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时间:2024-05-18

王维等

摘要:介绍了青海湖流域植被及其动态变化、湿地现状、水污染情况、水位变化等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青海湖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为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海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07804

1引言

青海湖位于青海高原的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833°,东经9783°~10133°[1],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国家AAAAA级国家自然景区,流域深处内陆,属典型的高寒干旱大陆性气候,青海湖流域面积29660km2,湖面海拔3200m,湖泊形状近似向西北张开的喇叭,西宽东窄,长约109km,南北最宽为65km,最狭窄处约20km,年平均气温-14~17℃,平均年降水量为340mm[1,2]。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倒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青海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重要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萎缩。近年来,我国把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各方多年的不懈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2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

21青海湖区植被及其动态变化

211植被覆盖状况据2011年资料显示[3],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以中高覆盖为主,占整个流域面积(含湖体)的50%以上;中低植被覆盖区占流域面积的2854%;极低覆盖区几乎全是水体。森林植被趋于消退状态;高寒植被类型相对较为发育,而温性植被相对不发育甚至处于退缩状态[4]。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西北低的分布特点。西北部地区覆盖情况属于中低覆盖度区;中部地区覆盖情况属于中高、高覆盖度区;环青海湖区除东北部属于中低覆盖区外,其他部分属于中高、高覆盖区[3]。

212地表覆盖状况变化

地表覆盖状况以草地为主,从1987~2000年,高盖度草地(植被盖度在75%以上)面积减少361万hm2,退化为中盖度草地甚至沙地;中盖度草地(植被盖度在30%~75%)面积共减少115万hm2,退化为低盖度草地或沙地;低盖度草地(植被盖度在30%以下)面积减少0765万hm2,退化为荒漠化草地[5]。2000~2010年期间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的西北部,其中重度退化草甸占流域总面积1046%,轻度退化草甸占流域总面积72%,中度退化草原占流域总面积534%,极度退化草甸占流域总面积387%,重度退化草原占流域总

面积299%,重度退化草原占流域总面积299%,主要分布于环湖流域东北部[1]。耕地、灌木林地较少,共占流域总面积2%;裸露地占流域面积827%,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及环湖流域西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1,6]。

213植被种类变化

青海湖流域的植物种类贫乏,1990年左右青海湖流域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属共6种;2010年左右流域分布的种子植物计有64科、264属、775种又24亚种或变种,其中裸子植物也是3属共6种,不同时期青海湖流域主要植物的科的种类变化见图1[6,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青海湖主要植物的种类发生显著的变化。禾本科(Gram ineae)种类增加了近41%;菊科(Compositac)种类增加了近一倍;莎草科(Cyperaceae)种类增加了近20%;豆科(Legumionosae)种类增加了近52%;龙胆科(Gentianaceae)种类增加了近36%;玄参科(Scrophul- ariaceae)种类增加了近55%。单就植物种类来说,青海湖流域植物资源种类的增加使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结构复杂化,有利于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

22湿地现状

湿地生态系统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和水文、保护水禽迁徙和繁育、丰富生物多样性、降解和富集污染物、物质生产、旅游服务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益[9],被誉为“地球之肾”。

湖水水位下降导致了湿地面积的明显减少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去40多年间,随着水位下降,湖面萎缩了700多km2[10]。青海湖流域近10年流域湿地比较稳定,总面积变化不大,面积平均约为711697km2,占青海湖流域土地总面积的2399%,流域4县均有湿地分布,但主要集中在天峻县和刚察县境内[11]。湖区内有鸟类164种,兽类36种,两栖类动物2种,爬行类动物3种,鱼类6种[12];主要4种水鸟为:棕头鸥(Garus brunnicephalus)、鱼鸥( Garus inhthyaetus)、斑头雁(Anser indicus)、鸬鹚( Phalacrocorax carbo),该区还是鸟类南来北往的通道和

驿站,有近20种水鸟迁徙途经此地[4]。根据能值分析结果表明,应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青海湖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前提下,重点保护青海湖湿地水禽和鱼类资源[13]。

24水位变化

水位是湖泊贮水量变化的量度,是控制湖泊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18]。青海湖区在近50年间,水位下降年共有33年,回升或持平共有14年[19];1959~2008年青海湖水位演变曲线见图2[20]。

此后2005~2009年底,青海湖水位上涨了70cm[19]。由裴生山等人的研究[21],可以知道青海湖近十几年水位下降趋势变缓是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引起的。而观测资料显示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4年末,青海湖水位共下降37m左右,平均每年下降7cm多[19];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在不断减小,每年减少约4km2,并且青海湖干涸部分主要在其北部[22]。年降水量、气温、年蒸发量、入湖流量、气候暖干化、气候类型的差异以及地面气象等是影响青海湖湖水面积及其水位变化的因素[22,23,24]。通过长系列水量平衡计算表明,青海湖水位仍会继续下降,2030年是未来50年(2003年后)序列中水位最低的时期,最低水位将达319135m,此后水位开始小幅度回升并逐渐趋稳。在历史平均气候条件下对青海湖水位进行了预测,预计2035年后水位的持续下降速率开始变缓并趋于稳定,2100年左右稳定在31922m[25]。endprint

25流域耕地以及沙化状况

由于青海湖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土地沙化,导致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1975年耕地面积为29363km2,1987年增至48369km2,增加了19006km2,而2000年耕地面积则激增至72013km22,较1987年增加了23644km2,在这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2650km2,平均每年增加1706km2[26]。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张会导致流域土地的贫瘠化,加速沙化过程。据2004年的TM卫星遥感图调查、解译测算,青海湖流域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342957hm2(不包括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886334hm2);1956、1972、1986、2000、2004年的湖区沙丘及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452万hm2、498万hm2、757万hm2、1248万hm2和1343万hm2[5]。可以看出,湖区沙化面积

在不断扩展。土地沙化总体上是以半干旱趋于干旱为特征的大气候背景下的沙漠化过程,其主要特点是沙质地表沙漠化过程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大、持续时间长[27]。青海湖水位在未来的近20年里有下降的趋势。湖水下降的直接后果是湖面退缩后湖底泥沙沉积暴露,成为湖区风沙的重要来源,同时湖区的沼泽面积随着湖面退缩也不断缩小[10];进一步使湿地流域面积减小,加剧湖区的沙化程度,导致流域盐渍化、生物量减少,破坏其生态环境系统。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3青海湖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域主要的地表覆盖植被草地呈现一定的退化趋势。从1987~2000年,高盖度草地面积减少361万hm2,退化为中盖度草地甚至沙地;中盖度草地面积共减少115万hm2,退化为低盖度草地或沙地;低盖度草地面积减少0765万hm2,退化为荒漠化草地;这期间总共退化草地面积为5525 hm2。并且2000~2010 年期间流域草地仍然呈极轻微退化趋势。

(2)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在加大,水质呈现恶化趋势。青海湖2002~2004年期间水体总磷含量都小于001mg/L,处于贫营养水平;而到了2010年左右总磷平均质量浓度达到0099mg/L。可以推测青海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正在逐步加剧。

(3)青海湖水位会有持续下降的趋势。青海湖在过去的50年水位下降趋势十分明显,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2004年末,青海湖水位共下降37m左右,平均每年下降7cm多。并且,青海湖水位在未来的20年里仍然有下降的趋势。

(4)流域耕地面积增大,土地沙化的强度增大。青海湖流域1975年耕地面积为29363km2,2000年耕地面积则激增至72013km2,在这期间耕地面积增加了42650km2,平均每年增加1706km2;1956年的湖区沙丘及沙化土地面积为452万hm2,而到了2004年其面积增加至1343万hm2,共增加891万hm2。

4可持续发展对策

青海湖流域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水禽的集中栖息地和繁殖育雏场所,是极度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28]。但是由于近年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显现。因此必须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对青海湖进行综合治理,遏制其生态环境的恶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1制定青海湖生态功能恢复与生态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在青海湖“退耕还湖”区进行生态重建恢复工作,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生态立体农业示范区[29];第二,建立生态监测网络,提高生态系统变化的跟踪监测与科学决策能力,在已有的水文、水质监测网络基础上,增加生态指标监测,建立完善的青海湖生态健康监测体系,跟踪监测湖区生态系统结构、环境等因子的变化特征,评估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对突发性的生态灾害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30];第三,建立青海湖生态功能恢复与生态重建区、农田防护林生态示范区、沙化防风林生态示范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恢复区域内生态功能,保护湖区湿地生态系统[29]。

42健全法制法规

在政府机构改革不适应城市湖泊治理需要的情况下,必须健全城市湖泊管理法制法规,应以湖泊涉及行政区域上一级立法机关统一组织“涉湖部门”或“第三方”进行湖泊管理立法,防止和消除立法过程中的地区、 部门利益干扰,建立相关法制法规后,建立直属于涉湖行政区域上一级政府的“湖区”管理与执法协调机构,有益于法规与管理工作的监督、保障[31]。

43科学的沙化治理措施

采取生物固沙、工程固沙和化学固沙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青海湖周边的沙漠化,根据湖区周围沙化情况以及运动沙粒状况局部采取平铺式沙障和立式沙障工程固沙,配合封沙育林育草,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在青海湖流沙上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等生物固沙,以及将化学胶结物喷洒于流沙表面等化学固沙[27]。减缓青海湖周边的沙漠化进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

44采取引外部水源的措施来增加湖容量

由于青海湖水位的下降主要与年降水量以及入湖补给量少而蒸发量大密切相关。故,完全可以在充分论证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考虑从外流域调水,以控制青海湖水位下降,例如是否可考虑开发龙羊峡水库提灌,或引大通河水济湖等[32,33]。

参考文献:

[1] 骆成风,许长军,游浩妍,等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J]生态学报,2013,33 (14):4450~4559

[2] 刘宝康,卫旭丽,杜玉娥,等基于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的青海湖面积动态[J]草业科学,2013,30(2):178~184

[3] 游浩妍,骆成凤,刘正军,等基于MODIS植被指数估算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研究[J]遥感信息,2012,27(5):55~60,66

[4] 吴向培,田俊量,王建荣青海湖景区草地与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青海环境,2003,13(1):35~38endprint

[5] 张贺全,彭敏,王彬,等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青海环境,2006,16(2):51~56

[6] 陈桂琛,彭敏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1):71~81

[7] 李旭谦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应突出草地植被保护[J]青海草业,2010,19(1):15~17,27

[8] 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等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392~403

[9] 张峰,周维芝,张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J]地理科学,2003,23(6):674~679

[10] 梁宗振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治理对策浅议[J]新西部,2009(18):63~64

[11] 张志军,殷青军,李文奇,等青海湖流域近10年湿地动态遥感监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20~124

[12] 李柯懋,杨成,关弘弢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监测方法初步研究[J]青海农牧业,2009(4):25~27

[13] 马进,陈克龙,曹生奎,等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湿地与科学管理,2011,7(2):22~25

[14] 杨建新,祁洪芳,史建全,等青海湖水化学特性及水质分析[J]淡水渔业,2005,35(3):28~32

[15] 陈学民,朱阳春,罗永清,等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2):119~123

[16] 陈学民,王莉莉,韩冰,等青海湖水体中磷的分布状况及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4):290~295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3838一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 王旭,肖伟华,朱维耀,等洞庭湖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5):59~62

[19] 郭玉庆青海湖水位第五年持续上涨[J]新高考(政史地),2010(4):49~50

[20] 袁云,李栋梁,安迪青海湖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J]高原气象,2012,31(1):57~64

[21] 裴生山,张顺桂,张思芳,等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4):217~219,224

[22] 刘瑞霞,刘玉洁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变化遥感[J]湖泊科学[J]2008,20(1):135~138

[23] 周陆生,杨卫东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J]湖泊科学,1992,4(3):25~31

[24] 李林,朱西德,王振宇,等近42年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J]中国沙漠,2005,25(5):689~696

[25] 刘佳,王芳,于福亮青海湖水位动态趋势预测[J]水利学报,2009,40(3):319~327

[26] 高会军,李小强,张峰,等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00~103

[27] 铁生年,李星,李昀珺青海湖周边地区沙化现状和治理措施[J]青海科技,2009(1):22~26

[28] 李广英,赵生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2):148~151

[29] 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学报,2007,44(2):318~326

[30] 邵国生,张建波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 (4):44~47

[31] 邵任之城市湖泊治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绿色科技,2009(9):105~107

[32] 叶沧江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信息,1988(3):40~43

[33] 刘景华青海湖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水利经济,2007,25(4):1~2,6

Abstract:This articleanalyzesthe present situationof Qianghai Lake,including vegetati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the water level variation,etc,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n order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Qinghai Lake and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Lake

Key words:qinghai Lake;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2年度全国重点工程营造林合格率896%

国家林业局通报2013年开展的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通报显示,2012年度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合格率为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通报显示,2012年度各省(区、市)、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上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完成总面积4525万亩,经核查,合格率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上报面积2185万亩,合格率956%,合格面积2117万亩;封山育林上报面积2159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743万亩),合格率837%,合格面积1773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469万亩);飞播造林上报面积181万亩,合格率899%,合格面积163万亩。

本次核查了2009年度人工造林(更新)的保存状况和2007年度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的成效情况。经核查,成效率为867%,测算全国成效总面积7266万亩;重点工程营造林成效率892%,成效面积4673万亩。人工造林、更新总体保存率864%,保存面积57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282万亩、人工更新446万亩;封山育林成效率907%,成效面积1428万亩;飞播造林成效率578%,成效面积110万亩。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5] 张贺全,彭敏,王彬,等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青海环境,2006,16(2):51~56

[6] 陈桂琛,彭敏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1):71~81

[7] 李旭谦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应突出草地植被保护[J]青海草业,2010,19(1):15~17,27

[8] 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等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392~403

[9] 张峰,周维芝,张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J]地理科学,2003,23(6):674~679

[10] 梁宗振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治理对策浅议[J]新西部,2009(18):63~64

[11] 张志军,殷青军,李文奇,等青海湖流域近10年湿地动态遥感监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20~124

[12] 李柯懋,杨成,关弘弢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监测方法初步研究[J]青海农牧业,2009(4):25~27

[13] 马进,陈克龙,曹生奎,等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湿地与科学管理,2011,7(2):22~25

[14] 杨建新,祁洪芳,史建全,等青海湖水化学特性及水质分析[J]淡水渔业,2005,35(3):28~32

[15] 陈学民,朱阳春,罗永清,等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2):119~123

[16] 陈学民,王莉莉,韩冰,等青海湖水体中磷的分布状况及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4):290~295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3838一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 王旭,肖伟华,朱维耀,等洞庭湖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5):59~62

[19] 郭玉庆青海湖水位第五年持续上涨[J]新高考(政史地),2010(4):49~50

[20] 袁云,李栋梁,安迪青海湖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J]高原气象,2012,31(1):57~64

[21] 裴生山,张顺桂,张思芳,等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4):217~219,224

[22] 刘瑞霞,刘玉洁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变化遥感[J]湖泊科学[J]2008,20(1):135~138

[23] 周陆生,杨卫东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J]湖泊科学,1992,4(3):25~31

[24] 李林,朱西德,王振宇,等近42年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J]中国沙漠,2005,25(5):689~696

[25] 刘佳,王芳,于福亮青海湖水位动态趋势预测[J]水利学报,2009,40(3):319~327

[26] 高会军,李小强,张峰,等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00~103

[27] 铁生年,李星,李昀珺青海湖周边地区沙化现状和治理措施[J]青海科技,2009(1):22~26

[28] 李广英,赵生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2):148~151

[29] 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学报,2007,44(2):318~326

[30] 邵国生,张建波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 (4):44~47

[31] 邵任之城市湖泊治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绿色科技,2009(9):105~107

[32] 叶沧江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信息,1988(3):40~43

[33] 刘景华青海湖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水利经济,2007,25(4):1~2,6

Abstract:This articleanalyzesthe present situationof Qianghai Lake,including vegetati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the water level variation,etc,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n order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Qinghai Lake and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Lake

Key words:qinghai Lake;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2年度全国重点工程营造林合格率896%

国家林业局通报2013年开展的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通报显示,2012年度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合格率为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通报显示,2012年度各省(区、市)、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上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完成总面积4525万亩,经核查,合格率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上报面积2185万亩,合格率956%,合格面积2117万亩;封山育林上报面积2159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743万亩),合格率837%,合格面积1773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469万亩);飞播造林上报面积181万亩,合格率899%,合格面积163万亩。

本次核查了2009年度人工造林(更新)的保存状况和2007年度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的成效情况。经核查,成效率为867%,测算全国成效总面积7266万亩;重点工程营造林成效率892%,成效面积4673万亩。人工造林、更新总体保存率864%,保存面积57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282万亩、人工更新446万亩;封山育林成效率907%,成效面积1428万亩;飞播造林成效率578%,成效面积110万亩。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5] 张贺全,彭敏,王彬,等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及原因分析[J]青海环境,2006,16(2):51~56

[6] 陈桂琛,彭敏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3,17(1):71~81

[7] 李旭谦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应突出草地植被保护[J]青海草业,2010,19(1):15~17,27

[8] 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等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392~403

[9] 张峰,周维芝,张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J]地理科学,2003,23(6):674~679

[10] 梁宗振青海湖湿地保护与治理对策浅议[J]新西部,2009(18):63~64

[11] 张志军,殷青军,李文奇,等青海湖流域近10年湿地动态遥感监测[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20~124

[12] 李柯懋,杨成,关弘弢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监测方法初步研究[J]青海农牧业,2009(4):25~27

[13] 马进,陈克龙,曹生奎,等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J]湿地与科学管理,2011,7(2):22~25

[14] 杨建新,祁洪芳,史建全,等青海湖水化学特性及水质分析[J]淡水渔业,2005,35(3):28~32

[15] 陈学民,朱阳春,罗永清,等青海湖氮素分布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2):119~123

[16] 陈学民,王莉莉,韩冰,等青海湖水体中磷的分布状况及特征[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2(4):290~295

[1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3838一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8] 王旭,肖伟华,朱维耀,等洞庭湖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5):59~62

[19] 郭玉庆青海湖水位第五年持续上涨[J]新高考(政史地),2010(4):49~50

[20] 袁云,李栋梁,安迪青海湖水位变化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响应[J]高原气象,2012,31(1):57~64

[21] 裴生山,张顺桂,张思芳,等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4):217~219,224

[22] 刘瑞霞,刘玉洁近20年青海湖湖水面积变化遥感[J]湖泊科学[J]2008,20(1):135~138

[23] 周陆生,杨卫东青海湖流域近六百年来的气候变化与湖水位下降原因[J]湖泊科学,1992,4(3):25~31

[24] 李林,朱西德,王振宇,等近42年来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因子及其趋势预测[J]中国沙漠,2005,25(5):689~696

[25] 刘佳,王芳,于福亮青海湖水位动态趋势预测[J]水利学报,2009,40(3):319~327

[26] 高会军,李小强,张峰,等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100~103

[27] 铁生年,李星,李昀珺青海湖周边地区沙化现状和治理措施[J]青海科技,2009(1):22~26

[28] 李广英,赵生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2):148~151

[29] 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土壤学报,2007,44(2):318~326

[30] 邵国生,张建波洞庭湖生态安全状况及保障措施[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 (4):44~47

[31] 邵任之城市湖泊治理模式创新问题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绿色科技,2009(9):105~107

[32] 叶沧江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治理对策[J]地球科学信息,1988(3):40~43

[33] 刘景华青海湖生态价值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水利经济,2007,25(4):1~2,6

Abstract:This articleanalyzesthe present situationof Qianghai Lake,including vegetation and its dynamic change,the current status of wetland,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the water level variation,etc,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i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in order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Qinghai Lake andprovide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Qinghai Lake

Key words:qinghai Lake;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2年度全国重点工程营造林合格率896%

国家林业局通报2013年开展的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通报显示,2012年度全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合格率为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通报显示,2012年度各省(区、市)、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上报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营造林完成总面积4525万亩,经核查,合格率896%,测算合格面积405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上报面积2185万亩,合格率956%,合格面积2117万亩;封山育林上报面积2159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743万亩),合格率837%,合格面积1773万亩(其中无林地疏林地封育1469万亩);飞播造林上报面积181万亩,合格率899%,合格面积163万亩。

本次核查了2009年度人工造林(更新)的保存状况和2007年度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的成效情况。经核查,成效率为867%,测算全国成效总面积7266万亩;重点工程营造林成效率892%,成效面积4673万亩。人工造林、更新总体保存率864%,保存面积57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282万亩、人工更新446万亩;封山育林成效率907%,成效面积1428万亩;飞播造林成效率578%,成效面积110万亩。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