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哈尔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时间:2024-05-18

项亚楠,乔 畅,赵 越,徐婉婷

(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

哈尔滨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项亚楠,乔 畅,赵 越,徐婉婷

(东北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

指出了目前城市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内涝问题、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城市绿地维护成本高等城市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分析其缘由是城市内硬质面积过大,使城市缺乏可渗透性,使城市生态的自身循环遭到破坏,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但是单纯增加城市公园面积无疑也增加了城市的支出预算,研究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并且可持续的城市生态公园模型。将城市公园的生态服务职能放在首位,通过雨水花园与可渗透设施缓解公园内排水问题,设置一定的雨水收集和净化设施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并且通过对场地周边进行大量实际调查和对国内外相似案例的研究形成最终设计成果。

城市生态公园;可持续;生态职能;环境问题

1 引言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文化成为其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生态公园是在特定的生态时代的前提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由传统的城市公园和现代城市公园发展而成的[3],目前哈尔滨城市公园确实存有一定数量,但设施老旧维护管理不力,使城市公园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景观功能也没有发挥出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而且城市排水主要依靠地下排水管道,将落入城市的雨水视为废水通过管道排入城市河道内,并没有将其加以利用致使雨天城市河道水位暴涨甚至引起城市内涝问题[4],雨水排放不当不仅引发了城市的环境问题而且浪费了过多的水资源。

2 区位概况

2.1 场地背景分析

设计场地地理位置位于哈尔滨市市区西部群力新区内。西邻融江路,北邻群力第二大道,南邻群力大道东邻丽江路,场地东南方向为群力国家湿地公园,西向为水城威尼斯高档住宅小区,场地周边约50 km范围内,有3条城市快速路,10条城市主干路,并且临近松花江畔,因此对场地形成了既要满足居民需求又要兼顾城市门户形象的设计要求。

2.2 气候环境分析

哈尔滨市位于北纬45°40′的寒温带地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全年平均气温2~4 ℃,平均最高气温8~10 ℃,3~5月为春季,盛行干旱和大风,气候温度变化无常,哈尔滨市境内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牡丹江水系,松花江源于长白山天池,是该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3 景观设计原理及原则

3.1 规划设计原理

(1)雨水花园:根据规划用地的现状条件,运用雨水花园的原理,规划一个可持续生长的城市公园。

(2)城市社区公园:在满足为周边社区服务的前提下,兼顾城市整体发展的生态追求。为周边居民提供充分的活动场地为改善城市环境问题发挥巨大的作用。

(3)规划目标:集生态、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首先利用规划地块的生态效应改善周围的环境问题,其次利用公园内的渗透装置和雨水收集装置改善当地的雨水利用状况,再次要尽量保护场地原有机理与当地历史文脉,并且充分利用当地原有材料。

3.2 设计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②生态性原则;③彰显特色原则;④坚持地域性原则;⑤坚持历史性原则。

4 植物种植设计

(1)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植物树形,株高,颜色,气味等营造景观。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植物颜色,质地,纹理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种植设计时不仅要显示种植位置的多样性,更要保持一定的相似之处,形成合谐的感觉。还要注意当地的植物多发病害与时间,注意避开易发病植物品种。

(2) 植物分区设计。①场地隔离绿带植物设计。主体树:银中杨、银杏、榉树、栾树。小乔:榆叶梅、紫丁香、毛樱桃。灌木:毛白杜鹃、金丝桃、锦绣杜鹃、海棠、金森女贞、红叶石楠。地被:石竹、萱草、玉簪。②活动场地周围植物设计。活动场地是人群聚集的一大场所也是场地内主要景观布置的地点,活动场地周围植物种植充分利用乔灌草搭配形成层次感,又兼顾不同植物的花期与叶期形成色彩上的对比与呼应,为场地提供遮荫[11]。主体树:复叶槭、蒙古栎、水曲柳。小乔:白玉兰、垂丝海棠、鸡爪槭、金叶榆、毛樱桃、紫叶李。灌木:金丝桃、黄馨、茶梅、火棘。地被:兰花三七、吉祥草、玉簪、萱草。③生态池塘植物设计:生态池塘主要功能为收集场地内乃至城市内的多余雨水并对之净化,所以池塘周围植物配置纪要顾及水边的景观效果也要顾及植物的净化能力与耐水湿能力,乔灌木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一些垂枝品种。水生植物:花叶菖蒲、黄菖蒲、美人蕉、睡莲,黄菖蒲(图1)。

图1 植物名录

5 生态基础设施设计

5.1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方案

5.1.1 雨水收集整体流程

通过园内渗透设施与生态池塘的收集将雨水净化并利用,能够收集雨水的渗透设施主要有渗透草地、渗透铺装、渗透池底、雨水口等。收集后的雨水经过植物和净化设施作用可用于园务灌溉,景观用水或者供给市政用水[12]。

5.1.2 雨水收集具体设计

①雨水收集系统具体包括地上,地下集蓄池、种植净水植物的植草草沟、起过滤作用下渗碎石沟渠、防止暴雨雨水溢出的暴雨塘系统等。②植草浅沟是一种集暴雨控制、雨水收集设施等雨水收集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基础设施,是在规划位置地标沟渠中种植净水植物,雨水经过过滤、沉淀、植物吸收和生物降解,原有水内污染物被削减,达到净化目的。③下渗碎石沟渠是一种整体形状呈现线性的水渠,主要结构层由多种不同直径的碎石组成,碎石的物理结构和生物膜多重作用能过滤降解污染物[13]。

5.1.3 主要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书面定义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营造的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收集,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这是一种有十分利于生态可持续的雨洪管理与雨水收集利用设施[14]。有人说雨水花园不仅是十分有效的自然雨水收集净化与快速处理技术,也是一种不耗费人力的生物滞留设施[15]。

雨水花园对雨洪管理与雨水收集利用有着明显的功效,同时雨水花园技术本身还是一种管理简单粗放、大方美观多功能的景观绿地。兼具生态功能的同时又不失视觉观赏品质。广义讲,凡是绿地建设中采用了雨水处理、净化、利用等生态技术并呈现较好观赏性的都成为是雨水花园[16]。

5.2 景观安全格局设计

形成在公园尺度上形成景观安全格局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形成由宏观到中观及微观的景观生态系统,发挥最大生态价值与效益。

6 结语

该方案设计对公园的可持续性与生态职能发挥提出了有效方法,通过大面积树林的种植发挥了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职能,通过公园内可渗透设施的营造缓解了城市的雨水利用问题营建了海绵城市在城市公园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提高雨水利用率并且有利于城市环境问题改善,场地内充分保留场地原有肌理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内原有建构筑物与原有长势良好植物,不仅有利于场地的生态恢复而且也保留了场地的整体性历史性,并且充分注重场地人文关怀为周边居民提供充分活动场地.打破了原有城市公园的固定模式,使公园的低维护性、景观性与生态性的结合成为可能,对今后的生态公园建设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黄国宝.城市生态公园[J].福建环境,2003(6):88~89.

[2]王如松,王向荣,唐礼俊,等.城市生态服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3]王向荣.生态建设论:中外城市生态建设比较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国强,贾建中.风景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0~12.

[5]何 方.景观十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78~80.

2016-09-06 作者简介:项亚楠(1992—),女,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TU986.5

A

1674-9944(2016)19-0063-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