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时间:2024-04-24

梁琴

纪连彬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著名人物画家,他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坛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待艺术执著、虔诚、孜孜以求,用作品奠定了自己在当今画坛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创新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过程中日益进取,并取得了骄人的艺术成就;他将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从艺术的高原攀向艺术的高峰。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先生评价纪连彬说:连彬是我多年来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风格不断变化,但又保持着鲜明个人特色的中青年画家,他的作品《云山》、《背影》、《地气》等祥云系列和黑土地系列,扎根于广袤的东北大地上,升腾出浓郁的黑土文化的强悍生命力;具有梦幻色彩和对魔幻形式趣味追求的绘画特质,使纪连彬的作品与一般作者作品拉开了鲜明的距离,具有表现性的水墨形式语言,同时又能把超自然力量和富有想象力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达到了亦真亦幻的绘画意境,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

近年来纪连彬的作品面貌又有所变化,其在水墨写意表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很独特的创意实践与探索成果,值得赞许。

Q&A

Q:请简单介绍一下您工作的近况吧?今年,您自从担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以后,身上的担子更重,工作更加繁忙,作为一个艺术家您是怎么解决工作与艺术创作的矛盾?

A:今年文化部任命我作为国家画院的副院长,工作岗位有所变化,以前我做了6年的创研部主任。提升为副院长以后主要工作是负责国家画院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和“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展”项目以及院里的收藏和筹建国家画院的美术图书馆、院陈列馆等工作。

我现在的岗位是个双肩挑的职务,作为国家画院的研究员,既要完成国家画院相关的艺术创作上的任务,同时还要在自己分管的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做好,这在时间和精力上确实是有矛盾的,但我觉得这不是个问题。我是在干好自己所负责本职工作的同时再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在写生季的时候尽量争取时间有机会深入生活,采风写生,用于自己的创作时间确实很少,但是我已经习惯了。

Q:您作为“一带一路”项目主要负责的领导之一,请介绍一下现在“一带一路”美术工程进展到什么程度?

A:2014年由中国国家画院立项,由文化部艺术司作为指导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开始启动,这是一个5年的工程,初步定为600个选题,最后逐渐浓缩成258个选题,近300位中外艺术家参与到创作中。这是建国以来由中外著名艺术家参与主题创作工程中最大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美术工程,是国家画院在当代美术发展建设中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和引进来具体的一个实施。

2018年底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美术大展,这是中国美术界的盛会,它将会成为中国美术主题性创作、历史画创作新成果的集中体现。

Q:请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从艺的经历?

A:1960年我出生在哈尔滨,祖籍是山东济南。197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画院工作。2005年我调到中国画院研究院即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

我家住在黑龙江日报家属楼,在小学2年级时有幸与享誉中国的、画《闪闪红星》连环画的画家王纯信先生成为邻居,他的速写对我影响很大。小学3年级的时候,我开始临摹小人书及连环画,其中也有一些报纸的插图;小学5年级时有幸被招进哈尔滨市儿童电影院美术班学习,这是我学画的真正开始。我画画的摇篮是在哈尔滨火车站,那里故事多,画的速写很鲜活,特别锻炼人。

1978年恢复高考后,我以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身份报名参加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我学习绘画的历程很顺利,最早的启蒙恩师王纯信、徐新华老师对我的帮助很大。到了鲁美以后受教于许勇和王绪阳、王盛烈老师,在创作方面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受益终身。调到国家画院以后,在艺术事业上得到了拓宽,接触了很多当代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对我的艺术成长给予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

Q:您是从黑土地走出来的画家,为什么对西藏题材的艺术创作情有独钟?

A:有很多人都问我,你是东北画家,从黑土地走出来的,对西藏高原为什么情有独钟?

实际上我在鲁美毕业创作画的是矿工,分到黑龙江省画院工作后也是以东北尤其是黑龙江题材为主。上世纪80年代陈丹青西藏组画展出后,在美术界影响很大,兴起了西藏热直到现在。

1989年在中央美院国画系卢沉工作室进修时,我有机会第一次到藏区去体验生活。西藏雪域高原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藏民的生活,特别是西藏的宗教氛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突然觉得找到了自己在艺术和精神上所追寻的梦想,找到一种归宿和家园式的感觉,创作的欲望异常冲动强烈。我毕业后在中央美院搞的第一次个展,其中就有一部分西藏组图,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从1989年开始西藏题材创作一直画到现在,主要代表作品都是西藏题材。从平原黑土地走向雪域高原的过程就像寻梦之旅一样,逐渐走向高原、走向接近自己心灵并与之产生精神共鸣的圣域。

Q:祥云是您艺术创作的重要符号吗?在创作中您为什么把人物、山、自然融为一体?你的代表色是什么颜色?

A:祥云确实是我的重要符号。我是用象征和隐喻的方法把人山同体,是通过云符号的对比融合使人变成了山一样的伟岸,这是对比和象征的關系,就是天地人的关系,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精神;我的作品在语言形态上比较现代,是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互鉴,在文化精神上主要是通过祥云的象征性符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与人的关系,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精神方面常驻的,已经融在民族文化血脉里的东西。endprint

另外,我比較注重画面的图示结构,采取非写实结构和象征性语言,把人物、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山水、人物的结合和中国画笔墨语言上进行了新的表达,运用人山结合的笔墨范式建构了一个把人物、山水结合的结构关系;在色彩上我比较注重色彩的象征性,红黄蓝三色是我的代表色。蓝色是西藏的自然生态,表达了圣洁和纯净;红色是内敛式的,代表着奔放的血性;黄色最具有宗教感,体现祥瑞神秘的气象。

我作品的色彩是以黄蓝为主调加上红和白、黑这五个颜色构成的,我认为不用红黄蓝这三个颜色就表现不出西藏的特色。

Q:2015年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天地吉祥”个展空前的成功,可以说是您从事艺术创作三十多年来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和梳理,这次展览分为几个部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是什么?

A: 2015年4月,我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天地吉祥》纪连彬中国画作品展,这个展览主要分为4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打作品是《祥云》系列,是我重要的代表作品,60%的作品主要是围绕着《祥云》展开的,主要表现的是画雪域高原,人与自然,人和宗教,人和天地的关系。第二个部分是西藏体验的《高原》系列,主要是带有风情性的高原人家系列,是雪域山水风景、人物和动物画组合的场景。第三个部分是《域外印象》系列,2004年我去印度、尼泊尔画的一些印度题材的乡村、城市和民族色彩独特鲜明的场景,主要以人物构成为主。第四个部分是《梦海》系列,主要是画惠安女,表现的是人与大海、人与土地、人与山、人与天、人与水的关系。

展览开幕式盛况空前来了近1500人,总共展出了81幅作品,代表作有:《黑土之春》、《高原夜空》、《印度·印象》系列等作品。我的作品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由色彩祥云符号构成的新的风格样式的人物画,和其他人的人物画有区别。在表现人和自然的关系上,祥云所代表的符号性、象征性以及作品传达的对人、对生命礼赞的主题,鲜明的色彩是构成我画面的一个特点。另外,祥云系列作品基本分两极,一部分作品是以色彩为主把色彩发挥到极致的五彩祥云,色彩丰富饱满;另一部分作品就是把黑白发展到极致的纯水墨祥云,很多人对我纯水墨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我通过这个展览主要是把自己艺术创作的思路和想法展示给大家,是对我毕业30年来艺术创作的一个回顾、梳理和总结。

展览开幕式后,邵大箴、刘曦林、薛永年、王镛、张晓凌等20多位理论家和美术批评家出席了当天的学术展研讨会,大家对展览作品的学术性、艺术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