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淮南潘集矿区塌陷水域富营养化分析

时间:2024-05-18

李玉 高良敏

摘要:选取了总氮、总磷两种具有水体富营养化表征的指标,在ARCGIS92软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对其空间插值的方式,得出了整个水域总氮总磷的分布图。结果显示:总磷和总氮在水域入口处浓度达到最大,并且顺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少。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来源是泥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输入。水域总体水平上(平均值)总磷达国家三类标准,总氮超国家五类标准,水域营养化主要总氮的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塌陷水域;潘集矿区;水体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08403

1引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较大。淮南矿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煤矿地区,它的煤炭开采在全国煤炭开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淮南矿区在长期大规模的开采方式下,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土地塌陷。煤炭的开采势必会导致地表土壤下陷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小盆地。这些小盆地在大量雨水汇入的情况下,渐渐形成了积水区域。由于煤炭的开采是长年不断的,积水区域的面积随着地表塌陷程度的加剧渐渐扩大,甚至会淹没周边的农田耕地,成为矿区的一种特殊水体即采煤塌陷水体。采煤塌陷水体是矿区特有的一种水体,它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矿区的能源开发以及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会导致此种水体的污染,例如矿区运作形成的废水、选煤厂产生的污水以及矿内职工和矿区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甚至矿区周围农田农药的排入都会造成采煤塌陷水体的各种污染。这些污染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污染不仅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生活在矿区周围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对矿区塌陷水域进行水质分析有着很大的必要性[1]。对此种水体的分析国内外有过很多报道,本文将以淮南矿区塌陷水域中的一部分-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的分析研

2潘集区塌陷概况

潘集区位于淮南市北部,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潘集区总共拥有5个现代化矿井。这5个矿井分别为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潘北和朱集。这5座矿井现已投入生产的有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和潘北矿4座。这些矿区地处淮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邻近矿区的最主要的河流是淮河,并且矿区塌陷水域大多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煤炭的开采是在地下,从而矿区长年不断的煤炭开采会破坏开采地面。最主要的地面破坏表现为表层土壤沉陷,形成大小不一的塌陷区域。这些塌陷区域在雨水的排入下渐渐形成积水区,淮南矿区有6大塌陷区。目前潘集矿区的塌陷水域总面积已经超过10788万m2,水体的塌陷深度最深可达9~10m[2]。从塌陷面积来看,潘集塌陷水域已经成为潘集地表水体的主要部分。塌陷范围主要分布在矿区附近。塌陷水体目前主要用于渔业以及家禽养殖。本文研究的区域-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位于潘一矿附近,水体多为慢速流动或静态。少数的水体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接。水域的周围多为农村住宅区和农田,农田中多种植水稻、小麦和黄豆。32水样检测方法选择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大量氮磷以及钾等元素排到流速较慢的水体中,在本文指的是塌陷水体,导致藻类等植物大量生长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过程。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潘集杨庄塌陷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了总氮和总磷两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物作为水样检测的指标。总氮和总磷一般属于水体常规检测项目。参照GB11893-89,本文总氮选择的检测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它的最低检测限是005mg/L。总磷选择的检测方法是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它的检测限度001mg/L。

4实验结果分析

41分析方法选择

水体质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会使用简单方便的单因子分析方法。但是单因子分析方法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它只能从单个点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来分析,从而反映整个水体的水体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分析,所以仅仅使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并不能充分全面的反映水体状况。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利用ARCGIS92软件将计算后的各指标特征值按照符合条件的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从整体上直观明了的反映潘集杨庄塌陷水域整体富营养化状况。表2为水样特征值统计表。

入口处总氮的最高浓度为8221mg/L,对照标准,超国家五类标准。但随着水流的方向,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越来越少。并且在塌陷水域下游处达到总氮的含量达到最小值1379mg/L,小于国家五类标准。杨庄塌陷水域的入口处是与泥河相连的,泥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此可见泥河中的总磷和总氮是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输入源。在塌陷水域的东北角,总磷的浓度较高,并向水域中心处降低,与东北角的农业用地有关[4]。

通过上述对总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析可以发现:塌陷水域中总氮的来源与泥河有关,主要是因为泥河的中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输入。塌陷水域中总磷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来自泥河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农业农药污水的输入。在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污染物的浓度都伴随着水流方向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从整体分布上来说(平均值),塌陷水域的总磷(平均值)达国家三类水标准,总氮(平均值)超国家五类水标准,从而说明该塌陷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受总氮的影响。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最大。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加强监督管理。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参考文献:

[1]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4):270~274

[2] 童柳化潘集矿区塌陷水域水质评价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4):76~80

[3] 张辉,严家平,徐良骥,等淮南矿区塌陷水域水质理化特征分析[J]煤炭工程,2008(3):73~76

[4] 贾俊基于GIS的潘谢塌陷水域水环境污染分析与评价[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2

湖北2013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达644亿元

湖北省2013年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工作近日完成。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的综合生态效益总计64442亿元,是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114倍。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5557万亩。2013年2月起,省林业厅组织省林科院和部分地市(州)林科所科研人员,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价。评估组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价方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估。评估涉及十堰、宜昌、襄阳、黄冈、咸宁、恩施和神农架7个地区、五大森林类型、115个监测样地的年度监测。经评估,2013年,全省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物质量11913293万t,蓄水和净水价值2955亿元;固土5839万t、防淤104142万t、保肥17308万t,价值4511亿元;固碳量142888万t、释氧量107164万t,价值2786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效益29113万元。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摘要:选取了总氮、总磷两种具有水体富营养化表征的指标,在ARCGIS92软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对其空间插值的方式,得出了整个水域总氮总磷的分布图。结果显示:总磷和总氮在水域入口处浓度达到最大,并且顺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少。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来源是泥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输入。水域总体水平上(平均值)总磷达国家三类标准,总氮超国家五类标准,水域营养化主要总氮的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塌陷水域;潘集矿区;水体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08403

1引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较大。淮南矿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煤矿地区,它的煤炭开采在全国煤炭开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淮南矿区在长期大规模的开采方式下,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土地塌陷。煤炭的开采势必会导致地表土壤下陷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小盆地。这些小盆地在大量雨水汇入的情况下,渐渐形成了积水区域。由于煤炭的开采是长年不断的,积水区域的面积随着地表塌陷程度的加剧渐渐扩大,甚至会淹没周边的农田耕地,成为矿区的一种特殊水体即采煤塌陷水体。采煤塌陷水体是矿区特有的一种水体,它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矿区的能源开发以及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会导致此种水体的污染,例如矿区运作形成的废水、选煤厂产生的污水以及矿内职工和矿区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甚至矿区周围农田农药的排入都会造成采煤塌陷水体的各种污染。这些污染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污染不仅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生活在矿区周围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对矿区塌陷水域进行水质分析有着很大的必要性[1]。对此种水体的分析国内外有过很多报道,本文将以淮南矿区塌陷水域中的一部分-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的分析研

2潘集区塌陷概况

潘集区位于淮南市北部,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潘集区总共拥有5个现代化矿井。这5个矿井分别为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潘北和朱集。这5座矿井现已投入生产的有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和潘北矿4座。这些矿区地处淮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邻近矿区的最主要的河流是淮河,并且矿区塌陷水域大多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煤炭的开采是在地下,从而矿区长年不断的煤炭开采会破坏开采地面。最主要的地面破坏表现为表层土壤沉陷,形成大小不一的塌陷区域。这些塌陷区域在雨水的排入下渐渐形成积水区,淮南矿区有6大塌陷区。目前潘集矿区的塌陷水域总面积已经超过10788万m2,水体的塌陷深度最深可达9~10m[2]。从塌陷面积来看,潘集塌陷水域已经成为潘集地表水体的主要部分。塌陷范围主要分布在矿区附近。塌陷水体目前主要用于渔业以及家禽养殖。本文研究的区域-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位于潘一矿附近,水体多为慢速流动或静态。少数的水体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接。水域的周围多为农村住宅区和农田,农田中多种植水稻、小麦和黄豆。32水样检测方法选择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大量氮磷以及钾等元素排到流速较慢的水体中,在本文指的是塌陷水体,导致藻类等植物大量生长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过程。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潘集杨庄塌陷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了总氮和总磷两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物作为水样检测的指标。总氮和总磷一般属于水体常规检测项目。参照GB11893-89,本文总氮选择的检测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它的最低检测限是005mg/L。总磷选择的检测方法是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它的检测限度001mg/L。

4实验结果分析

41分析方法选择

水体质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会使用简单方便的单因子分析方法。但是单因子分析方法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它只能从单个点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来分析,从而反映整个水体的水体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分析,所以仅仅使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并不能充分全面的反映水体状况。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利用ARCGIS92软件将计算后的各指标特征值按照符合条件的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从整体上直观明了的反映潘集杨庄塌陷水域整体富营养化状况。表2为水样特征值统计表。

入口处总氮的最高浓度为8221mg/L,对照标准,超国家五类标准。但随着水流的方向,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越来越少。并且在塌陷水域下游处达到总氮的含量达到最小值1379mg/L,小于国家五类标准。杨庄塌陷水域的入口处是与泥河相连的,泥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此可见泥河中的总磷和总氮是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输入源。在塌陷水域的东北角,总磷的浓度较高,并向水域中心处降低,与东北角的农业用地有关[4]。

通过上述对总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析可以发现:塌陷水域中总氮的来源与泥河有关,主要是因为泥河的中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输入。塌陷水域中总磷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来自泥河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农业农药污水的输入。在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污染物的浓度都伴随着水流方向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从整体分布上来说(平均值),塌陷水域的总磷(平均值)达国家三类水标准,总氮(平均值)超国家五类水标准,从而说明该塌陷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受总氮的影响。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最大。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加强监督管理。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参考文献:

[1]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4):270~274

[2] 童柳化潘集矿区塌陷水域水质评价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4):76~80

[3] 张辉,严家平,徐良骥,等淮南矿区塌陷水域水质理化特征分析[J]煤炭工程,2008(3):73~76

[4] 贾俊基于GIS的潘谢塌陷水域水环境污染分析与评价[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2

湖北2013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达644亿元

湖北省2013年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工作近日完成。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的综合生态效益总计64442亿元,是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114倍。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5557万亩。2013年2月起,省林业厅组织省林科院和部分地市(州)林科所科研人员,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价。评估组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价方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估。评估涉及十堰、宜昌、襄阳、黄冈、咸宁、恩施和神农架7个地区、五大森林类型、115个监测样地的年度监测。经评估,2013年,全省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物质量11913293万t,蓄水和净水价值2955亿元;固土5839万t、防淤104142万t、保肥17308万t,价值4511亿元;固碳量142888万t、释氧量107164万t,价值2786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效益29113万元。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摘要:选取了总氮、总磷两种具有水体富营养化表征的指标,在ARCGIS92软件支持的前提下,通过对其空间插值的方式,得出了整个水域总氮总磷的分布图。结果显示:总磷和总氮在水域入口处浓度达到最大,并且顺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少。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来源是泥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输入。水域总体水平上(平均值)总磷达国家三类标准,总氮超国家五类标准,水域营养化主要总氮的影响比较大。

关键词:塌陷水域;潘集矿区;水体富营养化

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3008403

1引言

我国是一个煤炭型大国,对煤炭资源的依赖较大。淮南矿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煤矿地区,它的煤炭开采在全国煤炭开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淮南矿区在长期大规模的开采方式下,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土地塌陷。煤炭的开采势必会导致地表土壤下陷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小盆地。这些小盆地在大量雨水汇入的情况下,渐渐形成了积水区域。由于煤炭的开采是长年不断的,积水区域的面积随着地表塌陷程度的加剧渐渐扩大,甚至会淹没周边的农田耕地,成为矿区的一种特殊水体即采煤塌陷水体。采煤塌陷水体是矿区特有的一种水体,它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矿区的能源开发以及矿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会导致此种水体的污染,例如矿区运作形成的废水、选煤厂产生的污水以及矿内职工和矿区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甚至矿区周围农田农药的排入都会造成采煤塌陷水体的各种污染。这些污染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污染不仅会对矿区的生态环境、矿区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生活在矿区周围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对矿区塌陷水域进行水质分析有着很大的必要性[1]。对此种水体的分析国内外有过很多报道,本文将以淮南矿区塌陷水域中的一部分-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的分析研

2潘集区塌陷概况

潘集区位于淮南市北部,南濒淮河,北临茨淮新河。潘集区总共拥有5个现代化矿井。这5个矿井分别为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潘北和朱集。这5座矿井现已投入生产的有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和潘北矿4座。这些矿区地处淮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邻近矿区的最主要的河流是淮河,并且矿区塌陷水域大多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煤炭的开采是在地下,从而矿区长年不断的煤炭开采会破坏开采地面。最主要的地面破坏表现为表层土壤沉陷,形成大小不一的塌陷区域。这些塌陷区域在雨水的排入下渐渐形成积水区,淮南矿区有6大塌陷区。目前潘集矿区的塌陷水域总面积已经超过10788万m2,水体的塌陷深度最深可达9~10m[2]。从塌陷面积来看,潘集塌陷水域已经成为潘集地表水体的主要部分。塌陷范围主要分布在矿区附近。塌陷水体目前主要用于渔业以及家禽养殖。本文研究的区域-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位于潘一矿附近,水体多为慢速流动或静态。少数的水体与淮河的支流泥河相连接。水域的周围多为农村住宅区和农田,农田中多种植水稻、小麦和黄豆。32水样检测方法选择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大量氮磷以及钾等元素排到流速较慢的水体中,在本文指的是塌陷水体,导致藻类等植物大量生长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过程。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潘集杨庄塌陷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根据研究内容,选择了总氮和总磷两个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物作为水样检测的指标。总氮和总磷一般属于水体常规检测项目。参照GB11893-89,本文总氮选择的检测方法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它的最低检测限是005mg/L。总磷选择的检测方法是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它的检测限度001mg/L。

4实验结果分析

41分析方法选择

水体质量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通常会使用简单方便的单因子分析方法。但是单因子分析方法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它只能从单个点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来分析,从而反映整个水体的水体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水体富营养化进行分析,所以仅仅使用单因子分析方法并不能充分全面的反映水体状况。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利用ARCGIS92软件将计算后的各指标特征值按照符合条件的插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从整体上直观明了的反映潘集杨庄塌陷水域整体富营养化状况。表2为水样特征值统计表。

入口处总氮的最高浓度为8221mg/L,对照标准,超国家五类标准。但随着水流的方向,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越来越少。并且在塌陷水域下游处达到总氮的含量达到最小值1379mg/L,小于国家五类标准。杨庄塌陷水域的入口处是与泥河相连的,泥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由此可见泥河中的总磷和总氮是潘集杨庄塌陷水域中总磷和总氮的主要输入源。在塌陷水域的东北角,总磷的浓度较高,并向水域中心处降低,与东北角的农业用地有关[4]。

通过上述对总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析可以发现:塌陷水域中总氮的来源与泥河有关,主要是因为泥河的中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输入。塌陷水域中总磷的来源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来自泥河中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而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农业农药污水的输入。在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污染物的浓度都伴随着水流方向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从整体分布上来说(平均值),塌陷水域的总磷(平均值)达国家三类水标准,总氮(平均值)超国家五类水标准,从而说明该塌陷水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受总氮的影响。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最大。基于这种情况,应该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加强监督管理。

2014年3月绿色科技第3期参考文献:

[1]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淮南矿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生态环境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4):270~274

[2] 童柳化潘集矿区塌陷水域水质评价及其综合利用[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4):76~80

[3] 张辉,严家平,徐良骥,等淮南矿区塌陷水域水质理化特征分析[J]煤炭工程,2008(3):73~76

[4] 贾俊基于GIS的潘谢塌陷水域水环境污染分析与评价[D]合肥:安徽理工大学,2012

湖北2013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达644亿元

湖北省2013年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估工作近日完成。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的综合生态效益总计64442亿元,是年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114倍。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总面积为5557万亩。2013年2月起,省林业厅组织省林科院和部分地市(州)林科所科研人员,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价。评估组按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的评价方法,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对全省公益林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估。评估涉及十堰、宜昌、襄阳、黄冈、咸宁、恩施和神农架7个地区、五大森林类型、115个监测样地的年度监测。经评估,2013年,全省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物质量11913293万t,蓄水和净水价值2955亿元;固土5839万t、防淤104142万t、保肥17308万t,价值4511亿元;固碳量142888万t、释氧量107164万t,价值27863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效益29113万元。

——摘自湖北林业网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