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吴琳 石小亮 夏岩
摘要:指出了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具有很高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的就业门槛优势在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益日益突出。旅游扶贫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清原满族自治县为例,对清原县旅游扶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清原县具有充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但存在看自然环境吸引力不足、交通不便与劳动力缺乏等劣势。提出了清原县应大力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政府主导作用,营造健康和高效的旅游开发环境。
关键词:清原满族自治县;旅游精准扶贫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8-0241-02
1引言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目前社会经济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目前,国内扶贫的主要手段是旅游扶贫。自中国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成绩斐然,世界瞩目,中国已成为世界反贫困主要力量之一。旅游扶贫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该地区经济基础和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与优良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源之间的差异。在扶贫工作中,虽然在贫困人口经济收入、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有所缺失,但也具有贫困人口参与到当地旅游发展的优势。在这种条件下,这一差异的有效解决方法是通过旅游产业来完成脱贫致富工作。旅游精准扶贫是可持续发展的,它不仅仅靠政府和企业的帮扶,也需要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的支持。国内关于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已经十分全面,主要体现在旅游精准扶贫相关的定义,产业的模型,实施的效果,管理的体系等方面。
首先,进行了全面的文献阅读分析了国内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其次,对相关概念加以明确界定,最后,分析了清原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清原县)的地理环境及资源类型,提出了清原县旅游扶贫工作的策略措施。
2概念界定
2.1贫困
以往研究对贫困的定义很局限,只从经济角度来认识,大多从收入的视角或维持物质生活方面出发,将贫困看作一种状态——无法维持基本生理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学者从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角度来解释,将它定义为一种缺少社会物质精神生活的综合特征。部分学者认为贫困来自“恶性循环系列”,即“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一投资引诱不足一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一低产出一低收入。
2.2扶贫
扶贫,即反贫困(ant-poverty),是指政府部门通过采取资金支持、政策倾斜、产业扶持等有利措施,鼓励和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对贫困人口开展有效扶助,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并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措施总和。
2.3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运用正确的程序,对不同地区的扶贫目标对象进行精确筛选、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这个理念最早来源于中国扶贫工作的实践总结。黎沙认为扶贫退出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已经脱贫地区未能及时退出,提出应当提高扶贫政策的精准度。
2.4旅游扶贫
周歆红指出,旅游扶贫是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由政府扶持,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方式。向延平提出,旅游扶贫是指在新背景下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对那些资金充足的贫困或不发达地区,通过有效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达成目标。
2.5旅游精准扶贫
旅游精准扶贫是“指依托精准扶贫的理念,依靠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与参与旅游的意向,再运用合理有效的程序和手段,在识别、帮扶、管理的整个全过程中运用准确的概念,通过切实的旅游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曾亮等就精准度问题,对贫困人口和旅游扶贫项目识别工作提出建议。李佳以贫苦的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地区精准扶贫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完善旅游扶贫体制机制。
3清原縣SWOT分析
3.1优势
3.1.1生态环境优良与绿色科技丰富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清原县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绿色特色产业的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清原县制定相关技术操作规程20个,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被认定为辽宁省首批绿色食品大米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GAP生产加工基地。
3.1.2地区特色物种丰富
清原县大力推进辽东山区具有独特特色的物种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生产北仑丹为主的中药材人工生产,产量居全国首位,达到6200万亩,5年增长了2倍,蘑菇基食用菌的生产量达到3000万箱,荆棘芽、猴腿等野生蔬菜产量达到6500多亩。商品林蛙年产量达3000万只,黄牛、猪、羊、肉鸡等专项养殖规模大大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社35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占总收入的30%。
3.2劣势
3.2.1自然环境吸引力度不足
客源地自然环境是综合因素,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要求常常要高于其常驻地,脏乱和毫无修整的环境很难吸引和留住旅游者,清原县的山地,林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固然优美,但由于基础设施,社区居民的好客程度,服务态度等因素体现了清原县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3.2.2交通不便
目前,清原县铁路交通不便,现只有一处火车站即清原站,火车班次有限,搭载乘客量少,在辽宁省内的游客到清原满族自治县去游览观光几乎都是通过旅行社乘坐客车,而省外的游客来此的交通更是蜿蜒曲折。
3.2.3劳动力缺乏
清原县以老人和学生居多,青壮年人口对外流失,劳动力缺失从根本上导致了该地区的贫困。旅游扶贫项目推广过程中,可以对缺乏劳动力,或劳动力不足的家庭给予特殊照顾,提供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3.3机遇
3.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们将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更高层次的小康社会。使中国经济,民主,科学教育,文化方面都蓬勃发展,社会和人民生活更加和谐美满。到2020年,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健全,社会就业相对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繁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旅游业发展的最重要历史机遇。
3.3.2建设旅游强国的历史发展机遇
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是一个富有生机的朝阳产业。相比世界旅游业,中国目前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基于此中国提出了一个20年的倍增计划,即2020年旅游总收人增加为2000年的8倍,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3.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大县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任务,城市支持农村和一系列城乡发展政策方法。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建设生态县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解决办法。
3.4威胁
3.4.1水患灾害
中国北方第一漂抚顺清原红河谷漂流,自2004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390万人次,运营15年间,红河谷遭遇3次洪水,洪灾总量超过100万m。,造成景区直接资产损失4669万元,尤以“816”洪灾影响最为严重,自救工程量与新建景区的工程量相差无几。
3.4.2周边特色文化同化
清原县紧邻桓仁,本溪,新宾等满族自治县。满族的生活习惯,民族特色并没有较大的差异。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努尔哈赤在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古城建立了大金政权,在研究历史、艺术、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清原县则在此方面有所不足。
3.4.3缺乏知名度
清原县缺乏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对游客吸引力差。从历史方面来看,其缺乏悠久的历史底蕴。从特产方面来说,桓仁满族自治县拥有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桓仁大米,而清原县目前能代表其特色的产品尚待开发。
4清原县旅游精准扶贫调查研究
4.1旅游精准扶贫的影响分析
4.1.1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被调查者中有35.4%的人认为清原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一般,为中立态度,居第一位,分别有6.9%,32.3%和25.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民族文化影响很大,没有影响和有影响。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如果排除中立意见,没有影响所占比重大于有影响所占比重,由此可见,大部分当地居民认为清原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民族文化没有影响,证明该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很好地规避了对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
4.1.2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被调查者中有49.2%的人认为清原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其生活方式没有影响,居首位,分别有26.2%和20.8%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其生活方式影响一般和有影响。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清原县所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影响,从侧面反映出一方面清原县所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很好的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另一方面表明该县所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及成效致使居民的生活保持原状。
4.1.3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居民经济收入状况的影响
被调查者中有43.8%的人认为清原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其经济收入影响一般,居首位,分别有26.9%和17%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其经济收入有影响和没有影响。如表3所示。
从表3来看,清原县所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不大,代表并没有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方式,或许只是盲目的趋同,产生居民经济收人毫无增长的经濟情况。
4.2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分析
4.2.1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
有59.2%的被调查者认为清原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为一般,分别有16.9%和13.8%的被调查者认为该县的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很好和很不好。如图1所示。
从图1来看,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非常好与非常不好的比重趋同,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很好所占比重高于很不好,证明居民大体上认可清原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但由于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一般超过总体的1/2,说明整体居民绝大部分的观点相对中立。体现出清原县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方式还有待改良。
4.2.2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受益因素
在研究数据中,分别有60.7%和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受益于历史方面和自然方面,处于第一阶梯。其次分别有30%,34.6%和32.3%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受益于服务方面,文化方面及购物方面,处于第二阶梯。剩余分别有26.9%,20%和25.4%的被调查者认为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受益于餐饮方面,交通方面,娱乐方面,处于第三阶梯。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第一阶梯是清原县受益的主要方面,第二阶梯是受益的辅助方面,可进一步加强对此方面的提高和改善,第三阶梯对该县的受益影响较小,需重新规划制定改革方案,使其能够为清原县的受益带来成果。
4.3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存在的问题
被调查者认为清原县目前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在服务方面、购物方面、餐饮方面、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为清原县目前问题的主要方面,剩余方面所占比重不大,历史,自然,文化方面所占比重均较低,不是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日后的更新开发中,清原县应当加强服务业的管理及培训,在这一方面应有所强化,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4.4游精准扶贫方式的重量选择
如若对清原县现有的旅游方式进行重置,被调查者更倾向于农家乐方面、采摘园方面、绿色果蔬种植方面,所占比重分别为71.5%,64.6%,59.2%。而稻田画、休闲农业、民俗体验村、亲子互动区的方式现阶段并不为大众所知,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36.1%、23.8%、24.6%、20%。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农家乐、采摘园、绿色果蔬种植方面为被调查者的主要意向方向,也是目前国内农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式,而稻田画、休闲农业、民俗体验村、亲子互动区的方式,亦可作为日后的改良措施及改良革新的方向。
5结果与建议
5.1结果
清原县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很好地规避了对民族文化的不利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不大,大部分居民認可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历史及自然方面为清原县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效果受益的主要方面,应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服务,文化及购物方面是清原县受益的辅助方面,可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餐饮,交通,娱乐方面对清原县的受益影响较小,需重新规划制定改革方案。被调查者认为清原县目前采用的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在服务、购物、餐饮、交通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大,在日后的更新开发中,清原县应当加强服务业的管理及培训。若对清原县现有的旅游方式进行重置,被调查者更倾向于农家乐、采摘园、绿色果蔬种植等方面,而稻田画、休闲农业、民俗体验村、亲子互动区等方式,亦可作为日后改良革新的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清原县充分发挥其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绿色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清原县有被认定为辽宁省首批绿色食品大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GAP生产加工基地等优势,但存在着自然环境吸引力不足,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等劣势。
5.2建议
清原县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县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大县。严春燕以东源县为例作了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旅游扶贫的优势和劣势。清原治县也同样适应,应该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旅游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大县的历史机遇来应对自然灾害,周边文化同质,缺乏知名度等威胁。李柏槐通过调查了解四川省的贫困情况,提出景区支持型等四种模式,也表明能为贫困地区带来收益的都是正确的模式。矛盾具有普遍性,清原县也应遵循这一规律,采取能获得收益的发展模式。因此,清原县应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充分了解自身情况,合理开发规划旅游资源,扩大竞争优势,避免开发同类产品,勇于创新,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根据清原县旅游业的开发现状和内外形势,注重发展战略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将清原建成一个旅游大县,县域经济将展现出勃勃牛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