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李锦伟
摘要:分析了会泽县的基本情况,对石漠化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治理的必要性,探讨了会泽县县城面山石漠化造林技术,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泽县;面山;石漠化;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64—02
1会泽县基本情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的北部,长江上游乌蒙山中段,地理位置在北纬25°48′~27°04′,东经103°03′~103°56′之间,最高海拔40173m,最低海拔698m,相对高差33223m。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特征,纵观全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呈阶梯递降。整个地貌以山地地貌为主,年均温14℃,年降雨量为6945mm,多集中于5~10月,占全年降水的751%,形成了明显的干湿季节。年日照时数21251h,无霜期283d左右,县内常见有旱、涝、冰雹、倒春寒等自然灾害。
会泽县县城面山的石漠化总面积6335hm2,其中,重度石漠化分布面积1903hm2,中度石漠化分布面积2125hm2,轻度石漠化分布面积2307hm2。
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土层相对较为浅薄,而且比较干燥,无论是保水保湿能力,还是透气效果方面都很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的健康稳定生长,无形中增加了造林的难度。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植被的覆盖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渐的恶化,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会泽县采用爆破整地、客土移植、施用保水剂、专业队造林等措施,5年共完成2333hm2的县城面山造林,保存率都在85%以上。
2石漠化概况
2.1石漠化的概念
石漠化指的就是在亚热带较为湿润的地区,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植被无法正常生产以及土壤的严重侵蚀,导致了基岩很大一部分都暴露在外面,地表开始表现出如同荒漠化现象的土地退化。石漠化石山地区指的就是石灰岩山地面积达到了60%~90%的地方,石灰岩山地从广义上来讲是指由各种硫酸盐岩石发育而形成的地貌,
2.2石漠化的危害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终状态,石漠化山地大部分的岩石都裸露在外面,土壤含量较小,基本上不具备储水能力。岩层很容易漏水,导致植物缺水无法生长,而在大雨季节又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石漠化直接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是一种环境灾害。土地石漠化与水土流失伴生,导致耕地被侵蚀,土壤肥力降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同时造成水源枯竭,灌溉面积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农民生产生活困难。
土地石漠化面积的扩大,还引起水库淤积,河道堵塞,河床抬高,防洪能力下降,造成水旱灾害频繁,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使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化。近年来,不少乡镇遇到暴雨就成灾,给当地造成巨大的损失。
同时,石漠化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中、下游的防洪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溶蚀淋滤作用,岩溶地区土壤中的有机碳不易保留,土层中的微量元素也比其它土层少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岩溶地区的土地是比较贫瘠的,种植条件本身就很差。而这些表层泥土流失后,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人们将会失去生存的基本条件。石漠化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连片的地区,在这里不仅生产条件十分恶劣,而且人畜饮水也非常困难。同时,石漠化还会成为长江中、下游水旱灾害之源。
2.3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
石漠化治理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石漠化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需要,石漠化石山治理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同样,会泽县石漠化治理已成为一个非常紧迫且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可耕地面积在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毁坏了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土地石漠化、涵养水源、调节好生态,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防止土地石漠化扩大,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金钟镇是会泽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生态恶化,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近年来,每年的洪涝灾害都要冲毁河堤2000m,河沙淤积20万m3,淹没良田上千亩,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所以该县加速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3石漠化造林技术措施
3.1造林地块
会泽县城西边面山,海拔为2200~2400m,年降水量为900mm,每年的平均温度为12.7℃,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属于石灰岩,裸露面积90%以上。土壤少,多零星镶嵌分布于石缝当中。土壤基本上都是红壤与棕红壤,土层相对较薄,立地的条件非常差。
3.2林种、树种选择
按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以及树木培育的目的,林种设计属于防护林,种植的主要树种为扁柏、圣诞、旱冬瓜等等。
种苗是造林的物质基础,为保证良种壮苗,由林业部门统一采种、育苗、调运。就地育容器苗,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苗木失水率,提高造林成活率。种苗采用营养袋苗移栽,营养袋规格不低于10cm×15cm,苗木必须为Ⅰ、Ⅱ级苗。
3.3树种混交设计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地力,从根本上发挥出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对于县城面山造林必须要选择针阔混交,具体的比例至少要大于20%.,至于具体的混交方式应该选用不规则的块状混交。在土壤肥力较厚的,低凹背阴的地方可以种植旱冬瓜。造林密度为采用1.7m×2m,每亩196株。
3.4整地
实施石漠化地区裸岩爆破整体造林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树木成活率的进一步提高,在造林之前,必须要对土地进行整理,确保不会对植被造成损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式为爆破整地,在定植穴的中间采用炮杆打一个40cm深的炮眼,再用炸药进行爆破。整个土地整理的时间需要在造林前一个月完成。endprint
3.5移栽
在栽植树木之前,首先需要在定植穴里面灌入20g的保水剂和土壤拌合均匀,然后再将营养袋的袋口打开,进行苗木的种植,并将其扶正。需要注意的是,在坡的下方位置可以稍微多填一部分的土,以便形成一个小埂,从而能够起到截流保水的效果。最后一道工序是要在塘面的表面覆盖上一层松土或者是枯草,避免水分的流失。
3.6抚育
抚育的时间是次年的雨季,这个时候还应该进行缺塘的补充种植,抚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影响苗木生长的杂草清除干净,松土的时候要注意坚持内浅外深的原则,避免造成苗木根系的损坏。
3.7管护
造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造林之后的管理。所以,在造林之后,一定要重视其林地的管理与检查,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制,安排专人进行林地的管理,严厉禁止在林地范围之内割草,放牧等影响树木正常稳定生长的行为。
3.8组织形式
县城面山石漠化地区造林难度大,仅靠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造林无法保证造林质量,必须承包给有资格的专业队伍完成。具体措施:一做好种苗等物资筹备,作业审批后,进行各类技术培训;二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造林专业队,签定相关协议;三实施造林封禁管理,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四工程结束后组织检查,写出竣工报告,提交相关材料,申请上级有关部门验收。
3.9技术管理
工程主管单位聘请有关专家负责审定作业设计,组成技术服务咨询组,解决实施中的技术问题,审定技术推广项目。严把“三关”:整地关,所有的造林地块必须进行预整地,塘的规格为40cm×40cm×40cm,整地不合格的不予移栽;苗木关,所有造林的苗木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Ⅰ、Ⅱ级苗,不合格的苗木禁止上山;移栽关,移栽时尽量把握在雨天移栽,并要做到“根伸、苗正、塘平、土实”。
4结论与建议
石漠化地区因为土壤肥力不足,很容易干旱,导致了常规造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石漠化地区造林的时候,不仅要选择最为合适的树种,还必须要重视其保水抗旱的问题。利用爆破的方式进行土地的整理,保证塘的规格,通常情况下,需要达到40cm×40cm×40cm。利用客土时候确保塘内又充足的土壤,促进植物根系的健康生长。采用高吸水树脂,这种材料所吸收的水分达到了植物自身水分的500~1000倍,进而在缓慢地释放出来,然后帮助植物吸收水分。使得植物在干旱的时候依旧能够生长在一个较为湿润的环境当中。进一步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通过5年的试点,共完成2333hm2石漠化造林,其保存率都在85%以上,这充分说明试验是成功的,是可以推广的。
采用石质山地封造结合的造林治理模式。该模式比较适宜岩石裸露率在70%以上的石漠化严重的地段,这种立地条件属于土层瘠薄且多零星镶嵌分布于石缝中,采用先封禁的方式育草、育灌,然后在空地补植树种,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最终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群落。
参考文献:
[1] 会泽县统计局.会泽县统计年鉴2010年[R].会泽:会泽县统计局,2010.
[2] 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会泽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昆明:云南省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院,2008.
[3] 苏维词,朱文孝,熊康宁.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及其生态经济治理模式[J].中国岩溶,2002(3):19~24.
[4] 陈登,世强,蔡晓玲.乌江下游德江县石漠化治理障碍因子分析及生态修复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计,2008(3):11~14.
[5] 郭柯,刘长成,董鸣.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植物生态学报,201(10):991~999.
[6] 徐溧伶.浅议山区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珠江现代建设,2011(6):31~32.
[7] 王雷.典型小流域石漠化治理模式及示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