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与目标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 贺,刘艳君,聂英芝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1 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

辽河流域是全国七大流域之一,按照国家确定的“十四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范围,吉林省五大水系均已被纳入国家重点流域,其中吉林省辽河流域包括辽河水系和鸭绿江水系。“十四五”,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治理;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协调联动,整体发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系统治理。将“三水统筹”贯穿于全过程,按照“一点两线”框架思路分析和解决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围绕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从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统筹,坚持追根溯源,系统治理。

坚持补齐短板,精准发力。以河湖为抓手,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以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为关键,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农业源污染控制,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分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畜禽粪污处理处置,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协调联动,整体发力。围绕当前制约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坚持省直各部门横向联动,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合力攻坚。坚持政府、企业、社会化组织整体联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的良好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改变传统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1 辽河水系水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思路与空间布局

打造“美丽辽河”,以河湖为统领,从流域空间角度[2],按照“一廊三线六区”推进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一廊”:即在东辽河主干线上打造生态廊道,以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为基础,在沿辽河两岸已经完成生态缓冲带建设的基础上,细化生态缓冲带相关建设内容。打造主干线上生态廊道[3]。加快建立东辽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4],“三线”:是以东辽河主干线、招苏台河主干线、条子河主干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网改造、初期雨水分流、污泥处置等项目建设。增加“三线”的生态环境容量,推动沿岸两市五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六区”:是指以辽河水系12个国考断面,3个控制单元分区,9个汇水范围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分区管理。河清断面上游以辽源市推进的百万亩涵养林建设为基础,打造辽河流域最美源头区;城子上断面打造公主岭市重要工业集聚区,四双大桥下游以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为主,林家断面在增加环境容量的基础上,推动四平经济转型,六家子断面以上梨树县打造农业生态示范县。金宝屯断面西辽河(双辽段)以断流的河流恢复有水为主,加强水系连通与调度,逐步恢复西辽河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提高西辽河水环境质量。

1.2 鸭绿江水系水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思路与空间布局

打造“绿色鸭绿江”,以河湖为统领,从流域空间角度,按照“一核三线四区”推进鸭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一核”:是以鸭绿江干流主干线,加强水资源保护及水生态修复,提升干流跨界环境风险应急能力。“三线”:分别以浑江干流及哈泥河、蝲蛄河、富尔江三条主要支流主干线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网改造、初期雨水分流、污泥处置等项目建设。增加“三线”的生态环境容量,推动沿岸两市四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区”:是指以鸭绿江水系13个国考断面,3个控制单元,11个汇水范围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分区管理。葫芦套断面以上,鸭绿江干流长白-临江段(鸠谷、葫芦套断面)保障流域上游源头水质和水生态安全,以冷水性鱼类保护为重点,更好地保护源头水源区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老虎哨断面以上,鸭绿江干流集安段(云峰、老虎哨断面),以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主要资源开发区为重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切实提高生态保护和建设质量。西村断面以上,浑江白山市段以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曲家营子水库和江源县大阳岔河等水源地保护,解决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污染问题等。浑江通化市段加强蝲蛄河和哈泥河桃园水库水源地保护,加强二密河沿岸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升自安断面水质。

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十四五”期间,辽河流域水环境生态保护工作重点集中进行水污染防治攻坚,主要解决控源减排问题,通过控污、截污、治污,遏制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河,使水生态得到初步修复;强力实施水资源的保护,通过节水、补水、蓄水等措施,保障生态基流,实现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持续改善水质[7]。到2025年吉林省辽河流域将努力实现“2条河恢复有水,2条河恢复有鱼,提升鸭绿江6种土著冷水鱼种群丰度;保证4个湖库、2条河水质稳定达标”总体目标。

2.1 水环境质量方面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质量,巩固鸭绿江干流、东辽河等源头区优良水体,确保水环境质量不退化。轻度污染河湖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确保自安、西村、金宝屯、河清、城子上、周家河口以及四双大桥水质稳定达标。实现条子河水质根本性改善,不断满足老百姓的亲水需求。力争在“消劣”和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上实现突破,实现 2021年“消劣”和好水目标达到70%以上[5~7]。

2.2 水资源方面

以有河有水为目标导向,深入分析流域水资源的问题,对应缺水河流研究生态补水措施,使西辽河、条子河部分断流的河流恢复有水;重点解决东辽河等生态流量不足、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及河岸滩地生态空间被侵占问题。实现部分河段有水,使缺水河流基本生态流量得到保障[8]。

2.3 水生态方面

以有鱼有草为目标导向,保护重点为鸭绿江干流保障流域上游源头水质和水生态安全,以冷水性鱼类保护为重点。改善浑江支流(红土崖河、西南岔河等)水土流失问题。重点实施辽河源头区百万亩水源涵养林工程及河岸缓冲带建设,提升杨木水库、二龙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鸭绿江及东辽河土著鱼类重现、常见鱼类回归。

2.4 水环境风险方面

重点关注辽源、白山等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重点调查鸭绿江干流跨界河流存在的风险源,突出对鸭绿江干流等跨界风险分析,提升流域环境风险应急能力。

3 结语

辽河流域集中体现了我国东北寒冷地区水资源匮乏河流的流域性、区域性和结构性污染特征[9]。“十四五”时期,吉林省水生态环境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和恶化,因此,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巩固提升优良水体比例,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任务仍十分艰巨[5]。科学编制“十四五”辽河流域规划,按照问题导向,提出目标任务,持续巩固该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全面推广辽河治理经验,补短板、抓修复、强监管、求双赢,实现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稳定巩固、稳步提升、稳中向好”的总体目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