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西香椿类型划分及生长差异性分析

时间:2024-05-18

朱济友+潘晓芳+覃国铭+何韦均+覃柳华

摘要:对广西香椿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的11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广西香椿类型的划分、生长特性及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香椿类型根据木材颜色可划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不同类型香椿木材颜色与硬度、冠形、树皮颜色及开裂特征、展叶颜色、种子横径、千粒重、复叶长、小叶数量、小叶厚度与大小及平均年生长量存在明显差异;白木类型香椿的年平均生长量、枝叶功能性状相对优于红木类型,其萌芽时间、落叶时间比红木类型的提前7~10 d。两种香椿类型的生长特性差异及枝叶功能性状差异主要来源于遗传特性与其环境适应性。

关键词:广西香椿;类型划分;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05-03

1 引言

香椿(Toona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乡土树种,其主干明显,材质坚硬,纹理美观,享有“中国桃花心木”的美称[1]。香椿具有较高的材用价值、食用价值及药用价值,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的速生、丰产、高效的树种。香椿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其中广西的香椿种植面积相对较大,集中分布在贺州、百色、桂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等地,被普遍运用在广西石漠化治理以及退耕还林方面,为广西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2,3]。

目前,对香椿的研究方向主要以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研究为主,大多集中在香椿营养成分与品质[4,5]、化学成分[6,7],香椿的储存及加工[8~10]及香椿叶提取物[11]等方面,对香椿材用价值方面缺乏较深入的系统研究,在香椿类型划分及生长差异性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笔者基于香椿的枝叶形态特征、功能性状指标、种子形态特征指标及生长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型香椿的生长差异,为广西香椿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样地

根据广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样地选取了广西香椿人工林主要分布的11个县:乐业县、隆林县、靖西县、全州县、忻城县、凤山县、融安县、隆安县、天峨县、东兰县和昭平县的香椿中龄林样地。

2.2 研究方法

选择生长良好的中龄林林分设置标准地(20 m×30 m),每调查区设置3个标准地,总计33个。每木检尺观察并记录树皮、展叶形态特征。在样地中分别选择3~5株无病虫害的树木,分别从4个方位采集成熟功能复叶50张/株。测定每张复叶长度、小叶对数。每张复叶分别在上、中、下部位各取小叶3对,测量小叶面积、长度、宽度和厚度。在马山县香椿人工林中采集香椿果实,用四分法选择100颗种子计算千粒重,并用游标卡尺测量种子的横茎与竖茎。

2.3 数据处理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选用Excel 2003 进行数据整理及计算,用 SPSS 2.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香椿的类型划分

通过对广西香椿人工林的实地调查发现,香椿在木材颜色、冠形结构、树皮开裂情况、展叶颜色、木材颜色、复叶长度、小叶对数、小叶大小与厚度及种子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冠形结构、展叶颜色的差异性不稳定,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香椿作为广西重点发展的珍贵乡土树种之一,则以用材为主,经过调查发现,广西香椿类型的木材颜色界限十分明显且稳定,较容易区分,因此,以木材颜色作为区分香椿不同类型的依据,将广西香椿划分为红木类型和白木类型(见表1)。

3.2 不同香椿类型的枝叶功能性状差异性分析

红木类型香椿的主枝与副主枝分枝角度小,枝条直立,树形较为紧凑,通透性较差。白木类型香椿分枝角度低,分枝较多且散乱,树形分散,冠幅较大。叶片的各项测定指标(叶面积、叶面长、平均叶宽、最大叶宽、小叶柄长、叶片长度、小叶厚度、复叶长度、小叶数量)在各个调查地点差异达到极显著。白木类型和红木类型的叶面积、叶面长、最大叶宽、小叶柄长、叶片长度、复叶长度、小叶数量差异极其显著,平均叶宽和小叶厚度两个指标中在不同香椿類型中差异显著(见表2)。

3.3 不同香椿类型的种子差异性分析

3.3.1 种子形态差异性分析

白木类型和红木类型种子竖径平均值分别为0.48 cm、0.49 cm,横径平均值为1.86 cm、1.56 cm。由表3知,两种类型种子在竖径上差异不显著,横径差异极显著。从外观形状上看,白木类型的种子为饱满状卵圆形,红木类型香椿种子则呈狭长披针形。

3.3.2 种子千粒重差异分析

由表4知,两种类型种子千粒重差异极显著,白木类型的千粒重均值比红木类型的大,白木类型千粒重为10.70 g,红木类型千粒重7.43 g。说明白木类型的种子较大,质量较重;而红木类型种子较小,质量较轻。

3.4 不同香椿类型的生长特性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可知,香椿白木类型和红木类型在萌芽期先后、落叶期、播种苗从播种到出土时间均存在差异。春季萌芽和落叶时间白木类型比红木类型早7~10 d。在同一时间播种,白木类型香椿幼苗出土在27 d左右,红木类型的香椿幼苗出土相对要晚10 d左右。

白木类型年平均胸径为1.6 cm,年平均树高3.5 m,年平均枝下高3.2 m,年平均蓄积量9.3 m3/hm2;红木类型年平均胸径为1.3 cm,年平均树高2.8 m, 年平均枝下高2.7 m,年平均蓄积量7 m3/hm2。由表5可知,白木类型香椿和红木类型香椿的年平均胸径、年平均树高、年枝下高和年平均蓄积量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

4 结语

(1)不同香椿类型的在木材颜色与质地、冠形结构、树皮颜色及开裂情况、嫩叶颜色、分枝角度、种子横径、种子千粒重、复叶长度及小叶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2)冠形结构、树皮颜色及开裂情况、嫩叶颜色、复叶长度与数量等指标的差异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而木材颜色的特征界限相对稳定,故以木材颜色作为广西香椿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可分为红木和白木两种类型。

(3)白木类型、红木类型的香椿年平均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且白木类型比红木类型的香椿生长表现更好。

(4)白木类型萌芽时间、落叶时间要比红木类型提前。

(5)白木类型和红木类型的表型特征及生长特性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和种源本身,今后将对这方面有更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四十三卷 第三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7.

[2] 彭方仁,梁有旺.香椿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J].林业科技开发,2005(3):3~6.

[3] 邢莎莎,陈 超.香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8978~8979,8981.

[4] 王赵改,陈丽娟,张 乐,等.不同采收期红油香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5(4):158~163.

[5] 鲁燕舞,唐 丽,张晓燕.光质对香椿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4(2):188~192.

[6] 王旭波,顾芹英,沈玉萍,等.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396~400.

[7] 邢莎莎,陈 超.香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8978~8979,8981.

[8] 沈玉萍,钟雄雄,余筱洁,等.中药香椿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1):22~24.

[9]王赵改,杨 慧,朱广成.减压处理对香椿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3(6):181~185.

[10] 李 平.香椿芽加工及水培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11] 张贝贝.加工处理对脱水香椿品质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