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州某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效益分析

时间:2024-05-18

景有志,李剑峰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

1 引言

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尤其对城市河网地区的中小河流进行整治,以提高其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能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2]。河湖整治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面临着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需要地方政府慎重研究和考虑[3]。本文以苏州市阳澄湖水利片区某中小河流的综合整治为研究对象,对该河流的问题和工程内容进行了介绍,重点对该工程的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太湖地区中小河流的治理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工程内容

该河流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北部,为阳澄湖的入湖河道之一。河流沿线两岸大部分地区为低洼圩区[4],综合整治实施前圩堤多为土堤,破损不堪,标高不足,局部圩堤缺失;大部分河段挡墙缺失,河坡受水流、风浪、雨水等冲刷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部分河段较为缩窄,河道淤浅、过水能力大大衰减,与阳澄湖片区的水利规划要求有较大差距。基于上述情况,当地水利部门2019年实施了以下工程措施:河道疏(拓)浚:整治河段全长约9.5 km,河道面宽控制≥40 m,控制河床高程0.00 m。护岸:对整治河道挡墙缺失损毁段进行新建、改建,共计约12.5 km。堤防:对河道堤防进行新建或加高加固,共实施堤防建设约13 km。

整治工程大部分河道底泥清淤采取带水疏浚的方式,采用200 m3/h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作业。工程将产生21万m3的弃土和25.7万m3的排泥场退水。

3 工程实施效果

该河流汇流范围属阳澄圩区,阳澄湖水利片区地势较低,大部分为低洼的水网圩区[5],地面高程约3.5~4.5 m,河道、湖荡底高程0.0~1.5 m左右[6]。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后,恢复和拓宽了河道的排水断面,增幅约达25%~40%。根据相关模拟预测,在丰水年上游河流排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各断面水位均有所降低,水位降幅在0.02 m左右,代表断面流速均有所增加,流速增量在0.011 m/s左右,最大增幅在31.6%左右;在平水年条件下,工程实施后不同断面的年过水量增幅为13%~24%,最大流量增幅约为5%左右。

整治工程完成后(图1),恢复和拓宽了河道排水断面、完善了片区河网水系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内的河面率,而一定数量的可调蓄河面率是防汛除涝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因此,工程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阳澄湖上游区域洪涝水东泄阳澄湖的能力,有效解决了片区洪涝水外排的出路不足问题,为防汛除涝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7,8]。

图1 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

4 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该河流涉及2个乡镇街道,全线保护人口24.12万人,耕地4.63万亩,防洪排涝受益面积22.25万亩。该河流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整治工程提高了片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工程实施后,恢复了河道的过水断面,大大提高了排水能力。

阳澄湖片区河湖众多,拥有10多条通江河道,3条骨干调节河道[9]。该河流综合整治配合区域其他水利工程,地区整体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防洪、20年一遇排涝的治理标准,形成了保护沿岸乡镇区、高效农业区的防洪屏障,可大大减少该片区受淹面积,从而降低经济损失。

通过综合整治工程,增加了河网水体容量、促进了片区水体流动,改善了片区水环境。沿线河岸的整治在确保河坡稳定、满足泄水安全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公开开敞的滨水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2 经济效益

综合整治工程受益区域主要涉及相城区,该河流全线保护面积约209 km2,该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单位面积投资及产值较高。根据历年洪涝灾害损失情况分析,参照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工程实施后,防洪排涝减灾效益约为900万元。

通过河道疏浚整治,改善了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保护水源,改善水质,进行生态修复,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整体形象,提升了竞争力,整治后的河道水流畅通,水质清澈,河道两岸生态绿带的建设,使滨河景观得到很好的利用与提升,改善了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带动了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该河流部分河段为规划的五级航道,河流两岸码头、厂区分布密集,航运繁忙[10]。对该河段参照五级航道的要求实施整治,在提高河道过水能力的同时,有效兼顾了河道航运能力、航运安全,航运效益显著提升。估算航运效益为400万元。

4.3 生态效益

该河流综合整治河段为镇区河道及农村自然河道,整治前河岸大部分较为凌乱,生态环境较差。该工程整治河岸,新建堤防、护岸,并结合河道保护蓝线布置了滨河绿化带,为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升周边生态环境。同时工程与区域主干河道的口门联合调度,可优化和提升阳澄湖西岸地区的引水能力,增加片区河道水环境容量。

表1为该河流整治前后的水质监测结果,由表1可知,综合整治结束后初期,氮含量有了明显下降,总磷则基本无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河流综合整治的生态效益将逐步体现。在治污截污的前提下,“活水、畅流、清淤、净水”等多措并举的推进下,将促进阳澄湖西岸地区达到水环境有效改善的目标。

表1 综合整治前后水质情况 mg/L

5 关注的问题

河流湖泊整治清淤等工程往往会产生大量底泥和排泥水,底泥通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如果处置不当,则会对弃土弃渣地区造成严重影响[11]。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太湖流域地区,面临着土地紧缺的矛盾,如何处理和堆放底泥往往成为比河湖清淤整治工程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排泥场的设置经常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湿地、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区等敏感目标。因此,城市河网地区的中小河流整治工程除了关注工程本身外,应更多的关注工程施工产生的底泥、排泥水的处理处置问题,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的环境风险和影响,避免因底泥的不当处置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影响。

该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期间,在排泥场内通过设置格埂以延长淤泥流动路径,加高退水口溢流高程,设置余水沉淀池和土工布拦截过滤,从而延长了含泥水在排泥场中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排泥场尾水中悬浮物的浓度。根据监测,排泥场尾水中SS浓度约10 mg/L左右,与施工前的该河流地表水悬浮物监测结果大致相当(图2)。

图2 复垦后的排泥场

该河流综合整治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对排泥场实施了土地平整和复植复垦等措施,减轻或避免了底泥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运行初期,相关单位对排泥场的土壤(底泥)进行了监测,详见表2。

表2 底泥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整治工程排泥场土壤(底泥)中各监测指标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要求,不影响该地块后续作为农田利用。

6 结语

阳澄湖水利片区中小河流交错相织,通过本次综合整治,结合区域其他水利工程,使得区域水环境整体上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防洪达标水清岸绿的目标。施工产生的底泥和排泥水得到了妥当处置,工程运行期无不良环境影响,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综合整治目标,可为其他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