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两种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田间育苗试验研究

时间:2024-05-18

张清

摘要:以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对油茶苗木田间繁育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高度和地径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度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地径的影响则不显著;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繁育的油茶苗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

关键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方法;育苗

中图分类号:S7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107-03

1、引言

油茶为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的常绿木树种,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为我国的特产树种,适应范围广,在我国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不但有防火、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功能,还有“东方橄榄油”、“绿色油库”、“绿色金库”的美誉。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以后,国家林业局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力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只有充分挖掘油茶良种生产潜力,扩大良种壮苗生产规模,才能适应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形势。运用芽苗砧嫁接技术繁殖的油茶苗不仅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前开花结果,还可实现流水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当前油茶良种主要采用该技术进行扩繁苗木,但采用芽苗砧嫁接技术繁殖油茶种苗,生产季节短、技术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再加上受穗条采集之后保质保鲜的时间限制,因此,从穗条采集到嫁接,对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苗圃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均非常高。从2009~2010年通过对福建省永泰、柘荣、福安、寿宁、大田等油茶种苗繁育基地(点)的参观、调查发现,目前,福建省各地开展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一,推广应用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主要是采用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其效果与桃等果树芽苗砧嫁接技术所繁育的苗木质量尚有差距,而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等,为此,开展不同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对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试验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嫁接方法的最佳效应,为改进和提高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技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试验地概况

田间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沙县(26°6~26°46N,117°32~118°6E)郑湖乡郑湖村,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侯区,海拔550m,年平均气温18.9℃,年降水量约1850mm,年相对湿度约82%,霜期80~85d,试验地土壤为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稻田壤。

3、材料与方法

3.1 砧木与穗条

砧木为大田县普通油茶籽,经砂床催芽发育至胚芽长5cm以上时,作为嫁接用芽苗砧。嫁接穗芽来自福建省寿宁县犀溪乡甲坑村王坪省级油茶临时采穗圃,品种为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以下简称闽43#)。油茶闽43#是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1985年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立冬种群,树冠早期速生,花白色,花期11~12月,果红桃形,果油率8.68%,鲜出籽率45.67%,干籽出仁率60.68%,种仁含油率51.41%,冠幅面积年均产油87.96g·m-2,折合亩产油43.98kg,比参试优树平均产油高65.44%,具较强的抗病虫能力。采穗时间为早上6~9时母株还有露珠时,选择采穗母株树冠中上部当年生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腋芽饱满的半木质化枝条,采后立即放入泡沫保温箱内并喷水保湿带回待用。

3.2 嫁接技术

削接穗前,将穗条用800倍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消毒O.5~1.0min后待用;削穗时,用“飞鹰”牌单面刀片或自制钢片单面嫁接刀,取腋芽饱满的穗条作接穗,由基部一头裁起。

3.2.1 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

切接削接穗技术:首先在芽的下方0.2~0.3cm处两侧,用单面刀片稍斜向削切一刀,削成一个深达木质部(但不能深到髓心)的长楔形面;第二,翻转接穗,在与第一刀对称处下方0.2~0.3cm处平削一刀,深度只到形成层即可,削成一个深达形成层的短楔形面;第三,距短楔形面尖端处斜切一刀,并与长楔形面相交,约成30。角,否则,会形成尖端截面有厚度,一般尖端截面厚度不超过0.2mm亦可;第四,接面削好后,在距腋芽上端0.2~0.3cm处平截切断。接穗叶片裁去1/3~1/2或全留,成一穗一芽,放入5×10-6ABT溶液中待用。要求每个削面均能一次性削成,上裁口和削面要平滑,避免弄伤芽与裁口,长边切面长约0.8~1.2cm左右,短边切面长约0.5~0.8cm左右,并使有芽的一侧较厚,另一侧较薄。

切接削砧木与嫁接技术:在芽苗砧胚茎上方约2cm处平截一刀,再对准胚茎1/3处切开,使薄边的厚度约为厚边厚度的一半,深约1.0~1.2cm,砧苗根留3~5cm左右,其余切除;将削好的接穗插入芽砧切口使有芽的一边与芽砧一边形成层对齐,把铝铂片中心处贴到接口形成层对齐处并顺向捏紧反转,再反向捏紧即可。

3.2.2 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

劈接削接穗技术:首先在芽的下方0.2~0.3cm处两侧下刀,斜削一刀使削面夹角约成30°;第二,翻转接穗,在与第一刀对称处再斜削一刀,削成两个斜面成“v”形,削面长约0.8~1.2cm;第三,接面削好后,在距腋芽上端0.2~0.3cm处平截切断。接穗叶片裁去l/3~1/2或全留,成一穗一芽,放入5×10-5ABT溶液中待用;要求每个削面均能一次性削成,成薄楔形,上裁口和削面要平滑,避免弄伤芽与裁口。

劈接削砧木与嫁接技术:主要不同点是削砧木时对准胚茎中轴切开,其余与切接技术相同。

3.3 圃地准备、移栽及管理

对选好的圃地,在前一年的冬天深翻晒白,至嫁接前1个月,在圃地架设高2m左右的荫棚,盖上透光度约25%的遮阳网,并在遮阳网上安装喷水降温设施;把晒白的土壤挖松细耙后,整成宽lm的高床,并对土壤进行消毒,施足基肥,床面盖黄心土4~5cm。移栽时,先用竹片垂直插一小洞,把接好的苗木栽植到苗床,深度以苗砧上种子刚入土为好,接穗的叶面朝南向,稍压实,栽植密度为每亩约11万株(株行距为4cm×9cm),一坵栽植完成后,立即用喷壶浇透水并消毒,然后用竹弓条搭高约50cm的拱棚,及时覆盖塑料薄膜,薄膜内设温湿度计,四周用土压实密封。塑料弓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上,温度控制在35℃以下,移栽30d后薄施叶面肥并用百泰、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对苗木进行杀菌一次,45d后开始除萌,当嫁接苗第一次新梢停止生长时,及时揭去塑料薄膜,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秋分后拆除荫棚。

3.4 试验方案和调查统计

以油茶闽43#为试材,两种嫁接试验由同一人嫁接操作(熟练掌握两种芽苗砧嫁接技术的老工人),嫁接时间为2011年5月8~12日,移栽也由同一工人执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2个处理即A处理为芽苗砧胚茎切接,B处理为芽苗砧胚茎劈接,5次重复(每天每1处理随机抽取500株试验)。当年12月底,分别调查2种处理的成活率、苗木高度、苗木地径。成活率指嫁接成活的株数占嫁接试验样本数的比例。成活率数据经反正弦转换后用Excel2003软件计算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分析

两种不同嫁接方法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嫁接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存在差异,A处理比B处理平均嫁接成活率高8.0%,说明选择适合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育苗,可提高嫁接成活率。

为了解2种处理(嫁接方法)的差异性,对表1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区组间的差异则不显著。

4.2 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生长的影响分析

不同嫁接方法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的苗高、地径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苗木高度和地径的影响存在差异。A处理比B处理的嫁接苗高度和地径分别提高了19.0%和10.1%,说明用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培育油茶苗可提高苗木质量。

经方差分析表明(表4),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高生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则不显著;区组对苗高和地径的影响均不显著。

5、结论与讨论

(1)通过不同油茶芽苗砧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的对比分析可知,嫁接方法是影响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嫁接方法对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均存在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成活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苗木高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对地径生长的影响则不显著;采用A处理嫁接效果明显优于B处理,即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切接技术繁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苗木的平均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比用油茶芽苗砧胚茎劈接技术分别提高8.0%、19.0%和10.1%,且嫁接口愈合好,苗木生长良好,可有效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

(2)培育优良油茶种苗是提高油茶丰产高效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在开展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繁殖苗木时应注重嫁接技术的培训工作,只有嫁接手熟练掌握芽苗砧嫁接技术后,才能上岗操作,确保嫁接速度与质量。

(3)试验还发现,早嫁接的,早成活、早抽梢,前期嫁接的苗木高生长量明显大于后期嫁接的,因此,在生产上,只要接穗半木质化,就应及时组织技术力量开展嫁接工作,以提高苗木质量和当年出圃率。但具体提早到何时为最佳嫁接时间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