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18

潘 婷

(1.华中农业大学后勤集团,湖北 武汉 430070;2.武汉市华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属于青年人一代,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学校正是引导青年放飞梦想的地方。校园环境作为高校的形象之一,其文化内涵的建设不容小觑。近年来对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新课题。“生态园林高校”建设,与景观规划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2 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情况

2.1 国外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

西方是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源地。对西方大学校园的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对于现代大学校园规划有指导意义。国外校园主要注重整体综合功能,分别呈现受中世纪宗教文化影响形成大量留白规则式的绿地布局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风景园林式绿地和工业革命年代的规则与自由式绿地的变迁形式。20世纪初期逐渐朝向专业化发展,校园功能分区细化,更多考虑使用人群和相近功能。

2.2 国内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创立学校的国家。我国大学校园形式由书院、学堂逐渐过渡为现代大学。近代我国校园规划建设汲取西方大学校园建设的成熟经验,发展比较有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等教育短期的快速发展,校园规划略显急躁,规划形式单一,注重功能性与经济性,忽视了生态性。学校均设有校园环境管理部门,但只是日常维护与管理校园环境,缺乏景观设计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实施与设计相差甚远,缺少书香人文气息。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20世纪80年代较早出现“校园绿化”这一概念,紧接着20世纪90年代出现“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相关内容。校园绿地环境建设是一个多元化与多层次的系统规划与建设。

2.3 武汉市高校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研究

武汉市大学众多,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重点大学,二是普通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三是独立的民营院校。第一类大学因为建校时间较早,绿化比较成熟。它们一般依山而建,如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桂子山下的华中师范大学,绣球山下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狮子山下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园绿地面积较大,校区绿树成荫,植物种类丰富。第二类大学受到面积制约,如湖北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绿化品质相对较弱。有些新建校园植物体量较小,植物配置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独立的私人院校,如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文华学院、汉口学院、东湖学院等,绿化时代气息感强,注重细节营造校园小景致。但是绿地建设参差不齐,有的绿化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水平。

有的由于建设者缺乏对学校师生活动空间需求认知,绿地建设相关功能与配套设施设置不甚合理。重景观而轻使用,绿地空间与尺度不甚合理,有的甚至被闲置,变为菜地。使得大学校园应有的文化内涵与环境没能很好融合,其表达不能引起师生共鸣。有的因为考虑到节约开支及避免养护麻烦,植物种植比较单一,缺乏景观生态性。有的则照搬公园绿化模式,没有体现自身文化内涵和美学特色。有的全凭领导喜好,过分猎奇,盲目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规划设计,忽略了经济、环境、文化、生态等因素,造成环境与氛围不搭调,或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而造成损失。有的缺乏合理设计规划,加上土地资源紧张,为了学校建设而随意挖填、改造,既浪费资源,又破坏了区域内本来稳定的生态系统,代价是不可估量的。

3 规划策略

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性、科学性以及可持续性。结合学校自身文化特色,并以相关法规及规划政策为指导,建设独具匠心的校园景观。

3.1 生态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可持续,追求校区内的生态系统平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物种资源、环境特点,适当改造、连接、再创造,尽可能多地使用乔-灌-草的复层结构,遵循地带性原则,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呈现一个优美舒适的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弱化建筑硬质感官的景观场所。

3.2 人文化

校园建设融入建校理念,整体考虑青春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持久的学术文化氛围。通过郁郁葱葱的植物体现长青的大学基业,通过不同寓意文化象征的植物,体现各学院气质。巧妙以“绿脉”引“文脉”,以“文脉”促“绿脉”。

3.3 人性化

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主旨思想,并满足师生们的使用意愿,与教学、研究、交流和活动相适宜。因地制宜,科学进行景观规划。完善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空间,并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沉积,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营造和谐共生的花园式学校。

3.4 个性化

保障校园绿地环境,凸显校园个性。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发展历史、专业特色、文化内涵等。应当根据校园特色来营造绿地氛围,通过物质形态、文化形态以及空间表达形态,表现出不同学科性质的高校特有的景观风貌,多用乡土树种,强化地域特点,形成个性突出的校园绿地景观,让人能记忆犹新。

3.5 多元化

校园绿地系统规划要充分考虑使用群体的审美需求,根据不同位置、用途、使用人群等因素塑造各种风格的绿地,使绿地空间更具生活情调。做好实地调研,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与建议,咨询相关专家,处理好大学校园整体特色与内部多样性的矛盾关系,营造让师生满意的绿地环境。

4 小结

校园绿地环境建设逐渐向着生态性与人文性方向发展,“以人为本”更多被强调。将周围环境纳入校区绿地体系布局,尊重场地人文历史和生态因素,建立功能多样、稳定协调的园林植物群落,并营造一个师法自然、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在强化生态功能基础上,将绿地建设巧妙融入校园环境之中,使得大学校园绿地系统成为丰富师生精神境界的载体。映射“生态园林校园”的内涵,实现“天人合一”,达到“山水共生,寓教于绿,融校于园”。

5 展望

随着人们越发重视保护生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视觉与环境感受被强调于景观规划设计中。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运用生态学思维指导校园绿地建设,能更好地合理规划校园绿地环境。大学校园绿地环境建设将是长期的过程,规划策略应随着时间与空间动态调整。由于知识所限,很多地方考虑不周全。力图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实现校园绿地空间的生态、美化、宜居,促进校区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对今后大学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建议与对策。不仅仅局限为绿化,而应是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学、美学、大众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体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