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运用红外相机监测工作初报

时间:2024-05-18

徐 涛, 陈 蕾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 兰州 730117)

1 引言

红外相机技术是监测兽类和鸟类的重要方法,目前以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种类组成和种群分布及种群动态变化评估等研究领域。尤其针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巡护监测工作尤为重要,马麝具有生性孤僻、行动迅捷、隐蔽性强的特点,红外相机技术监测能一定程度弥补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东经103°50′~104°10′,北纬35°38′~35°58′之间,保护区总面积29580 hm2。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种类繁多,据资源本底调查,现有脊椎动物160种,昆虫1048种,蜘蛛87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14种,省级保护动物6种;现有高等植物120科,450属,1022种,分布于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本林、常绿阔叶灌木林,草甸、草原6 大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高达79.20%,全区活立木总蓄积69.42万m3,庇护和养育了5纲23目50科160种脊椎动物和1098种无脊椎动物。

为了更全面掌握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了12个月的连续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为后期的科学研究及保护管理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红外相机布设方案

2017年1~12月份,在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管理站内按照1台/km2的密度布设30台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对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资源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监测。

2.2 数据采集与管理

红外相机于2017年1月完成了安装,按照哺乳动物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对每台红外线相机按要求进行编号,3+1的照片视频拍摄模式,视频时长15 s,间隔为30 s,灵敏度为中。

每台红外相机获得的数据均单独建立文件夹,安装相机位点编号进行命名保存,并分析和提取相机数据信息。

3 结果

此次经统计野生动物活动的相机位点有10个,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与缓冲区域内,红外相机所拍摄到12种野生动物视频和照片。其中兽类有马麝、野猪、豹猫、狗獾(Meles meles)、草兔、梅花鹿、家狗、花鼠;鸟类有北红尾鸲、蓝矶鸫、雉鸡、北红尾鸲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度监测工作中,麻家寺管理站辖区内首次拍摄到了野猪照片。经查对有关资料,20世纪60年代初期,原来生活在兴隆山的野猪先后绝迹,此后35年间再无野外记录,因此在1996年编制兴隆山脊椎动物名录时将它们删除。本次监测到野猪在保护区活动的影像,使保护区偶蹄目由原来的1科1种增加到2科2种,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再添一个物种。

4 讨论

红外相机监测是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项野外巡护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对红外相机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将全面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密度、分布、种群动态变化以及有效栖息地面积等重要参数和动态信息。此次红外相机监测补充更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全区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动态,以便为科学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致谢:衷心感谢五个管理站的同事在野外工作中的支持和帮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