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昆明地区林下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18

段丽华,代永彬,张文东,钟 华,李 雁,甘云浩

(1.昆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650223;3.昆明市国有花园林场,云南 昆明 652100)

1 引言

依托林地资源,在杉木-华山松、油橄榄、核桃林下种植大球盖菇、榆黄蘑、香菇、灵芝、长根菇等食用菌,本文以林下食用菌的套种模式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和研究适合昆明辖区、效益较高的套种模式。

2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块设在昆明市宜良县、西山区及富民县,东经103°,北纬24°,海拔1900~2100 m之间。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日照长、霜期短,干湿明显等温带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2.5~14.0 ℃,年均日照2200 h左右,年降水量900 mm,无霜期240 d以上,土壤为红壤,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华山松(Pinusarmandii)、油橄榄(Oleaeuropaea)、核桃(Juglans),郁闭度0.3~0.5。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5个,分别为:大球盖菇、香菇、榆黄蘑、灵芝、长根菇;选择林下种植的林分分别为杉木-华山松、油橄榄、核桃。

3.2 试验方法

杉木-华山松林下种植大球盖菇、香菇、榆黄蘑、灵芝、长根菇5个品种的食用菌,每个品种设置3个样方,样方面积3 m×3 m,同一品种不同林分下各样方数种植密度相同。调查样方内各食用菌品种的出菇率和产量,研究、分析出各食用菌品种林下种植的适应性。

使用SPSS21.0对不同食用菌和不同林分的样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的因素进一步采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origin8.5进行图形的绘制。

4 数据收集

食用菌样方产量对比见表1。

表1 样方产量对比

注:同一列内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未括数字为均值,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

5 样方数据分析

5.1 同一林分下不同食用菌的样方数据

由表1可知:杉木—华山松林下大球盖菇产量与其余4种食用菌差异显著;榆黄蘑与香菇差异不显著,香菇与灵芝差异不显著;灵芝与长根菇差异不显著。油橄榄林下大球盖菇与其余4种食用菌产量差异显著;香菇与灵芝差异不显著,灵芝与长根菇差异不显著。核桃林下大球盖菇产量与其余4种食用菌差异显著,其余3种食用菌产量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食用菌在不同林分中产量差异不显著(图1)。

图1 同一林分下不同食用菌样方产量比较

5.2 同一食用菌下不同林分的样方数据

大球盖菇、榆黄蘑和灵芝均于油橄榄林分中产量最高,香菇和长根菇则分别于核桃林、杉木和华山松林下的产量最高。但5种食用菌于不同林分下样方产量的差异均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其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林分对该5种食用菌的产量影响较小(图2)。

图2 同一食用菌于不同林分下样方产量比较

5.3 食用菌产量、产值和效益比较

食用菌产量、产值及效益对较见表2、图3。

表2 食用菌套种数量、成本、产量、产值及效益对比

注:3~4月份种植,5~9月份出菇

图3 食用菌平均产量、平均产值及纯收益比较

6 结论和讨论

6.1 产量、产值

由表2知:大球盖菇在林下种植每棒出菇率和产量最高;其次是榆黄蘑;再其次是香菇和灵芝;长根菇产量最低。因大球盖菇种植方式与其余4种菇方式不一致,为每亩辅料6 t充分腐熟后,500棒菌棒掰成核桃大小,距离10 cm×10 cm,铺二层菌种,三层辅料,再覆土而成,较其余4种不用辅料直接埋菌棒入土壤的每棒出菇率、产量及产值都高(图3)。

6.2 产值

由表2知:大球盖菇在林下套种产值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灵芝;再其次是榆黄蘑和香菇;长根菇产值及效益最低。

6.3 昆明地区林下食用菌仿野生套种模式对比

林下大球盖菇和林下灵芝套种模式产值及效益最佳,其次为榆黄蘑和香菇,长根菇最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