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杨丽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林业局,云南 墨江 654800)
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试验
杨丽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林业局,云南 墨江 654800)
摘要:指出了为加快普洱市墨江县竹产业培育和开发利用步伐,推进实施“林业立县”的发展进程,墨江县通关林业站积极探索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力图为推广勃氏甜龙竹在全县的种植打下基础。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特点,探讨了调节水、肥、温等因子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于向广大农村推广的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为大幅提高勃氏甜龙竹竹笋栽培的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试验
1引言
勃氏甜龙竹([Dendroslamusbuandisii(Munro)Kuvz])在云南有较广泛的分布,勃氏甜龙竹别名甜竹、勃氏麻竹、甜龙竹、埋弯(傣语)、哈醋(哈尼语),系统分类为竹亚科牡竹属,大型丛生竹种,秆高12~15m,径8~12cm,梢头下垂;节间长30~45cm,基部节具气根;节内与节下各具一圈白色绒毛环,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和西部海拔600~2000m范围,广东有栽培,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有分布。勃氏甜龙竹是笋材两用竹,秆型较大,材质坚韧,物理力学强度高,主要用于建筑用材、家具、农具、渔具、棚架、围篱、筷子等,其竹笋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墨江县各乡(镇)均有勃氏甜龙竹分布,全县农村家家户户多有种植,多者达数十亩。勃氏甜龙竹正常发笋时间是每年雨季来临后的6月下旬至9月上旬,亩产一般能达到300kg左右。勃氏甜龙竹竹笋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糠份,纤维含量中等,磷、铁、钙等矿质营养元素量丰富的健康佳品一直都是人们喜爱的桌上佳肴。经常食用竹笋不易引起身体肥胖,可减少肠癌的发生。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要给竹笋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鉴于竹笋的萌发是受制于水、肥、温等因子,因此如能通过科学手段控制竹丛土壤的水分、肥力、温度,再加上合理更新母竹、控制竹丛密度等综合技术措施,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集体经营,促使其提高2~3个月发笋,并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使勃氏甜龙竹竹笋提前上市,能够极大提高竹笋栽培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丰富消费市场。同时,又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重要的意义。
2试验地概况
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试验区位于墨江县通关镇,距离通关镇约7km,面积3.7亩,海拔1550m,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终年温暧,垂直气候带分布明显,光照、水源充足,年降雨量1625.3mm,雨季与旱季界线分明,年平均温度17.80℃,土壤为红壤,土层厚度为100 cm以上,坡度<5°,为农耕地,种竹子以前为菜地。试验地有近300丛竹子,分为三个大区,第一、二大区各有4个处理,第三大区有5个处理。另还设置了一个对比试验区,面积近1亩,立地条件等环境与试验区相同,有近30丛竹子,分为2个处理。
3研究内容
根据勃氏甜龙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特点,通过对不同的影响竹子萌发因子的调节和控制,加上合理更新母竹、控制竹丛密度等措施,打破传统的竹子生长休眠期,从而促进竹子提前发笋,提高竹笋产量和质量。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试验采取的方案如下,试验时间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
合理留养母竹,调整竹林结构,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是获得竹笋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钩梢的目的在于控制竹子地上部分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竹子地下部分生长。
铲除竹林中的杂草,可减少杂草对养分、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等,从而利于竹林生长。
在竹丛覆盖前将表土扒开,使竹头和笋头充分暴露,让所有的笋目接触阳光,利用光热刺激笋芽的萌动,促进提早发笋。
竹子在整个生长及生命过程中都离不开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缺水的情况下,竹子的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土壤中的养分无法吸水,生物体内代谢活动无法运转,竹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探索勃氏甜龙竹提早发笋的最佳水分需求,本试验采取了3种灌溉方式,并以3种灌溉方式分为3个试验大区。第一大区:覆盖前灌溉一次水,以后每隔5d浇水一次,浇水量以灌透为止。第二大区:覆盖前灌溉一次水,以后每隔20d浇水一次,浇水量以灌透为止。第三大区:覆盖前灌溉一次水,以后对土壤进行湿度测定,保持土壤湿度不低于40%,根据土壤湿度进行不定期浇水。后来进入春季后,由于干旱,对浇水进行了调整,基本只能按水量进行浇灌,直到雨季的到来。
本次试验对肥料因子采用不同肥种进行处理,通过对光照,从中找出能有效促进勃氏甜龙竹早产、提高和稳产的肥种和肥量组合。
试验对试验地内的竹丛进行了大量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鸡粪、羊粪、沼汽液、绿肥,每丛竹子施有机肥40kg,再上少量尿素、硅肥。
温度是竹子发笋的重要因子,要使竹子提早出笋,就必须采取保温增温技术,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竹丛地面覆盖是提高土壤温度的有效方法。
本次试验覆盖结合施肥措施,有机肥做为增温层施在下层,覆盖材料做为保温层覆盖在上层,采用竹叶、地膜、地膜+遮荫网、松叶四种覆盖材料。
第一大区Ⅰ处理,每丛施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40cm竹叶。第一大区Ⅱ处理,每丛施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第一大区Ⅲ处理,每丛施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40cm松叶。第一大区Ⅳ处理,每丛施沼气液40kg+绿肥3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第二大区Ⅰ处理,每丛施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第二大区Ⅱ处理,每丛施沼气液40kg+绿肥3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第二大区Ⅲ处理,每丛施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第二大区Ⅳ处理,每丛施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40cm竹叶,用地膜覆盖。第三大区Ⅰ处理,每丛施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用地膜覆盖。第三大区Ⅱ处理,每丛施沼气液40kg+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40cm竹叶。第三大区Ⅲ处理,每丛羊粪20kg+鸡粪30kg,尿素、硅肥各0.5kg,用地膜覆盖。第三大区Ⅳ处理,每丛施鸡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40cm松针。第三大区Ⅴ处理,每丛施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覆盖地膜+遮阴网。对比试验区第一处理,每丛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地膜覆盖。后部份竹丛补施过鸡粪,加覆盖秸杆。对比试验区第二处理,每丛羊粪40kg、尿素、硅肥各0.5kg,地膜覆盖。
4试验结果
竹丛施肥、覆盖后,每天观测不同覆盖物和有机肥作用下,土壤温度变化情况。观测的时间在每天中午11点和下午4点,并进行记录。从观测的结果来看,有机肥发酵产生的温度,可以保持40d左右。在有机肥发本酵产生热量期间,与不施肥和覆盖的对照处理相比,经过施肥、覆盖的处理,地温普遍要高,最低的高出1~2℃,最多的高出6~7℃。
在不同覆盖物中,覆盖地膜的处理早晚地温的温差较大,土壤水分易丧失。而覆盖竹叶的处理早晚地温的温差很小,几乎在一天之中能保持恒温,土壤水分不易丧失。覆盖地膜的处理在最大温度上要高于覆盖竹叶处理,而在最小温度上却远小于覆盖竹叶处理。在整个试验中,温度最高且又恒温的是对比试验区覆盖地膜+秸杆+鸡粪的处理,其地温基本在20℃以上,并且在此覆盖下土壤湿度易保持≥40%。
有机肥发酵所产生的温度消失后,随着春季的到来,气候渐渐变暖,日照较大增强,直接导致竹丛的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同时也使得土壤易于干燥,土壤水分容易丧失。
整个试验地最早发笋的是第一大区三处理,发笋时间为2005年1月27日。该处理所施的肥是鸡粪、尿素、硅肥,覆盖40cm竹叶。截止7月31日为止,试验区不算发算笋数,单已收割的竹笋达1602桩,重1298.53kg;对比试验区收割竹笋164桩,重161.55kg;整个试验地收割竹笋1766桩,总重量1460.08kg(表1)。
勃氏甜龙竹在墨江的正常发笋时间,一般是在雨季来临以后的6、7月份。据试验区的管理人员记录,2013年试验区未采取措施,到5月底时,产笋量大约在45kg左右。而2014年试验区最初出笋是在1月27日,大部分处理的初笋时间在2~3月份,截止5月31日共收割笋225桩,重180.23kg,由此可知雨季之前比去年同期产笋量增加135kg左右。试验区通过所采取的试验措施,已使出笋时间提前,产笋量较大增加。
对比试验区中,2013年5月底时对比试验区内极少发笋,而在2014年,对比试验区初笋时间为2月17日,到5月31日为止,已打笋49桩,重量为41.55kg。可见试验措施在对比试验区内,无论对初笋时间还是产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墨江县在6月份以前,甜竹笋的市价高达25元/kg以上,按照这个价钱,试验区在5月31日之前增产的135kg竹笋,对农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在3000元以上。试验区的经济效益增加也在1000元左右。
从6月份开始,由于试验地竹丛出笋达到了盛期,因此开始留养母竹,为下一年发笋做好准备。留养母竹按笋体健状,新老竹分布合理均匀的原则进行选择。到8月份每丛竹子都留着母竹2~3株。
进入6月中旬后,试验区和对比试验区,在收割竹笋时都发现竹笋被虫吃的现象,吃笋的虫如蛆状,一般从笋的底部开始吃笋。由于目前已处于割笋时期,无法对虫用药,此问题应在下一次施肥及覆盖时采取预防措施。
表1 发笋状况统计
5试验分析
从试验期间对地温观测结果来看,增温郊果最好的处理是对比试验区Ⅰ处理的6丛竹子,该处理先施羊粪再覆盖地膜,后来有6丛竹子补施鸡粪,并用秸杆+地膜覆盖,结果地温在鸡粪发酵期间都保持在20℃以上,比对比试验区的其它竹丛高出5℃以上。在试验区,施用有机肥的竹丛地温也比对照处理的竹丛地温高,在有机肥发酵产生热量的期间,与不施肥和覆盖的对照处理相比,经过施肥、覆盖处理,地温普遍高出1~2℃,最多高出6~7℃。经过观测可以发现,竹丛的地温变化为:竹丛覆盖后随着有机肥的发酵,土壤温度开始增加,在1月份或2月初达到一个高峰值班,之后随着有机肥发酵结束,土壤温度开始下降,到3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土壤温度也跟着回升,到5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这说明新鲜的有机肥在土壤内的发酵,对土壤的增温起到了效果,其有效期在40d左右。
从发笋状况来看,最早发笋的是第一大区Ⅲ处理,发笋时间为2005年1月27日,第一大区Ⅲ虽然最早发笋,但最后发笋量却不如有些处理。综合效果最好的是对比试验区Ⅰ处理经过补施肥和覆盖的6丛竹子,这6丛竹子在6月雨季到来之前,截止5月份发笋近40桩,重约33.8kg。其次是第二大区Ⅰ、Ⅲ、Ⅳ及第三大区Ⅰ、Ⅱ、Ⅲ处理的效果较好。
从中可以看出在同一肥种相同肥量的情况下,采用秸杆或竹叶+地膜覆盖,土壤湿度保持在≥40%,土壤温度大于20℃,并且在土壤温度比较恒温的情况下易取得较好效果。
6试验结论
覆盖竹叶或竹叶+地膜覆盖的处理早晚温差小,土壤温度接近恒温;而只覆盖地膜的处理早晚温差大,土壤温度不稳定性,由此可知覆盖竹叶是保持土壤恒温的关键。水份对竹丛发笋的影响大,在肥力充足时,如果水份不足,将影响竹笋早产。最早发笋的是第一大区Ⅲ处理,该处理施肥及覆盖方式为鸡粪+竹叶。发笋时间为2005年1月27日,但之后到雨季来临前发笋不理想。综合效果最好的是对比试验区Ⅰ处理,该处理施肥及覆盖方式为鸡、羊粪+秸杆、地膜。其它效果较好的为第二大区的Ⅰ、Ⅲ、Ⅳ及第三大区Ⅰ、Ⅱ、Ⅲ处理,由此看出肥种中鸡粪、羊粪,覆盖物中竹叶,对竹笋早产、丰产效果较好。从增加的经济收入来看,总结出一套适宜的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向广大农村推广,能有效提高勃氏甜龙竹竹笋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次试验中,最佳有机肥为鸡粪,最佳覆盖为秸杆+地膜。得出的促使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的最佳技术措施为:同一有机肥相同肥量下,秸杆或竹叶+地膜覆盖,土壤保持在≥40%,保持土壤温度大于20℃。
参考文献:
[1] 薛纪如,姜汉侨.云南森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4:327~334.
[2] 辉朝茂,杜凡,杨宇明.竹类培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09~151.
[3] 陈嵘.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1~37,125~141,217~242.
[4] 何钧潮,金爱武,周聘.笋用竹丰产培育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1~31,41~44,45~67,68~82,107~110,123~144.
[5] 吴继林.竹林高效经营200问[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6,9~13,62~81,95~115.
[6] 彭彪,宋建英.竹类高效培育[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2.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1-0041-03
作者简介:杨丽(1977—),女,云南墨江人,哈尼族,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方面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12-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