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连山县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以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时间:2024-05-18

辛海林

(广东省连山林场,广东 连山 513200)

1 引言

连山县林地属南岭萌诸山脉,境内有广东省连山林场、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大旭山、天堂岭、芙蓉山、大风坑、梨头山5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类较多,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伞花木、桫椤、银杏、苏铁、穗花杉、金毛狗、花闾木、凹叶厚朴、篦子三尖杉等,兰科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珍稀濒危植物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研究特定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对于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及区域生态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应该在详细调查分析基础上,做好保护规划、生境恢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物种监测和可持续保护等具体措施。

2 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

2.1 主要植物资源情况

以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该区共有维管植物189科553属1048种,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85科534属1005种(表1),其中野生维管植物分别占广东省280科1645属7055种[2]的66.07%、32.46%和14.25%,种数约占广东总数的1/7。

表1 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植物统计 个

2.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情况

在丰富的植物资源中,从表2可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科5属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3科3属3种;国家I级保护1种,国家II级保护4种。

表2 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一览

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又称为明钟萼木,为我国特有且古老的单种科和残遗种,生长于阔叶林下且生长慢,自然繁殖力不强。桫椤(Alsophilaspinulosa)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

2.3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情况

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中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也较丰富。以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6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75种的6.67%,隶属于6科6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5科5属5种;濒危1种,渐危3种,稀有2种(表3)。

表3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

序号科名种名拉丁学名濒危度1桫椤科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渐危2壳斗科华南锥Castanopsis concinna濒危3桑科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渐危4无患子科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稀有5伯乐树科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稀有6茜草科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渐危

在这6种珍稀濒危植物中,其中同时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4种,即桫椤、伞花木、华南锥、伯乐树和福建柏,占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80%,占其珍稀濒危植物的66.67%。

2.4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保护物种情况

以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共有13种。其中罗汉松科1种,即百日青(Podocarpusneriifolius),兰科12种:金兰(Cephalantheerafalcata)、大序隔距兰(Cleisostomapaniculatum)、建兰(Cymbidiumensifolium)、多花兰(Cymbidiumfloribundum)、春兰(Cymbidiumgoeringii)、寒兰(Cymbidiumkanran)、高斑叶兰(Goodyeraprocera)、橙黄玉凤兰(Habenariarhodocheila)、见血青(Liparisnervosa)、鹤顶兰(Phaiustankervilliae)、石仙桃(Pholidotachinensis)、苞舌兰(Spathoglottispubescens)、绶草(Spiranthessinensis)。

以兰科植物为例,由于兰科植物分主要分布于阴湿环境的沟谷、林下、岩石等生境,一般数量均较为稀少[3]。兰科是对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植物,非常依赖传粉者及与菌根真菌间所形成的复杂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及所处环境的变化可能会严重影响其传粉者和菌根真菌,使兰科植物的自然生长与繁育受影响。生境受破坏后,兰科植物就首个在生态系统上消失。人们为对兰科植物野生资源过度采集(如金钱兰)及气候变暧等影响导致其濒临灭绝[4]。受兰科植物栖息地逐渐丧失、生境受破坏、人为釆集及气候变暖的影响,原有兰科植物物种灭绝快于现在的保育速度。因此,加强保护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

3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目标与原则

3.1 保护目标

以生态学和自然保护生物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工程建设,重点完善以保护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宣传教育体系为核心的保护能力建设,健全保护管理模式,完善管护设施,提高管理效率,使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其适生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实现区域内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 保护原则

一是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验区内,在科学保护基础上,适度开展考察、生态旅游等[5],促进区内的经济发展。

二是以有利于保持当地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为保护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原则。

三是保护区的一切工程建设,以不破坏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及其栖息地为原则,不搞与保护区不协调的建设及其他设施。

四是保护区内必须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和一切不利于保护管理的因素。

五是注重整体性和全局性的原则。维护区内生态环境、物种种群和遗传基因的完整性。保护整体,保护生态系统,更好地保护重点对象,提高保护效果。应避免保护区域破碎化,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4 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措施

4.1 做好保护规划

在对全县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规划。采取分片分类保护、因害设防。将全县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根据具体的植物种类分布,划分保护重点。保护中,将广东省连山林场、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连山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健全、技术力量强的林业单位列为责任主体,对各自辖区内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列为保护重点,并且做为保护示范。连山县林业局也要强化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职能,将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的范围列入保护重点区域,在机构、人员、物资及经费上做好科学规划,设立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主体,确保保护成效。

4.2 野生珍稀植物的生境建设的植被恢复工程

植被恢复工程目的是加强野生珍稀植物的生境建设,促进植物群落的发展。对郁闭度低、物种简单的地方进行补植,营造有利于野生珍稀植物的生长环境。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的选用寿命长、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乡土阔叶树种进行补植,具体如荷木、锥类、杨梅、山乌桕等。此外,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封育措施。分区分类开展生态系统修复,采取以封禁为主的自然恢复措施,辅以人工修复[6],提高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和郁闭度,提升区内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为野生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4.3 建立珍稀植物种群数量恢复园及就地保护及迁地保护

主要保护措施包括强化天然种群的保护、建立珍稀植物种群数量恢复园和迁地保护。在广东省连山林场、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县属林场等机构健全的责任主体内,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珍稀植物种群数量恢复园,科学进行就地保护。在恢复园内,对珍稀濒危植物如伞花木、桫椤、柏乐树、白桂天等设置围栏及专设警示牌和简介牌。在分布集中区域的路口及主要分布区因地制宜设置视频监控,实施就地保护。

4.4 建设珍稀植物苗圃及迁地保护

在广东省连山林场、连山县大旭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连山县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建设珍稀濒危植物苗圃(含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培育区内各类珍稀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特有植物。如伯乐树、伞花木、华南锥等。并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实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引种和繁育研究工作等。以就地保护为基础,通过人工种苗及林木繁育,实行套种补植,扩大和恢复其种群数量,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救护工作。对区内一些生境受到破坏或不适应原生环境的珍稀植物,采用迁地保护的办法,移栽至保护区进行保护。

4.5 加强珍稀植物物种监测、科研及可持续保护

根据野生珍稀植物保护管理的需要,在全面系统调查区内珍稀濒危动植物基础上,实行科学监测其生长发育规律和生境变化。此外,开展专题性和应用性研究,如物种组成、分类及分布、生产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为探索和揭示典型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野生珍稀植物资源的可持续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