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时间:2024-05-18

李外禾

摘要:指出了重庆市已在长寿、涪陵、万州布局建立了三大化工基地,发展天然气、化工等产业,重化工业向涪陵布局,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省成本,但不少重化工项目都属于资源、能源、资金密集型产业,又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对环境的挑战极大。立足于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找出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不足,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环境承载力考虑的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的建议,供决策部门作相应参考。

关键词:产业布局;耦合;环境承载力;重化工

中图分类号:F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301-04

1、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涪陵重化工产业的布局,将挑战涪陵和三峡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剧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之间的矛盾。能不能处理好重化工产业与涪陵及三峡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重蹈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已成了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2、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的耦合

2.1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同质性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同质性就是指既满足涪陵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涪陵赖以生存的大气、两江、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涪陵的区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涪陵山区多,人均资源相对较少,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这些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合理布局重化工产业,保护自然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持续的后劲和良好的条件。

2.2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的科学性与环境承载力的扩展性

三峡水库是国家的战略水资源库,“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必须高度重视。在涪陵重化工区域空间布局中,首先要明确涪陵承担的职能分工。立足资源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统筹考虑涪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涪陵区委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布局一批优势产业基地,支持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建设,引导产业基地合理分工、有序布局,避免出现产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相冲突的布局性矛盾。重点支持化工、资源综合加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基地发展。

2.3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效益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包容性

短期利益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矛盾。一方面,作为涪陵经济支柱,重化工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加快发展可以增加涪陵的GDP、财政收入和就业,另一方面,重化工产业又是有污染的产业。因此,优化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是确保资源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涪陵工业化历史任务未完成,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排斥重化工业,是不对的。特别是涪陵存在巨大资源与能源优势,如果忽视重化工的发展,从经济学上讲也是不经济的,关键是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效益性与环境承载力的包容性要统一协调。

2.4 涪陵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性与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性和生态性

建设具有循环产业链、绿色环保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化工园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涪陵重化工要结合国家、重庆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定“涪陵重化工企业准入许可标准”,对项目耗能、耗水、污染等指标严格把关。杜绝“旧五小”和“新五小”项目,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单位能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进入涪陵,使涪陵的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与环境承载力的社会性、生态性耦合。

3、涪陵发展重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布局分散,遍地开花

长期以来,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分散,主要集中在李渡、白涛、龙桥园区以及长江周边的乡镇。与国家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背道而驰;缺乏统一规划,不少重化工项目临近居民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薄弱地区上马,加剧环境资源压力;临近长江环境敏感区,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这种布局的不合理性,将挑战长江、乌江两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加剧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的矛盾。

3.2 远期规划不力。众多小化工屹立在农村居民区周围

为避免高污染的影响,把高危害性风险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重化基地一般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然而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区已开始逐渐“包围”重化工园区。如今,化工区与农村居民区距离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白涛园区的化工工业现在很多,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以前的白涛可以说是山清水秀,现在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全是石头,特别是柏林村最为严重,森林成片死亡,庄稼都被污染,村民根本无法生活,每天都吸收化工厂排放的废气,死亡的人多为癌症,被称为癌症村,这个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

3.3 区域重化工产业发展竞争更加激烈

周边的工业园区竞相发展,相邻的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重点的相似与重叠必然会导致在招商引资、大项目引进和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使得发展面临更大挑战。位于长寿的重庆重化工业园区规模产能最大,2000年区域工业产值仅94.92亿元,2013年底,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已引进世界500强18家,跨国公司28家。据规划,这个工业园依托新材料一体化项目、重钢、百亿川维等6大产业集群,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船板钢基地和西部地区精品钢材基地,到2015年,形成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2020年达到5000亿元,这使得涪陵重化工产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不科学布局,将进一步拉大彼此间的差距。endprint

3.4 规模集群效应不强

目前涪陵重化工产业园的经济规模还不大,虽然已经初步形成特色的产业格局,仍然缺乏一批产业龙头项目。通过对入驻化工工业园的81家企业进行4项优势指标的分析显示,有32%的入驻企业投资总额超过2亿元,有28%的入驻企业预计税收超过1亿元,有31%的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有22%的人驻企业为涪陵区解决就业人口超过500人,相比较长寿的重化工产业集聚效应,涪陵重化工产业的规模集群效应不强。

3.5 污染严重

目前,涪陵重化工项目临近三峡环境敏感区,时刻威胁原生态安全。重化工其废气、粉尘、磷石膏等污染源,不但长期威胁着长江水系的水质安全,也对周边造成实质的危害,树木、庄稼、蔬菜等不同程度枯干、减产,甚至居民整体搬迁。涪陵化工常年“雾霾”弥漫,隐天蔽日,其环保设施不完善,数平方公里内粉尘飘荡,磷石膏违规堆积存放,其污水渗透或直排长江。近年来,虽经当地环保部门数次处罚,污染依然不能终止,环境恶化凸显,从而影响了当地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4、涪陵重化工产业布局缺陷的原因分析

4.1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政绩观的矛盾

目前各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很激烈,而赢得竞争的关键手段就是制造业。因为,在重庆进入重化工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工业来拉动,特别是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突出。一方面是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另一方面重化工给地方带来的财政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例如:白涛化工建园以来,已有重庆天原化工、建峰“二化”等6个新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54.2亿元,新增产能40亿元/年。目前园区在建项目有10万t氯碱填平补齐项目等7个,总投资126.6亿元,如果10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可新增产能300亿元以上。但是,政绩出来了,问题也出来了,主要是环境的污染。现在涪陵化工园区周边治理污染,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缺的就是动力,而这背后是以GDP为最终目标的发展模式。

4.2 长期规划与短期发展的矛盾

涪陵发展重化工缺乏长期的布局,应该说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企业从那时就开始布局,问题也从那时显现。一是布局不合理的“先天性”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涪陵一些化工园区和小化工企业布设在长江水源上游或紧邻居民集中区,对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安全构成威胁。二是布局不合理的“后天性”环境风险问题还在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环境条件,争相加速新建、扩建化工企业。三是规划间不衔接造成环境责任不清晰。部分化工区、企业与居民区交错布置,普遍缺乏统一的区域性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监测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四是环境风险意识淡薄与防范制度不健全。这些都充分说明化工行业在布局时考虑经济发展多,考虑环境保护少,尤其是未能从区域、流域整体考虑产业布局的环境风险。这种布局性的环境风险一旦形成,短期内无法解决,因为搬迁的各种成本太大,只能采取一些被动的补救措施。

4.3 严格的库区生态环境要求与重化工企业发展的矛盾

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重庆和四川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目前,国家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极高。三峡库区的长江水,关系到沿岸几亿人。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南水北调、东线用水都会有风险。地方政府要证实和充分研究这个问题,不能武断地作出决定,以免像厦门PX一样,已经投资了几个亿,最后被迫撤销、搬迁,造成巨大浪费。所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库区将不允许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项目进入园区,这必然导致涪陵园区在吸引项目方面存在门槛高、环保要求严和治理成本大的问题。现在大规模地沿江新建化工基地的做法,有很高的风险。重化工业的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最好别建在库区,政府应该正视而不是回避这一点。

4.4 企业治理污染与监管不力的矛盾

一是化工项目的批建方和日后的监管方往往不是同一个部门,常出现漏洞。一方面,涪陵只要是化工企业,每一个项目都做过专题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环保部门的做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和相关部门完全按照合法程序推进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三峡库区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重点,这样的化工区为什么却在立项审批以及环评阶段都畅通无阻呢?二是治理重化工污染或者实行清洁生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以及人力物力,其结果导致企业利润率偏低,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排污就可想而知。所以,长江流域工业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工业处理能力低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日趋恶化。三是监管不到位。据相关部门环境监测显示,涪陵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中的比重高于55%。

5、对策与建议

5.1 建立涪陵重化工和环境相统一的承载力数据库

(1)建立全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数据库。要形成统一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机制,保障各种数据和指标的客观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严密灵敏的网络系统,对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严谨的归类与更新,逐步形成一个可靠、权威、动态的数据平台。

(2)建立环评公示透明体系。将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风险评估纳入政府决策程序,在上项目,做决策时,首先要进行关于环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的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基础上,形成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当进入预警响应区域时,应及时发布紧急戒备警报,避免事态扩大以及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环评应该把相关化工项目环保业绩情况作公示,让公众了解。

(3)建立承载力指数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承载力指数,让社会公众了解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面临的情况,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公众对涪陵重化工环境保护的危机感与责任感,发挥对涪陵重化工环境承载力提升的监督作用。

(4)建立预警体系。结合水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的需要,优化流域水环境监测监控站网,在提高常规监测监控能力的同时,逐步采用自动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建立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和预警应急体系。endprint

5.2 以化工园区发展平台为重点,实现重化工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同步

(1)统一规范布局。要从长远考虑,将涪陵重化工园区纳入国家和重庆集中布局、集中管理,统一治理污染,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样才能将其对环境安全的威胁降到最低,也就是将涪陵所有小化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集中搬进涪陵重化工园区。

(2)整合三大工业园区。整合现有李渡、白涛、龙桥三大工业园区,高规格启动清溪铜铝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千亿元级示范园区,推动重化工园区升格为国家级。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通讯、排污和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园区基础设施,健全园区配套功能和服务体系。

(3)做大化工产业集群。以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为重点,上下延伸产业链,着力实施现代煤化工、己二酸、己内酰胺、聚四氢呋喃、煤焦化及重油深加工等重大项目,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级产业集群。化纤以PTA项目为龙头,向下发展化纤纺织和服装,实施PTA扩建、聚酯、长丝短丝、聚酯瓶片、丙烯、服装布料印染等重大项目,到2015年形成400亿元级产业集群。

(4)创新园区管理模式。采用“一区多园”、“多区合一”等模式,避免重庆市各区县、各园区之间在招商方面的恶性竞争。可以借鉴苏州等地“飞地经济”的经验,与产业转出地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吸引国际国内各级政府来涪陵合作兴办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建设和管理亦可采用不同模式。

(5)大力发展涪陵重化工业循环经济。对于涪陵重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循环经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按照涪陵重化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思路,以涪陵重化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以技术为平台,形成内容比较完备、运行有效、具有涪陵重化工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 建立健全涪陵重化工产业和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技术创新体系

(1)大力开展研发。在涪陵重化工业园区内建立“研发大厦”,由涪陵重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由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运作,设立若干个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各研发中心实行“资源共享、公司运作、有偿服务”,为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科技评估、产业信息咨询、产业技术贸易、创新孵化、知识产权法律等服务。鼓励涪陵重化工企业以会员制的形式加入研发中心。

(2)加强与高校科研合作。鼓励研发中心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攻关关键技术,会员可以无偿享有科研成果。工业园区管委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有效地推广。

(3)激发企业自主研发。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涪陵制造”向“涪陵创造”转变;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4 加强涪陵环境治理和保护

(1)建立专业治理污染的公司。通过政策支持,组建专业污染治理公司,拓展工业废水治理市场,形成核心治理技术,做大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尽快形成规模,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治理骨干企业。

(2)建立污染治理补偿基金或补偿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对受损方的补偿机制,比如财政转移支付、伤害保险等,使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受第三方监督。

(3)强化环境风险防范,严防环境污染事故发生。要加强辐射环境监管,预防辐射安全事故;加强环境安全防范,进一步完善政府一部门一园区一企业四级应急管理和和污染事故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力争龙桥、白涛两大化工园区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开工建设,加强园区和重化工企业环境应急演练,确保环境污染事故零发生。

(4)深入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审核年度计划,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减少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大力实施重金属深度治污,推进电镀入园方案的实施,完成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严防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发生。

5.5 优化重化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依据产业发展方向、征地规模、投资密度、经济密度等一系列指标,制定重化工企业人园门槛,择优选择入园企业,特别要防止一些低水平、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进入园区。鼓励工业区内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和办公楼,鼓励在工业区内或周边投资建设集约化的员工住宅楼,以减少非生产性用地面积,提高工业用地的实用率。

(2)强化涪陵重化工资金筹措,形成多元投资渠道。涪陵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高强度投入。必须广开资金筹措渠道,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靠合力争取国家投资,靠信贷吸纳银行投资,靠积累增加企业投资,靠上市融资拓展市场投资,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

(3)强化能源保障。加快电力设施和电源建设,推进核电项目,开展跨区域电力、煤炭合作,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争取供气指标,完成川气东输长寿一南川天然气管线铺设。同时,尽快启动疆煤入渝储配基地项目。

(4)建立人才支撑体系,建成重庆中部人才集聚高地。出台吸引人才优惠政策,对重点项目、化工园区建设、化工行业和重化工企业急需引进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予以特殊支持。强化劳动力资源建设,加快区域性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整体素质。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