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4-05-18

覃华芳 许业梅 潘艳 李世龙

摘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实际开展情况为基础,指出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并对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促使该工作的开展更规范、高效、高质量。

关键词:广西;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4-0184-02

1引言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的出台,广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和社会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而社会监测机构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事物,存在着各种问题,如社会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各不相同、监测人员水平良莠不齐、监测质量水平低、行业主管部门该如何监管等,本文就社会监测机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提高社会监测机构业务水平,环境主管部门怎样监管社会监测机构。

2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发展现状

目前,广西有100多家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在所具有的资质范围内开展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企事业单位排污状况自主调查监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监测、清洁生产审核监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委托或指定的其他监测。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大多为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技术人员流动较大、基础设施不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监测数据质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整体监测能力弱。

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联合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规定了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准入市场的门槛,同时也规定了日后的管理办法。但由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所以政府对社会机构的管理也尚在摸索中,对社会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尚未能研究出解决办法,如监测数据如何保证,出台的管理办法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也没有进行详细地跟踪验证。

3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社会监测机构一般为民营企业,其资金来源不充足,常常缩减开支,导致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不合理。如实验室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有些相互影响的项目甚至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分析;监测仪器不全、陈旧,有些甚至不符合分析的要求;监测仪器未进行检定/校准等,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2人员技能水平普遍弱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其会尽可能地减少培训经费以降低成本开支,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甚至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往往是新人一进来就马上上岗操作,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3.3管理水平比较低

社会监测机构的发展属于初级阶段,自身的管理体系不完善,还在摸索的过程中。有些社会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套用别的机构,并不合适自身的管理,造成自身管理比较混乱;有些社会监测机构有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但常常很空洞,操作性比较弱;有些社会监测机构甚至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应付检查的资料,实际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3.4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社會监测机构为追逐最大的利益,根据市场需要随时扩大其资质能力范围,而环境设施、仪器、人员技能等条件往往达不到要求,这就造成了监测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

3.5监管制度不健全

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等,及广西出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管理办法(试行)》,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社会监测机构市场准人门槛、监督管理等,但可操作性不强。比如在广西出台的“管理办法”中,对社会监测机构的准入条件,仅仅罗列了需要的条件,但达到什么深度就没有详述;在今后的监督管理上,也没有具体到怎么去做,操作性不是很强。

4加强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建议

4.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随着民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监测日趋重要,更是随着环境监测服务市场的不断放开,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盈利性环境监测机构,为避免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过剩而导致不良的竞争,引起监测数据的质量失真,也为了保障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因此,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市场准入机制,对相关仪器配备、实验基地建设、人员资质等做相应的规范标准。通过市场准人机制的建立,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有能力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与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共同为环境监测提供更为专业、高质量的监测活动。

4.2建立持证上岗考核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我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评价的总体思路。虽然《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BR/T214-2017没有要求从业人员需持有上岗证,但环保系统监测机构是需要从业人员持有上岗证方可上岗。

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五性”,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完整性。因此建立一套合理公正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的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作为机构行业准入前置条件,对于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考核内容应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并实行100%自认定制度,确保每一名技术人员在考核前需熟悉掌握所考核项目的相关技能。

应由环境主管部门针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成立持证上岗考核专家库,该专家库成员可由环保系统监测机构或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优秀的技术人员组成,每次考核随机抽取专家库中专家到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持证上岗考核,在持证上岗考核制度中应规范专家的行为,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

4.3建立持续教育机制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为避免知识陈旧达不到环境监测要求,也为了更好地为环境监测服务,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获取科学、准确、可靠的数据,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持续教育机制。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应设有专人负责培训工作,对外接收必要的培训信息,组织本机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该持续教育机制还应包括每年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

4.4制定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环境机构进行一切活动的依据,每个社会环境监测机构须重视。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环境监测活动的根本,应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相关准则制定一套适合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

4.5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有效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与信息数据的真实,必须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政策,来规范市场秩序。环境监测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与监管体系。为有效保障环境监测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政府应当基于法律法规,针对市场实施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针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公开。政府应建立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会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行为,保证监测数据的“五性”,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与品质。

5结语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数量的日益增多,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仅需要社会监测机构自身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方式,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同时也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出台可操作性的社会机构监管制度、罪责制度、过程监管制度等,促进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朝着健康、高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