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8
高 峰,屈宝林
(陕西省神木县林业局,陕西 神木719300)
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是豆科紫穗槐属的多年生小灌木,原产于北美,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因其易种植、抗逆性强,而且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能,被广泛种植于西北沙漠地区。国内外学者对紫穗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发现它的根、干、皮、叶及果实均能产生和释放一种抑菌及毒杀昆虫的次生代谢物质[1,2]。
大皱鳃金龟子(Trematodesgrandis),为鞘翅目鳃金龟科,是西北地区樟子松、长柄扁桃防护林的主要食叶害虫[3],广泛分布于毛乌素沙漠。大皱鳃金龟子以成虫危害幼林,尤其是纯人工林危害更为严重,成片树叶、嫰芽被吃光,使防护林毁于一旦,环境更加恶化。本实验以紫穗槐为材料,利用4种溶剂提取生物活性成分,以大皱鳃金龟子为试虫,进行生物活性研究,为营造紫穗槐混交林防治这一沙地害虫提供新思路。
以紫穗槐鲜叶作为实验材料,花期采样,试虫采自毛乌素沙地公草湾林场,挑取健康一致的成虫供试。
将采集的紫穗槐叶洗净,放在40℃恒温箱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完成后,将其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末状。用分析天平秤取紫穗槐叶片粉碎物约各100g,共4份,分别加甲醇、乙醇、氯仿、蒸馏水,在室温条件下密封浸提24h,期间振荡5次,使其充分浸提,然后过滤,浸提重复两次,合并滤液,45℃减压浓缩至水相,蒸馏水定容至200mL,即浓度为100mg/mL,放4℃冰箱中备用。
(1)毒力作用测定。将从野外采集的樟子松芽浸入药液约1min后迅速取出,晾干后放入垫有滤纸的直径9cm烧杯中,每个烧杯内置10个松芽。取已饥饿处理48h的试虫按随机区组法布置试验,每个烧杯内接入试虫10只,每组处理100只幼虫,每天定时检查试虫生长情况,记录死亡数量,连续统计7d,并计算校正死亡率。
(2)触杀作用测定。采用虫体浸渍法,挑选大小一致的成虫,放入浸虫器皿中,在药液中浸3~4s,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然后放入铺有滤纸保湿的直径为9cm的烧杯中,饲喂新鲜樟子松嫩芽,每个处理100头试虫,重复3次,对照用蒸馏水处理,处理后试虫置于光照培养箱,保持温度25±1℃、湿度75%~80%、光照L∶D=14∶10,培养24、48h后记录死亡数,计算死亡率。
紫穗槐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72h内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溶剂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都有一定的致死率。从表1可知,紫穗槐乙醇提取液大皱鳃金龟子的杀虫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溶剂,在72h的校正死亡率达92%,氯仿提取液次之,蒸馏水与甲醇提取液毒杀效率最低。
表1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皱鳃金龟子的毒杀作用
紫穗槐的4种溶剂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的触杀作用如表2所示,4种提取液均对大皱鳃金龟子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但是总体来看活性不高。乙醇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触杀活性相对较高,浓度为100mg/mL时,对大皱鳃金龟子的触杀率为51%;氯仿提取液的触杀活性次之,仅41%;蒸馏水和甲醇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的触杀活性最低。
表2 紫穗槐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的触杀活性
植物在长期自然演变中进化出一套适应周围环境的化学机制,不仅可以与邻近植物竞争资源,扩大生存空间,还要对付各种昆虫、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作为紫穗槐化学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灰叶酚、灰叶素、鱼藤素、鱼藤酮等次生代谢产物起重要作用。这些化学物质,本身杀虫活性较弱,只有按一定比例配比,即能表现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在不同的溶剂中其毒力也明显不同[5,6]。
本文通过4种溶剂(甲醇、乙醇、氯仿、蒸馏水)获得紫穗槐的提取液(浓度100mg/mL),并对其进行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4种溶剂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作用,以乙醇提取液效果最强,氯仿提取液次之,甲醇蒸馏水提取液最差。紫穗槐不同溶剂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触杀作用活性都不高,表明紫穗槐次生代谢物质不适合开发触杀药剂;紫穗槐乙醇提取液对大皱鳃金龟子表现出很强的生物活性,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找到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1]高桂枝,苑姗姗,虞 梅.紫穗槐协同杀虫成分分离及其毒力研究[J].现代农药,2008,7(5):43~45.
[2]姜 泓,白丽萍.紫穗槐果实化学成分[J].中药材,2005,28(1):19~22.
[3]曹艳萍,卢翠英,白根举.紫穗槐叶杀虫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5,36(10):1468~1469.
[4]屈秋耘,白至诚,石得玉,等.紫穗槐叶杀虫成分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8,18(2):311~313.
[5]郭忠录,蔡崇法.紫穗槐茎叶水浸液对大豆和蚕豆的化感作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4):452~456.
[6]曹艳萍,卢翠英,白根举.紫穗槐叶中杀虫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16(5):718~720.
[7]GUO Z L,CAI C F,et al.Nitrogen competition incont our hedgerow systems in subtropical China[J].Nutrient Cyclin gin Agroecosystems,2008(81):71~8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