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郑威
摘要:指出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联系外界环境的重要纽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持森林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森林经营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200-03
1 引言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1],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联系外界环境的重要纽带[2],在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以及生态过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5],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碳贮库、基因库,还是生物生长所需的资源库、蓄水库和能源库,具有丰富、稳定等特点[6],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很好地保护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7]。1992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首次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被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要求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对森林资源和林地资源进行经营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代在社会发展、经济提升以及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且不影响子孙后代发展[8]。
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是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与一个国家对林业事业发展的态度及政策息息相关,同时,还会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加拿大林业发达,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萌发较早,另外加拿大还是蒙特利尔进程的发起国和进程秘书处所在国,所以加拿大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对我国林业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1]。德国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均匀、管理机构运转协调、以私有林为主体的多种森林所有制并存、森林经营水平较高、木材及其加工业发达,18世纪的德国就提出森林永续利用的经营思想,到20世纪,该国林业发展中逐渐诞生了可持续经营的理念,近年来德国则大力提倡“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12]。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森林经营可持续化进程逐步加快,并取得较大进步,进一步研究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可为认识和管理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解决现有的经营问题提供更好的应对策略。
2 森林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资源特点
2009~2013年开展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森林总面积为2.08亿hm2,而森林覆盖率则是21. 63%;天然林面积为1.22亿hm2,蓄积为122. 96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蓄积24.83亿m3 [13]。我国森林资源变化呈现出以下趋势: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天然林稳步增加、人工林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21.63%,远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而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仅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7。
2.2 存在的问题
中国林业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森林资源总量并不十分充足、可获取资源濒于枯竭,同时还有资源结构失衡、林产品供给能力较差等情况;②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技术还不够先进、林地生产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待提高,而导致的效益低下问题;③林业第二、三产业结构、规模、布局合理性有待改善等问题;④林业基础性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14]。《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存在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森林资源总体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森林生产力水平不高,我国乔木林平均1 hm2蓄积目前只有89 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4%,更是不到德国等林业发达国家的1/3;1hm2森林年均生长量为4.23 m3,也只有德国、芬兰等林业发达国家的1/2左右;我国森林生物量只占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9.5%,而全球这一比例为94.0%,1 hm2森林生物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②森林生态功能有待提高,我国森林质量中低等级的乔木林面积占乔木林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1%。我国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2.68万亿元,但1 hm2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并不高,只有6.1万元,仅相当于日本的40%。③森林结构较为单一,因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3 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中国的林业发展与其他国家一样,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及經济发展需求等两方面的因素,根据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归纳以下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供林业工作者参考。
3.1 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认证机制
3.1.1 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建立,能较为完善地提供森林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描述、检测与评价的体系框架,对森林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更好的了解。根据当下我国的基本国情,修改完善国家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有较多优势,首先,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步提升使得本来难以监测或实施的指标成为可能;而另一方面.修改调整某些监测指标可能可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知水平,对指标进行及时准确地动态监测是评价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及进展情况的基础[15]。
3.1.2 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机制
森林认证主要以市场为基础的.而它的目的则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认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影响[16]。森林认证通常包括森林经营认证( FM)和产销监管链认证( COC)。与2005年相比,2017年森林管理委员会( FSC)的森林经营认证(FM)认证面积增长了2.9倍,产销监管链认证(COC)增长了7.4倍。全球已有82个国家开展了FSC森林认证工作,其中欧洲及北美地区的森林认证工作较为积极,FSC认证面积之和占FSC认证总面积的84%,但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应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健全认证流程等。
3.2 完善监测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3.2.1 完善监测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森林资源监测主要是指运用各种监测技术获取有效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达到评价森林资源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的目的。我国目前主要侧重于对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现状及消长情况的清查与监测,监测指标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17]。
3.2.2 建立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
为提高信息的关联性,避免监测信息重复采集,可借鉴林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跨部门一体化与信息共享技术,将与环境监测有关的不同自然资源监测结合在同一抽样框架上进行,提升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也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
3.2.3 实现动态监测
林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长期性、可持续性,显然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监测则是实现林业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长期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监测可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成效评价、编制林业和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制定林业宏观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3.3 经营方式创新化
3.3.1 生态森林经营与“近自然转变”
生态森林经营主要以生态系统为经营基础,使森林接近自然生长状态,因此也称为“近自然的林业”或“生态林业”。我国林业工作者在“新时代我国林学发展座谈会”中曾表示,“近自然转变”就是保留原有次生林植被,加以疏伐,保留大树,透进阳光.诱使土壤种子发芽,形成更新层,逐步充实林分,形成异龄混交林。再适时砍伐大树,让新一代实生树木成为建群群体,这个过程,也可通过多个短周期的疏伐,生产出数量可观的原木,而且植被不间断,土壤不扰动,林分生态功能日益强大。这是现代林学的理论和技术亮点,通过这样的方法实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把萌生林转化为实生林。
3.3.2 扩大森林资源和实施林业的分类经营与区域化经营
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是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途径。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森林资源面积是其中一个关注点,更要注重森林资源的数量以及质量的较好提升,有效建立起地域布局合理、生产力高、多层次与多功能的森林资源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践,需要区域复合系统中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其中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的协调统一不可忽视,这些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求[18]。
3.3.3 实行多种林下资源同步经营
在顺应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下,实行多种林下资源同步经营,科学控制林下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发挥多种林下资源效益、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减少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森林砍伐。另外,通过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之路,更加注重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森林产品基地也是实行多种林下资源同步经营一个有效途径。
3.4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
通过科学管理及技术创新手段,达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这一成效的发展模式,即是林业低碳经济[19]。
3.4.1 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京都议定书》自2005年生效后,日渐活跃的国际碳交易活动也促使碳价格上升,价格的升高有利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具有较大碳汇潜力的项目业主,也十分有助于我国碳汇交易项目活动进一步开展[20]。
3.4.2 发展低碳森林旅游业
通过不同途径建设低碳森林培育业,从而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能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化,促使商品低碳化和废弃物的低碳化等,同时经营者还要注意引导游客的低碳化消费、倡导低碳行为意识。
3.5 建立林业生态保障体系与示范林网络
建设林业生态保障体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开展天然林保护,避免现有森林资源遭到破坏;②对于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还要避免新的毁林开垦等不良行为;③继续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体系的建设。
示范林主要是指发展、检验和共享已有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方法与经验的实验森林,示范林可综合不同利益群体的共同兴趣与目的,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还能避免森林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较大利益冲突[21]。
3.6 其他对策
其他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新科技运用,如通过森林资源监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和管理等,可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②做好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与借鉴工作,与国内外林业工作者的交流合作,既有利于提升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水平.还能推广我国成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模式。③引进新的尺度观念,扩展森林经营单元的基本时空尺度,如时间尺度表达可用“生态周期”与“世代尺度”等。
4 结语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组成结构和生态过程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7]。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科学经营管理手段,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并满足当代及后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森林产品的需求。尽管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与发达的林业国家相比依旧任重道远,只有采取多方面、全方位措施,方可进一步提升我国林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伟.不同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研究概述[J].林业资源管理,2011(3):23~27.
[2]袁春明,郎南軍.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挑战与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 30(1):48~50.
[3]F.H.鲍尔曼,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与过程[M].李景文,石家琛,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4]刘成林,蒋明康.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3):77~81.
[5]唐涛,李际平,袁晓红,等,基于邻接关系的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结构特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 (10):114~118.
[6]王曼.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理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80~491.
[8]童德文,杨承伶,谭一波.广西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及对策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5 (3):229~232.
[9]何东进,吴景贤,谢益林,等,中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与对策[J].森林与环境学报,2007,27(2):186 -192.
[10]肖忠优,宋墩福.现代林业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1]黄选瑞,关毓秀.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任务与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4):82-86.
[12]张志达,李世东.德国生态林业的经营思想、主要措施及其启示[J].林业经济,1999(2):62~71.
[13]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J].林业资源管理,2014 (1):1~2.
[14]国家林业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J].中国林业产业,2007(9):36~40.
[15]雷静品,江泽平,肖文发,等,中国区域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 (4):228~233.
[16]雷静品,肖文发.加拿大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55~58.
[17]张会儒.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探讨[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sl):95~99.
[18]黄选瑞,关毓秀.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任务与实现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4):80~84.
[19]赵劫,何友均,李忠魁,等,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4):1~5.
[20]孙红,陈宣,沈珍珍.中国非京都规则下林业碳汇市场现状与潜力分析[J].中國经贸,2011(12):26~27.
[21]王震,刘伟平,翁凝.南方集体林区林业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1):68~7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