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域性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整体评价研究——以昆山白士浦周边的绿地为例

时间:2024-05-18

姚素梅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区域性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整体评价研究
——以昆山白士浦周边的绿地为例

姚素梅

(上海亦境建筑景观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白士浦周边的绿地拍照、调研、打分,分别对绿地的生态性、游憩性、观赏性进行了评价研究,总结得出了区域性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等级评分,进而对白士浦滨水绿地的景观改造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生态性;游憩性;观赏性;AHP层次分析法;昆山白士浦

1 评价研究的背景条件及必要性

此次的评价研究是为昆山白士浦滨水景观改造设计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对白士浦及其周边区域内的绿地进行植物景观质量的整体评价后,分析总结区域绿化的优劣及不足,从而对白士浦滨水景观的设计提出指导意见,弥补区域绿化的劣势,提高片区内整体绿化景观的质量等级。

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是单块绿地内的各项评价因子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得出该绿地内各项评价因子的质量等级排序,而对于不同绿地之间的横向评价以及区域性整体绿化质量等级的评价比较少。一个项目基地是区域大环境背景中的一个小斑块,其景观设计需要放在整体大环境中考虑,所以对周围的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从而取长补短,在此次设计中进行优化、补足是很有必要性的。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AHP层次分析法

植物景观的评价始于美国,主要针对景观的视觉美学。近年来,随着各国学者在评价方面的研究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和研究方法。目前,园林中运用较多的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评价法(SBE)、审美评判测量法(BIB-LCJ)、语义分析法(SD)及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PPI)等[1]。其中,以AHP的应用频度最高。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运筹学家Thomas L. Saaty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通过分析、比较、量化、排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2]。

研究中采用AHP法,将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几个因素分解为几个层次,利用专家咨询法及打分法进行权重计算,最后通过量化、分析、比较得到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排序。

2.2评价因子的选择及评价标准

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3,4],再通过专家咨询并结合此次研究的目的特性,总结出构成绿化景观质量(目标层)的3个准则层分别为:生态性评价,游憩性评价,观赏性评价。每个准则层又由几个评价因子(指标层)构成(表1)。

由于此次的评价研究是基于改造项目的需要而不同于一般的学术研究,因此在各项指标的评判上均采用了定性的评价方式,由专业人员通过现场目测或观察所摄照片进行判定,而不是通过Simpson指数公式进行计算。评价分值从1~5分不等,分别表示极差,较差,一般,较好,极好几个等级。

2.3权重的计算

构成目标层的3个准则以及准则层下的指标因子之间重要程度不同,需要构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

下面以准则层权重计算为例:当B2与B1同样重要时,B21=1;当B2比B1重要时,B21>1(分别取3,5,7,9,表示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当B2没有B1重要时,B21<1(即取3,5,7,9的倒数)。取多名专业人员打分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并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权重值如表2。

对指标层(C)的14个指标进行同上计算,分别得到指标层(C)相对于准则层(B)以及目标层(A)的权重值,从而得到最终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表3)。

3 白士浦周边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评价研究

3.1研究对象概况

本次研究范围以白士浦为中心向南北辐射,共有公园绿地7处,总面积82.676 hm2,道路绿地17处,总面积151.7 hm2。公园绿地与道路绿地面积占区域面积的11.73%,与生态园林城市38%的标准相差较大。

表2 准则层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公园绿地内植物品种丰富,运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但是以香樟、广玉兰、榉树、合欢、水杉、垂柳、乌桕、意杨这几种为主,比较单一缺乏变化;花灌木以桂花、桔树、垂丝海棠、红枫、日本晚樱、紫叶李为主,品种较少,且缺乏规模化、有体量感的片植区,植物特色不够明显。

表3 最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道路绿化两侧行道树以香樟为主,占80%左右;其余有广玉兰、杜英等,总体比较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每条道路的识别度不高。道路分隔带及两侧绿化带内植物品种较为丰富,但是种植形式比较单一,林缘缺乏变化、景观序列性不强。

3.2以白士浦北侧绿地为例进行植物景观质量的评价

由于研究范围内绿地数量较多,此处以白士浦北侧绿地为例,介绍绿地内植物景观质量的评价过程及结果。

首先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取平均值从而得到评分(D)的值,(D)分别乘以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同一准则层内的评价因子的得分相加即该准则层的得分,3个准则层得分相加即为该绿地的植物景观质量总分(表4)。

3.3白士浦周边区域性绿化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对白士浦周边的公园绿地及道路绿地进行打分评价,得到以下结果(表5)。

3.4评价结果分析

3.4.1整体质量——东优西劣

研究范围内黄浦江路以东的绿地植物景观质量总体好于黄浦江以西(图1)。

3.4.2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质量总体较好,得分均值为2.9691分,处于三级到二级之间的水平。其中夏驾河公园植物景观最佳,青阳港东侧绿地次之,白士浦南侧绿地最差,其余公园绿地植物整体景观质量相差不大。

3.4.3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质量总体一般,得分均值为2.7171分,处于三级水平。其中以景王路两侧绿地最佳,黄浦江路两侧最差。

表4 白士浦北侧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表5 白士浦周边绿地植物景观质量评价结果

注:由于部分道路绿地不具备游憩性这一准则层,只有生态性和观赏性这2项,所以权重分配有所不同,但是计算方法与3个准则层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图1 植物景观综合质量等级分布

4 结语

此次改造项目白士浦所在区域内的绿地植物景观质量一般,尤其是西段劣于东段,因此在白士浦改造中尤其要加强西段的优化提升设计。而由表5中的数据可见,白士浦两岸本身的绿化景观质量均不佳,尤其是南岸绿地,无论在生态、游憩、观赏性方面均较差,因此凸显出改造的必要性,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

略:①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合适的新兴品种,丰富群落组成,稳定群落结构,提高绿地的生态性;②营造旷奥有度的林缘线,高低起伏的林冠线,规模化配置观花灌木,营造区域内的特色景观;③利用植物形成围合的休憩空间,提高林下空间的利用率。

[1]张哲,潘会堂.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962~967.

[2]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唐东芹,杨学军.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上海园林科技,2002(1):59~62.

[4]李舒仪.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与优化[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5]李昆仑.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5,38(1) :143~147.

[6]宁慧娟,卲锋.基于AHP法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4) :717~724.

[7]衣官平.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及优化模式构建[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8]刘抱,杨瑞卿.徐州市道路绿地植物滞尘能力的分析与比较[J].绿色科技,2014(4).

2016-05-27

姚素梅(198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景观工作。

S731.1

A

1674-9944(2016)13-023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