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18

陈 晨,刘光武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2)

1 引言

教学质量是衡量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1]。高职院校林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反映了林业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反映了林业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为了找出林业高职院校培养方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最近三年毕业的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就业率调查、对口率调查、月收入调查、就业单位类型调查、就业满意度调查等。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2.1 数据来源

全国林业高职院校有20个左右,用典型抽样法抽取6个林业高职院校,6个林业高职院校分别位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分别以这6个林业高职院校的2015届、2016届、2017届林业类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从收集到的问卷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覆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2 调查对象分类

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就业(受雇工作、“三支一扶”就业、自主创业、参军);升学;待就业。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的人数不包括专升本的人数,需就业的人数也不包括转升本的人数[2]。因此,在计算就业率时,去掉升学人数的样本。

2.3 样本情况统计

样本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样本情况统计

3 就业质量现状

3.1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4%,2016届为93.2%,2017届为93.55%。可以看出,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比较稳定,呈平稳上升趋势。

3.2 毕业生对口率调查

对口率为参加工作、并且与专业对口和相关的毕业生人数除以参加工作的总人数。2017届毕业生对口率为55%,比2016届下降了1%,比2015届下降了2%。可以看出,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对口率较低,连续四届均在在60%以下,并且呈稳定下降趋势。

3.3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情况调查

2015届高职林业类毕业生月收入为3340元,2016届为3500元,2017届为3700元,增长幅度分别为4.8%,5.7%;同期2015届全国高职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409元,2016届为3599元,2017届为3860元,增长幅度分别为5.57%,7.25%。

由表2看出,连续三届林业类专业毕业生月收入呈增长趋势,与同期全国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相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月收入增长幅度也低于全国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增长幅度。

表2 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对照 元

3.4 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从近三届毕业生来看,在政府机构/事业/科研单位、国企/三资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在民营/个体就业的毕业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连续三届, 70%以上的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于“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接纳了绝大部分林业类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表3)。

表3 林业类高职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

3.5 各类型就业单位月收入调查

可以看出,各届毕业生在各种类型就业的月收入均呈现增长趋势。国企/三资企业月收入最高,连续三年月收入增长幅度分别为7.3%,6.8%;民营企业毕业生月收入居中,连续三年增长幅度分别为6.7%,7.0%。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月收入最低,连续三年增长幅度分别为6.3%,4.6%。

统计显示,每一届毕业生,国企/三资企业的收入高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收入高于政府/科研/事业单位,且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月收入增长幅度为最小(表4)。

表4 各类型用人单位就业月收入情况调查 元

3.6 各类型就业单位满意度调查

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三届毕业生在各单位类型就业的满意度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在政府部门/科研/事业单位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国企/三资企业的就业满意度次之,民营企业就业的满意度最低(表5)。

表5 各单位类型就业满意度调查 %

4 存在的问题

4.1 就业率高对口率地的原因

林业类毕业生连续三届就业率在92%以上,但对口率却在60%以下,对口率低的原因主要如下。

(1)专业归属感不强。对口率低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职院校林业类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比依然存在不匹配的地方,培养过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培养及实习实践效果是影响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关键因素。掌握专业知识牢固、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强,学生在专业方面有自信,专业归属就强,就业时就会选择对口或相关专业。

(2)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校的不断扩招,压低了高职院校录取的分数线,造成高职院校生源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制能力差、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差,这必然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好,进而影响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

(3)行业特点。林业类行业为艰苦行业,高职院校林业类毕业生对口就业后要去基层一线就业,工作地点偏僻,办公环境差、野外工作时间长,经常要风餐露宿;收入低,缺乏保障。学生的高期望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造成学生心理的落差,于是很多学生选择放弃所学专业,从事与专业不相符的工作。

4.2 企业就业率高满意度低的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届林业类专业毕业生有70%以上在民营/个体企业就业,与其它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个体企业月收入居中,但民营/个体企业就业满意度最低,原因主要如下。

(1)不符合就业期望 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每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政府/科研/事业/国企面临改革,内需不足[3]。面对蜂拥而至的毕业生,政府/科研/事业/国企不断提高就业要求。而那些地处偏僻的基层事业单位、国营林场缺乏林业类专业人才,林业类专业学生到基层林业单位就业的却不多。严峻的就业竞争,怀着复杂的心理、学历层次又低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得不选择在民营/个体企业就业。

(2)职业声望。职业声望是指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于施佳等人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在择业时渴望得到社会认可[4],这体现了高职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择业时态度。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认为中小企业职业声望低,去民营/个体企业就业没面子。所以,虽然在民营/个体企业月收入明显高于政府/科研/事业单位,但是就业满意度却明显低于政府/科研/事业单位。

(3)缺乏安全感。民营/个体企业由于处于企业初创期或上升期,各种规章制度、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大多数民营/个体企业加上规模小,效益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是就业不满意的一个原因。

5 对策与对策

5.1 课程体系建设精密结合市场需要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企业的崛起,真正创造就业机会的是无数的企业,同时企业的需求也迅速改变了市场的需求结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5],课程体系设计要紧密结合企业需要。

5.2 推进实践教改,增强实践能力培养

技能是学习的关键,实践是工作的基础。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对林业类企事业需求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应从多个方面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如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兼职、 “职场模拟”活动、创新创业竞赛、技能大赛等。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校内企业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推动“订单班”建设,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建设。采用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如在实践之前,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实践过程中,实时监控,解疑答惑。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学习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5.3 提高综合素质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林业类职业生源75%左右为农村生源,受生活背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自身因素的影响[6],农村生源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短板”。而综合素质中的 “有效的口头表达与理解沟通能力”、 “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是影响职位晋升及月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源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农村生源应该关注的事情,也是高校管理者在学生培养时应该关注的。

5.4 加强就业市场的法制化建设

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相关部门行使好监督职责,切实有效地保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益。加强并监督相关企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监督薪资正常发放、社保按时缴纳,解除高职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

6 结语

(1)专业归属感不强是专业对口率低的关键因素。课程培养及实习实践效果是影响林业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关键因素。掌握专业知识牢固、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强,学生在专业方面有自信,专业归属就强,就业时就会选择对口或相关专业。相关高校应重视林业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各种手段,夯实学生专业素质。

(2)转变就业观念,健全保障机制。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企业的崛起,真正创造就业机会的是无数的企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行业平等的观念。政府也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相关部门行使好监督职责,切实有效地保护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合法权益,解除高职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后顾之忧。高校方面要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前了解自我、行业特点,提高职业成熟度、提高职业素养,降低就业期望,减少心理落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