关数据、缺失数据等)进行清洗,得到医疗服务设施的POI数据;并将POI数据分为以下4类:医院(135条)、诊所(574条)、医疗康复中心(129条)、卫生服务中心(1021条)。

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核密度估计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简称2SFCA)对POI数据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两步移动搜索法分析其空间可达性特征。

核函数是一种加权函数,有多种表达形式,在本次研究中,采用高斯核函数进行估计,表达式如(1)所示,概率密度函数如(2)所示。

(1)

(2)

本文运用ArcGIS10.2中核密度分析对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本文在传统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基础上引入高斯函数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设施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步骤如下。

(1)以服务设施j为中心,确定距离阈值,搜索在距离阈值范围内的街道质心k,计算供需比Rj,计算如式(3)所示。

(3)

式(3)中,Pk为搜索区内街道k的老年人口数,Sj为j点的总供给,dkj为位置k和j之间的距离。

(2)以街道质心i为中心,搜索所有距离阈值内的服务设施j,将所有的供需比Rj求和,即得到街道i的可达性A,计算如式(4)所示。

(4)

4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从总体上看,南京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呈现出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征,核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秦淮、玄武与鼓楼区;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以秦淮区为中心的四周,其中鼓楼区占比较大,浦口、江宁和溧水区也出现了几个规模较小的较高值区。较低值区广泛分布于南京市各区,尤其雨花台区的分布范围最广(图1a)。因此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分布的主要重心是南京市主城区,次重心是主城区以外各区的行政中心,存在设施的聚集。主城区是南京市老人的聚集地,该区域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单独分析各类设施,四类设施与整体的分布形式相似,都呈现出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征。其中,①医院(图1b)核密度的高值区集聚分布在秦淮与鼓楼区,在溧水区有一个集聚中心,浦口与六合区也有小型聚集地,江宁区中北部分布比较均匀,是面积较大的较低值区。相较高淳与溧水区,高淳区医院POI数量点比溧水区多,且分布更为均衡,溧水区的医院分布过于集中。②卫生服务中心(图1c)在浦口、江宁和六合区出现很强集聚,在主要集聚点以外,江宁与栖霞区的分布较为平均。溧水与六合区聚集程度相当,但六合区分布范围更广,高淳区的聚集程度最低。卫生服务中心的分布基本上每一个街道都能覆盖到。③康复护理中心(图1d)在人口低密度区的分布量很少,甚至在溧水区范围内不存在该设施,而其他区的康复中心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边缘;说明人口的分布对康复护理中心的影响较大,而且其设置要求更为严格。④诊所(图1e)较高值区出现区域较多,浦口区、六合区、江宁区都有分布,说明该区域诊所较为聚集。栖霞与雨花台区的较低值区占比高,这两个区诊所聚集范围广,但聚集程度偏低。

5 南京市医疗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可达性研究

利用ArcGIS软件基于两步移动搜索算法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整体进行空间可达性分析。可见图2a,秦淮区、玄武区、鼓楼区的可达性最高,与周边区域相比,就医优势明显。再以这3个区为中心,可达性值呈现出圈层式的分布形态,向外依次递减。其次,再以溧水区的永阳街道和高淳区的淳溪街道为次级中心,可达性向外依次递减。六合区北部,浦口区西南部以及江宁区、溧水区、高淳区的大部分地区,可达性较低,与中心城区相比,就医优势明显不足。可达性的高低与老年人口密度分布相似,高人口密度区域就有较高的可达性。高人口密度意味着更高的服务需求,所以设施高度集中聚集以解决供应量问题。

图1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核密度估计和数量分布

从整体到部分来说,各设施分布情况与整体相似。六合区北部和浦口区西南部以及江宁区西南部,无论是医疗服务设施总体而言,还是将设施分为4类,其可达性均较低。中心城区可达性水平是全市最高的,设施数量多且集中(图2)。高淳区与溧水区针对不同设施,其可达性变化程度大。以医疗康复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两类设施的可达性恰好相反,溧水区除了和凤镇为较低值区,其余全为低值区,属于全市医疗康复护理中心可达性最低的区域。高淳区除了古柏街道和淳溪街道为中值区,大部分地区为较低值区,可达性相比于溧水区较好。但整体上两者的可达性差别不大,都是以各自中心向外递减,溧水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可达性程度相较于高淳区较好,而高淳区的医疗康复护理中心可达性程度较好。就卫生服务设施而言,高淳区的卫生服务设施可达性水平最低,全区境内全是低值区,是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区域。医院可达性分布包含中值区及以上的可达性面积占有较少,说明医院的集中化程度更高。除此之外,江宁区的东山街道占据较高值区的大部分面积,该街道其他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层级均为中值区,该区域更适合需要看病治疗的老人居住。诊所在高淳区范围内,街道的可达性均为较低值区,说明高淳区的诊所分布均匀,涉及范围较广。

图2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分布

6 结论与建议

对各类设施进行核密度与可达性分析,由研究结果得出: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的模式。中心指主城区,设施数量多、地块面积小、交通便利等使设施核密度和空间可达性较其它区块具有突出的优势;两个副中心指在溧水与高淳区出现两个副城集聚分布。在距中心城区一小时通勤圈(半径40 km左右)、溧水北部和高淳西部可达性都较好,其余地块设施数量少,可达性差,不足以满足本地老年人看病治疗便捷的需求,可达性有待提高。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康复护理设施在六合北部、浦口西部、江宁西南部及栖霞东部部分街道可达性差,且除中心城区圈层外设施少量零散分布;诊所低可达性值在各辖区都占有一半以上,可达性较均衡。随着老龄化、现有设施老化衰退、用地紧张等问题,更多的设施表现为更新背景的改造和向近郊发展的趋势。建议考虑不同设施建设更新成本与老年人自身时间、空间、精力和财力等因素,在可达性差的地区增设或更新提高现有设施等级以满足老年人需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