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地域人文为导向的道路沿线景观设计

时间:2024-05-18

杨舰舰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82)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文旅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各地开始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内外环境,同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融入旅游景观,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是今后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

本文探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景区幽栖路沿线的景观设计,整体以当地人文为设计主题,融周边地域文化于一体,纳沿线景色入空间,通过视线交互,体验交互,形成该道路沿线特有的文化形象,“一路两面六块多点”的总体结构布局,开合有序,收放有致,接下来就此进行详细分析。

2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幽栖路景观设计主题与对策

2.1 基地概况

幽栖路道路两侧基本为现状山体和绿化,自然资源良好,南侧入口西侧有少量民居,东侧紧邻祖堂山陵园,途径南唐二陵,宏觉寺、海岳寺和祖堂山献花岩,人文资源较好;历史遗迹与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根据《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拟定相关文物保护线共3处,其中包括南唐二陵周边地块、祖堂山陵园等地块,文物紫线管控占地大。幽栖路北接景区内部道路禅林路,南衔市政道路G2501南京绕城高速,是牛首山南片区唯一的可由市区进入景区内部的道路。幽栖路因横越祖堂山献花岩,故其高程整体呈现“先攀后降”的特点。献花岩南段为上坡段,道路相对平缓;献花岩北段为下坡段,弯道较密集。幽栖路如图1所示。

图1 幽栖路地理位置

2.2 空间特点分析

幽栖路南段相较北段坡度更平缓,平均高度也略低,东、西两侧因场地较平整,现已有现状行道树等植物,加之宏觉寺位于该段东侧,且体量较大,占地较广,使得南段道路空间紧凑;而北段平均高度略高于南段,且面向佛顶宫方向,道路西侧坡度较陡,故虽平整的场地空间较窄,但视域空间开阔且远景观景效果良好;而幽栖路多数弯道聚集于此,故北段节奏较紧密。横越祖堂山献花岩,以制高点为界,幽栖路南段具有较好观景特质的观景点较少,而北段因平均高程较高,所以大部分路段都有较好、较开阔的观景视野,且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远眺佛顶宫,如图2所示。

图2 幽栖路道路远眺图

2.3 设计主题

从形态特征,空间气质,人文典故和视觉主体上四个大方面设计了九曲攀幽径,现花觅佛踪的“曲”“幽”“花”“佛”四大主题。从空间营造策略、生态修复策略、功能优化策略和文化植入策略四个方面对景观进行合理布局。①在空间营造上,讲究借景以观,又有借山水之景——借牛首佛顶之意;②生态修复方面,根据现场调研,因道路施工和山体防护工程,幽栖路两侧出现22处土壤裸露和山体。这些裸露“伤疤”在设计中拟通过节点构建和植物设计的方式进行优化和提升;③功能优化策略上,讲究多元复合,从人群需求角度出发,利用有限空间植入多元复合功能,形成以“行”为基础,以“观”为主体,以“憩”为特色,三位一体的功能内容,实现感官——体验的良性互动,提升幽栖路的整体吸引力[2];④最后融文纳景,作为南片区联系各大主题景点的重要游线,幽栖路景观设计融周边文化于一体,纳沿线景色入空间,通过视线交互,体验交互,形成该道路特有的文化形象。

从而最终打造形成山脉相连·山势同趋·遥相呼应·山路两望牛首山(佛顶宫),与周边环境互动,与沿途景点互动,与牛首山互动,与佛顶宫互动的空间格局,如图3。

图3 空间格局

3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幽栖路景观总体设计

3.1 总体布局

采用“一路、两面、六块、多点”的布局形式,“一路”指的是道路全路,“两面”指幽静的、节奏舒缓的,南段松林面域;开阔的、节奏紧密的,多互动性,多观赏性的北段竹海面域;“六块”包含两处入口节点,三大人文节点,一处交通节点,“多点”指多处设置人行休憩点(含节点),使之开合有序,收放有致。

3.2 总体植物设计

祖堂山植物景观以通往宏觉寺下院的小路为分界线,南段山体以松林为基调,北段山体以竹海为基调,植被茂密,长势良好,山体整体空间气质素雅。除两大基调植物品种外,道路沿线亦有喜树、香樟、桂花、椤木石楠等树种,但数量较少,分布较杂,既长势各异,且毫无体系。目前道路全线处于建设更新阶段,导致沿路两侧有多处土壤裸露的现象。临道路侧有部分山体坡度较陡峭,且护坡出现破损现象,甚至缺少护坡,有安全隐患(山体滑坡);而坡度较缓的路段植被覆盖率较低;祖堂山山体整体植被较为茂盛,整体空间气质素雅但色相单一,冬季更为萧条。

金陵素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即阳春时节,去牛首山踏青之意。故幽栖路植物设计以春秋两季季相景观为主要打造点,同时保留现状两大植物基底(松林与竹海)作为空间基底特质。为满足基本的植物林带种植需求,梳理道路两侧现状植物,道路全线以枫香和红枫作为主要景观树种,以打造秋季景观,同时南北两段分别以不同的春季赏花树种营造春季景观——秋季全线枫成林,春日北段樱满开。

北段对于幽栖路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幽栖路因其横越祖堂山而过,造成道路被制高点分为两段,而从景区内部(佛顶宫方向)望向幽栖路,只可见其北段。故北段除营造秋季的红枫景致,亦打造一条春日的樱花大道。南段以现状松林为空间基底,梳理道路两侧现状植物,通过枫香和红枫的种植以营造秋季道路景观,以西府海棠、桃树及各类现状植物来营造春季道路景观。

4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幽栖路景观节点设计

根据对当地情况还有具体路况的分析,将在图6中的6个位置进行特殊节点设计,接下来就除临时交通管制口的五点做分析,布局如图4。

图4 六大节点布局

4.1 山影禅踪

作为牛首山旅游区的南入口,缺少标识性展示面;道路入口宽度较小,西侧有土坡和民房,东侧邻近祖堂山陵园用地;与西侧通往民房的次路共用一个路口;植物层次凌乱。需要拓宽道路,功能分流;取消支路,提升入口标识性和展示性;梳理现状桃花林,增补植物,丰富景观层次。入口景墙设计理念提取南唐建筑屋顶形态,结合抽象化的牛首山山体形态,作为南入口(秣周路)的形象标志。

4.2 遥望台

现有支路一条,现状建筑一栋,人行道路主要位于急弯内径,急弯外侧有南侧人行道路;植物配置较凌乱,有土壤裸露现象。节点二的位置是南段唯一的道路急弯口,也是唯一一处视野内无任何山体的地点,从该点既可俯视南唐二陵,亦可远观地平线。可通过增加植物群落密度来丰富景观层次,如图5。

图5 遥望台

4.3 观花台

现状场地平台空间较小,陡坡为松土,场地与行车道之间距离较近。可采用悬挑做法,延伸平台空间,加固和美化陡坡,固定悬挑结构人,行道作为场地与车行道缓冲空间,利用和优化好现状竹林[3]。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造手法:借景和框景,打造和强化观赏佛顶宫的黄金视,不仅是观景台,更是牛首山的“黄金画框”。

4.4 绝观境

场地空间因道路施工和山体防护整治工程,有大片土壤(山竹林体)裸露,有主要场地两片,范围较大,现状植物情况较好。设置佛影坡、佛手台、阶梯式休息平台、石阶、清心廊五处景观节点。

4.5 石榴源境

梳理现状石榴林及道路两侧空间植物,简化层次。通过樱花的种植,更加具体化通廊空间,使得游客视线聚集于道路本身,同时也能强化现状的主景物:仿石挡墙和亭子,从而强化了整体入口空间。

5 结语

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众普遍追求的一种旅游形式,游客们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更希望能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特色,而将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设计也更受游客青睐,在幽栖路标段的设计中,采用的曲,幽,花,佛的设计主题完全与周边文化环境相协调,做到了融文纳景。通过此种设计,不仅可以起到传播牛首山景区文化、特色的作用,同时,还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自信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