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GC-MS方法对原油组分的测定

时间:2024-05-18

寿幼平,乔建哲,董世培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GC-MS方法对原油组分的测定

寿幼平,乔建哲,董世培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456)

摘要:采用GC-MS方法对原油油气中的沥青质、C8-C40饱和烷烃、芳烃、胶质等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饱和烷烃、芳烃、胶质四者含量占原油总量的81.76%~85.92%,其中饱和烷烃含量最高,占原油总量的33.11%~48.68%,芳香烃次之,占原油总量的16.60%~27.94%,胶质含量占原油总量的11.37%~20.66%,沥青质含量最低,仅占原油总量的1.71%~10.12%。

关键词:原油;组分;沥青质;饱和烷烃;芳烃;胶质

1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原油组分分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由于原油组分非常复杂,研究目的不同,分离方法也不一样。分离方法分为溶解度分离法、极性分离法、官能团分离法、醇碱萃取法等[2]。而不同的原油性质不同,所含的胶质、沥青制裁的含量、组成等均有所不同。本文对天津港的代表性油品进行采样,分析其原油组分,为原油装卸油气回收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2样品分析条件

多环芳烃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80 ℃,不分流进样,进样量4 μL;色谱柱流量1.1 mL/min,恒流模式;升温程序:70 ℃保持4 min,以10 ℃/min的速率升温至300 ℃,保持2 min,以5 ℃/min的速率升温至340 ℃保持直至所有组分流出。

正构烷烃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80 ℃,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 μL;色谱柱流量1.1 mL/min,恒流模式;升温程序:35 ℃保持1 min,以15 ℃/min的速率升温至340 ℃,保持7 min直至所有组分流出。

质谱条件: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极杆温度150 ℃;SCAN方式采集数据,质量范围40~500 m/z,选择离子定量。

3样品处理

3.1样品的浓缩

准确称量50 mg左右原油装入三角瓶,逐渐加入30 mL正己烷,完全混合后,静置12 h,使试样中的沥青质充分沉淀。将沉淀后的体系用塞有脱脂棉的漏斗过滤,用具塞三角瓶承接滤液,正己烷洗涤样品瓶、漏斗和脱脂棉至滤液无色为止。再换上已恒重的称量瓶承接沥青质,用氯仿溶解及洗涤称样三角瓶、漏斗和脱脂棉上的沥青质至滤液无色。经过滤去除沥青质的滤液放在浓缩瓶中,在75 ℃空气浴中蒸发浓缩至约3 mL。

3.2层析柱分离

采用干法装柱,层析柱垂直置于22 ℃、湿度40 %的通风橱;层析柱底部填塞少量脱脂棉;依次加入4 g硅胶,2 g中性氧化铝,2 g无水硫酸钠,轻击柱壁使固定相填充均匀,并立即加适量入正己烷润湿层析柱。

3.3族组分分析层析柱分离

待层析柱完全润湿后,将浓缩至约3 mL的原油滤液移入层析柱;用30 mL正己烷分6次淋洗得到饱和烃馏分;再用20 mL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比例2∶1)分4次淋洗得到芳烃馏分(注:第六次正己烷淋洗液接近固相时加入混合液进入固相3 mL时换上承接芳烃的三角瓶)。

当最后一次加入的混合溶剂液面接近固定相顶部界面时,先用10 mL无水乙醇,后用10 mL氯仿淋洗胶质。当无水乙醇流进固定相3 mL时,取下承接芳香烃的称量瓶,换上承接胶质的称量瓶。将上述分离好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在温度35~40 ℃条件下空气浴挥发至干;而胶质和沥青质在55~60 ℃条件下挥发至干。

3.4GC-MS进样样品层析柱分离

待层析柱完全润湿后,将浓缩至约3 mL的原油虑液移入层析柱;用30 mL正己烷分6次淋洗得到饱和烃馏分;再用20 mL二氯甲烷和正己烷(比例2∶1)分4次淋洗得到芳烃馏分(注:第六次正己烷淋洗液接近固相时加入混合液进入固相3 mL时换上承接芳烃的三角瓶)。

饱和烃和芳烃溶液分别装入浓缩瓶,在35~40 ℃空气浴经浓缩至少于1 mL,转移至样品瓶中定容1 mL待测。正构烷烃测定前稀释100倍后测定,外标法定量分析。多环芳烃测定前稀释10倍后,取1 mL加入400 ng内标物,内标法定量分析。

4样品分析结果

对天津港采集的7种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样品分析结果 %

沥青质、饱和烷烃、芳烃、胶质四者含量占原油总量的81.76%~85.92%,其中饱和烷烃含量最高,占原油总量的33.11%~48.68%,芳香烃次之,占原油总量的16.60%~27.94%,胶质含量占原油总量的11.37%~20.66%,沥青质含量最低,仅占原油总量的1.71%~10.12%。

参考文献:

[1]林梅钦,杨红生,乔爱军,等.大庆原油活性组分及相关界面性质[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92~95.

[2]严方,谢永杰.大庆原油四组分分析及界面性质研究[J] .化学分析计量,2009,18(4):20~24.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088-02

中图分类号:TE124.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寿幼平(1985—),女,浙江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水运行业原油装卸VOC排放清单建立及回用技术研究(编号:TKS140218)

收稿日期:2015-1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