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惠州市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项目研究

时间:2024-05-18

郑友成

摘要:針对惠州市九龙峰林场林相单一、生态结构简单、林分质量低等问题,依据九龙峰林场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以保护原有环境,改善生态系统为原则,对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合理的林相改造模式: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环境保护措施,改善林场生态环境,丰富林场林相,以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林相;改造方案;九龙峰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7-0213-02

1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在过去工业时代,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开始突显且日益严重,诸如雾霾、洪涝灾害频发、环境气候异常、水土资源严重污染等,已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也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九龙峰林场是惠州市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是该地区环境的重要保障,为惠州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惠州市进行全辖区内的环境改善和建设,对存在问题的林场进行林相改造.提升林场质量,保护森林资源。

九龙峰林场存在林相单一,生态结构简单,抗虫害病变能力低等问题,无法有效地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为响应科学发展观的号召,适应惠州市整体发展战略,必须对九龙峰林场林相进行改造,以提高林分质量,丰富林场树种结构,维持林场森林群落,扩大和提升林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2 建设条件分析

2.1 自然地理条件

九龙峰林场地处广东省惠州市境内,整体走势由西向东分布,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2℃,月最高气温为28.3℃,月最低气温为13.0℃,最高温最低温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年交差为16℃,年降水量1700--2300 mm,降水丰富,降雨量主要集中于4~9月。土质是由花岗岩风化而成,属于亚热带壤土,土层厚度一般,呈微酸性赤红壤,林场地上植被遍布芒萁、杂灌木,土壤肥沃。根据林场土质和气候条件,宜发展速生丰产林和优质阔叶林。当地村庄大部分种植荷、樟树等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并且当地群众也喜欢种植优质阔叶树,因此种植阔叶树既能丰富林场树种结构,又能让广大群众满意。

2.2 土地资源情况

九龙峰林场土层主要是由花岗岩分化堆积而成,因地处南亚热带,土壤为南亚热带壤土,适合速生树种和阔叶树种生长,土层厚度较薄,土壤呈微酸性,外表呈赤红色。此次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项目建没用地为460亩,坡势平缓,利于排水。

3 林场林相改造模式

3.1 改造原则

根据相关标准和政府相关要求,依据林场实际情况,提出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四项原则如下:①坚持生态效益优先,促进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②坚持严格保护、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③坚持因地制宜、适树适地的原则;④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九龙峰林场以上述四项原则为基础,结合林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考虑交通状况,在林场三处进行改造,即Ⅰ、Ⅱ林班及南坪Ⅰ林班。

3.2 作业方式及树种选择

对林场树种结构和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按照营林技术的相关要求,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项目适合使用套种补植方式,依据林场实际情况,分为两种方式进行:块状套种补植和带状套种补植。依据林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最宜种植优良的乡土树种,具有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树种,结合当地风俗习惯和林场实际情况,选择樟树、秋枫、阴香、荷木、木棉、黄花风铃木等树种进行造林,也能被广大群众所乐意接受。

3.3 造林技术措施

严格遵循造林原则,按照营林技术的相关标准,严格执行林相改造方案中的技术措施,确保造林效果和保护原有环境。结合九龙峰林场实际情况,宜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造林。

3.3.1 林地清理

该改造项目的方式是块状套种补植和带状补植,因此在遵循林地清理应尽可能少的破坏原有植被的原则下,选择最适合种植方式的清理方法,禁止采取炼山、全垦清理方式。块状套种补植采用1.2 m×1.2 m的块状清理林地,带状套种补植采用宽为1.5 m的带状清理林地。清理地表的植被、杂草等,收集堆放在穴坑周围,增加土壤营养,提高肥力。

3.3.2 整地挖穴

为遵循造林原则,保护原有植被,宜采用开挖穴坑的方式进行种植。因采用块状和带状的套种补植方式,因此开挖穴坑时也应配套进行开挖。块状套种补植开挖的穴坑以50 cm×40 cm最为合适,带状套种补植开挖的穴坑以60 cm×60 cm×50 cm最为合宜。不论何种方式,开挖iLH的表土和心土应分开堆放,以便回填时将营养价值高的表土放入穴底,同时开挖完成的穴坑应放置一段时间,使穴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光照消毒和土壤风化。

3.3.3 造林密度

林场树木密度对树木的生长有着巨大影响,密度过大造成树木采光不足,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且通风不畅,林内湿度温度不宜调节,造成树木生长缓慢甚至坏死等,密度过小造成林场空间利用不足,经济效益低下,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依据林场现有树种结构、密度分布情况和补植树种的特点,确定了块状套种补植方式树木间距为3.5 m×3.5 m,即密度为54株/亩;带状套种补植方式树木间距为为3m×3m,即密度为74株/亩。

3.3.4 回土与施基肥

对开挖好的穴坑,把林业有机肥与表土混合均匀,再将表土放回穴底,最后将回填土填满穴坑,待雨后浸透穴坑后再进行树木种植。

3.3.5 苗木

苗木應在正规的商家进行采购,商家应出具苗木的质量证明书、植物检疫证书等相关文件,以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严禁采购质量不合格、病变携带病源的苗木。选用的荷木、樟树、阴香、秋枫树苗根茎应在0.3 cm以上,苗高70 cm以上,木棉、黄花铃木树苗选择地径2cm以上,苗高150 cm以上。荷木、樟树、阴香、秋枫树苗种植在块状穴坑中,木棉、黄花铃木树苗种植在带状穴坑中。

3.3.6 混交方式

天然阔叶林与伴生种共同生长利于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促进生长。因此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宜采用混交模式。荷木、樟树、秋枫、阴香按照3:3:2:2的比例混交随机种植在山上,木棉、黄花风铃按照1:1的比例段落式种植在道路两旁。

3.3.7 栽植

一般苗木种植在春季雨后时节,在回填好的坑穴位置上重新开挖小坑,将拆除营养袋的树苗和培土一起种植在小坑内,回填土并踩实,回填时应将树苗扶正。最后将虚土培在树苗周围,以保持营养和巩固树苗。

3.3.8 抚育

在种植一个月后对种植的树苗进行检查,如若发现树苗没有存活或者发生严重病变,应立即去除进行补栽;种植3个月后对树苗周围进行除草、松土、培土、追肥、补植等抚育操作。在种植后的第二、三年春季末或夏季初时再次进行抚育,以提高树苗的存活率。

4 树种保护措施

造林施工完成后,应建立完整有效的森林保护机制,定期进行巡逻,防止偷伐滥伐破坏森林现象的发生,成立应急机构,设置防火宣传标识,配备防火器材,并定期进行演练,高度紧绷防火警戒线。定期对林场进行病变检查,联动周边地区进行虫害防治,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提高森林抗病变能力。

5 改造前后的评价与自然影响

九龙峰林场林相改造前,树种单一,树木结构分布不均匀,生态系统脆弱,各群落稳定性低,对于周围环境调控能力差,抗虫害病变能力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林场林相改造后,林木的生长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优化了林场的空间,使阳光得以普照林木,林间通风性能提高,加快了落叶、杂草等植物的分解,增强了土壤的肥沃力,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使得林场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勃勃生机。通过套种补植多种树苗,使得林场树种结构多样化,树种群落更加趋于稳定,群落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多个树种群落的结构使得林场土壤资源和营养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树木的生长,增大了林场内落叶面积和数量,而合理的林场空间布置又使得落叶加快分解,缩短了由落叶转化为有机物的时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使林场的生态系统更加繁荣稳定。

林场生态系统的稳定繁荣,使得林场净化空气、调节当地天气的能力显著提高,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抗虫害病变能力得到加强。林场的多样化树种,人性化的布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惠州市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6 结语

通过对林场林相的改造,提高了林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场生态系统得以繁荣,增强了林场的净化调节能力,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得林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进而为惠州市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荣盛.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4~97.

[2]李海.惠州市高榜山林相改造景观设计的探讨[J].热带林业,2013(2):125.

[3]何才生,李茂娟,刘海石,等.南岭植物园马尾松纯林林相改造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5(67):44~45.

[4]汪泽明,熊四明.西山风景区林相改造员路探讨[J].绿色科技,2014(8):101~1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