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雷韶 陶宗良
摘要:指出了普洱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气候温暖湿润,是发展林药种植的优良区域之一。林药种植是普洱地区绿色产业机构调整以及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普洱市林药种植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发展普洱市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必要性,并对未来林药种植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普洱市;林药种植;现状;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75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3-0238-03
1 引言
林下种植在我国的快速度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林业建设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下种植逐渐成为解决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增加林区居民收入的重要方式[1]。作为一种典型的林业复合生产经营方式,林下种植通过对林下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借助于林荫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特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其中,林药种植是林下種植的典型模式之一,具体表现是在未郁闭的林下种植较为耐荫、喜湿的药材的一种生产模式[3]。随着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天然药物已成为各国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向,药材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但资源供应日趋紧张,约束了制药产业的发展[4],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高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以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同时发挥林下种植在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云南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云政发( 2014)39号),提出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尤其是林药种植[5]。
云南省野生药材资源丰富,被誉为“药材之乡”,药材种类多达1000多种,具有悠久的中药材栽培历史,并且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种植规模较大,比如三七、天麻和石斛等[6]。云南省已大规模展开林下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天麻、滇重楼、三七、珠子参、续断、岩白菜、猪苓、半夏、黄山药、黄草乌、大黄等,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林下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915万亩增加至2012年的6000万亩,主要产品产量由153万t增加到560万t,产值由70亿元增加到500亿元,其中产值据前三位的分别是野生食用菌、石斛和草果。初步建立了文山三七、昭通天麻、楚雄民族药道地药材、滇西北高山药材、西双版纳南药为主的5大中药材种植基地[6],为发展林药种植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林业是普洱市的支柱产业,同时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林药种植产业的适宜区域,通过对普洱市林药种植的现状及发展分析,可以为发展普洱市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留住青山绿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普洱市林药种植的现状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受印度洋和太平洋两股暖湿气流的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境内群山起伏,山地面积占98.35%[7],是我国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以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8]。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茶叶、咖啡、橡胶、甘蔗、荔枝、龙眼、柚子、芒果等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及南药的生长。同时普洱市林业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森林覆盖率达68.7%,复杂的地貌和多变的气候,形成普洱市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动植物群体[9],因而使得普洱林下种植的种类可以多样化,立体种植方式得以实现。为推进“森林普洱”的建设,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普洱市于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重点扶持石斛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石斛种植已经成为普洱市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5]。
在林间空地种植辣木、甜菜、茯苓、金银花、石斛、白芨、重楼等药材,并对这些药材进行半野化栽培,管理措施与生产技术含量不高,但收效显著,林下种植中药材年收入可达7500~10500元/hm2[10]。目前已成为普洱市充分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种植规模达30万亩,产值达32亿元,石斛种植9462亩,年产石斛鲜条3900 t,实现产值20亿元,其中人工组培石斛林间仿野生种植500亩,以砂仁、茯苓、草果、八角、重楼等为主的林下种植达11.16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11],2014年茯苓种植面积达3026.7 hm2,产值增加到3400万元[12]。形成产业的有普洱市倚像区的石斛生产基地、宁洱县的白芨生产基地、天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思茅区针阔混交林发展仿野生石斛种植及套种重楼、普洱华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石斛及重楼林下近自然栽培及云南斛哥庄园铁皮石斛林下种植等[7,9],基本形成了思茅区以仿野生石斛、宁洱县白芨、镇沅县林下重楼及澜沧县林下草果为特色的种植基地。普洱市白2007年开始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并在发展林下经济中创新了各种管理模式,形成了6种开发模式,即:山地经济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公司十基地十农民模式、公司十专业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民模式及大企业独立开发等管理模式[10],林下种植产业成绩突出,思茅区被列为国家林业局首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3]。
3 发展普洱市林药种植的必要性
(1)林药种植有利于示范、带动当地的林下中药材良种繁育的标准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也是推动“南药”特色系列产品的需要。云南省普洱市环境适合发展名贵中药材的种植,尤其近年来,普洱市发展石斛产业,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名片,也是云南省重要的药用石斛生产基地,通过长期开展石斛的良种繁育工作以及绿色种植示范,已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生产规模较大,具有发展石斛产业的优势。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绿色普洱、生态普洱、文化普洱”成效显著,林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发展规划,林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7],通过致力于林下中药材的优良品种的选育,创建一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特色明显的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并进行示范推广,即很好利用了林地,又充分发展林下经济的生产力。
南药是指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所生产的中药材[14],铁皮石斛、滇重楼等是政府确定重点开发的特色系列药材之一,但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种植滞后,产业发展缓慢,优势资源待开发,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普洱市林药种植规模化发展通过现有的铁皮石斛和滇重楼种植基地为基础,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示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求,通过建立普洱市主要林下中药材的良种繁育体系.积极开发新品种,发掘替代品种,推进主栽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最大程度发挥良种的最佳效益。同时进行林下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的示范与推广,可以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态和有机中药材的品质,可以极大提高林下中药材的经济价值。
(2)林药种植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当地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普洱市已在2007年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药种植是对在普洱市森林中林下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仿野生种植的重要尝试,在不改变林地用途、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中药材进行生产与经营,通过对不同中药材在人工林下的种植效果的对比分析,有利于仿野生中药材种植在不同林权制度的森林中推广,充分发揮林药发展模式在林业管理中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3)林药种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根据《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4年普洱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15年,普洱市林下经济要在重点项目和优势产品上取得较大突破.要建成一定规模绿色种植基地、特色养殖基地、林下产品采集基地和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一批林下经济庄园,示范基地和示范县、乡、村,要是林下经济成为普洱市绿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林药种植符合国家与地方政策的需求,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有效结合,将成为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又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位于优势区或出口重点区域内的南药的良种(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实现中药现代化是顺应中国医药发展的一项中药战略决策,《加快发展云药产业的决定》和“56541”工程中,石斛、三七、滇重楼是主要的发展产业,同时提出云药的发展要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建设推动“林药人工种植科学化、规划化和产业化”。
(4)林药种植可以全面带动基地乡镇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尽快地实现经济脱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普洱市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边疆地区,受传统思想、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目前,普洱市贫困人口数量排在云南省的第四位.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13]。普洱市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如何释放更多“生态红利”,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是新时期普洱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8]。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尤其是林药种植,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种植药材.回归中药材的原生态道地品质,是创新产业结构重要的升级模式之一[8],也是边疆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13]。
4 建议
中药材种植属于产业链的前端,如何更好地实现中药材产业链向纵深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林下中药材发展是当前及今后必须面临和解决的诸多问题之一[15]。尽管普洱市林下种植中药材已取得重要的成果,并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生产实践中还面临着较多问题,比如规划布局引导不够、生产规模过小、市场相对较小以及服务不到位等较多问题凹1,因此在今后普洱市林下种植中药材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林药种植产业呈规模化,提升其经济价值,使其在普洱市精准扶贫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而今后应充分利用普洱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中连片的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中药材产业,一方面应对市场有较大的敏感性,使林下中药材种植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又不至于盲目上马,给种植户带来较大损失;另一方面应扶持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提高林下中药材种植企业的档次与规模,深化产业发展格局,此外,应对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种类进行科学研究,积极联系相关的大中院校及科研单位,对中药材品种选育、野外驯化及产品深加工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传辉,马俊春,赵永宝.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和 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14.
[2]刘志武,任红英,林下种植的基本原则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01-202.
[3]株向群,邹秀芬,林药间作是云南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J]. 云南林业,2016(5):67-58.
[4]廖远宁.思茅区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绿色科 技,2015(11):117-118.
[5]云南省林业厅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处.云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J].云南林业,2015(6):12 -15.
[6]胡云峰,杨生超,刘涛,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J].农 村财政与财务,2013(12):22-23.
[7]白苑利,刘青云,万岑梅.普洱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前景[J].中国林副特产,2016,142(3):108-110.
[8]陈 波.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引领绿色经济科学发展——首届 普洱绿色经济发展论坛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 18(1):123-128.
[9]张春江.普洱市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 报,2014,16(6):118-120.
[10]许俊萍,李江,王磊,等.普洱市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6,41(1):120 -124.
[11]普洱市林业局.普洱市:特色林产业产值50亿惠及林农190万[J].云南林业,2016(4):38.
[12]杨涵雨,张雪梅.浅析普洱市茯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17,24(11):60-62.
[13]曾小力.边疆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问题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18 (1):132 -136.
[14]罗灭浩,苏豹,云南“南药”资源的开发利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0(2):1-4.
[15]窦亚权,李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4):86-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