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时间:2024-05-19

赵心畅+徐洪霞

摘要: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是东江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点项目建设之一,通过实施杭溪河入湖河口湿地公园建设,可为人们提供一处集休闲、娱乐、宣教、观光为一体的湿地公园,更重要的是将有利于保护和扩大自然湿地面积,提高生境适宜性、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水环境,对保障东江湖水质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杭溪河;东江湖;河口湿地;湿地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4104

1引言

东江湖位于湖南境内湘江上游,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是湖南省重要饮用水源地,东江湖对维护整个湘江流域正常生态功能的作用举足轻重。

根据《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情况,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项目位于的“湿地旅游开发区”,可适当开展湿地旅游建设项目。因此,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被纳入湖南省政府批复的《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中的“东江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资兴市项目清单”。

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规划以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生态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1]。杭溪河河口湿地的建设实施,可以恢复原有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系统,建立良好的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环境,给游客和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能有效削减和控制由周边带入东江湖的污染负荷,保护和改善东江湖局域水环境和湿地资源,给环东江湖区域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东江湖及其周边的可持续发展和湿地资源永续利用,为资兴市构建“两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2项目概况

项目所在地位于湖南省资兴市兴宁镇杭溪村境内的杭溪河入东江湖河口处,是东江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杭溪河位于东江湖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入东江湖,在入湖河口处与省道S322交叉,区位交通条件较好(图1)。项目区地势整体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被大致分为四个高度差为1.5 m的类平台缓坡,坡度大体分布为四周陡中心缓,其中还在场地的西北角自西北向东南形成了一条中间高两侧低的脊,整个场地的最大坡度约为42.2°。

项目区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夏构造体系,出露的岩层以古生界的灰岩、砂岩、页岩为主,另外还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等。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红壤,土层较厚,土壤肥力较高。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484.75 h,年平均气温16.6 ℃,年平均降水量1538.3 mm,无霜期280 d。

杭溪河河口湿地在全年约41%的时间内有94%左右的场地为裸露的光滩,其余时间临湖的53.8%的场地处于淹没的状态,淹没水深范围为272~278 m。海拔285 m以上区域不被淹没。

3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杭溪河入湖河口湿地有比较深厚的土壤淤积,有大片自然湿地存在,保持了优美的自然湿地风光。但由于周边居民较多,受渔业污染和人为损坏造成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破坏较严重;入湖河口两岸分

散居住着农村居民,耕作活动比较多,因生产资源少,沿湖居民拓荒开垦等生产活动,对湖滨缓冲区、湖荡湿地及湖泊周边生态破坏较大,植被较差;山上植被单一,林相破碎,四周分散的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流入湖泊,影响了湖泊水质。

项目区湖湾发育程度高,形成宁静的港湾,是天然的鱼类索饵场,入湖河口处河滩湿地面积较大,水草丰美,淤积的土壤和丰富的食物吸引了水禽类驻足,由于当地居民与周边游客较多,在湿地周边践踏、猎捕,破坏了湿地植被,干扰了鸟类和鱼类生境。

4设计目标信总体思路

4.1设计目标

“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充分利用杭溪河入湖口及其周边优美的自然湿地风光,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恢复技术[1],恢复洲滩湿地植被、营造栖息地生境,保护杭溪河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建立湿地与城乡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将保护和利用相统一,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2],打造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3]。

4.2总体设计思路

遵循“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和谐发展”的方针,以保护湿地和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加强生态修复、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核心,努力形成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恢复湿地生态自然风貌,实现区域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体现湿地的景观特色。

5工程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5.1工程总体布局

根据湿地公园资源分布特点,结合湿地公园地形特点及其保护发展建设和旅游产品策划需要,同时根据地域的自然性、层次性、景观品质、景观资源的生态组合特征,以及游览线路安排等[4],对湿地公园进行结构分区和总体空间布局。总体布局时将建筑物和主干道均布置于海拔285 m以上不被淹没区域。

(1)濕地上游段——采取保护为主,充分利用现有鱼塘,种植上浮水、挺水、沉水等植物;充分利用现有稻田,打造生态稻田风光;对洲滩进行植被恢复,为动物营造栖息地。

(2)湿地中游段——为该湿地的核心区域,以丰富多彩的湿地植物为主,打造湿地植物欣赏和休闲区。

(3)湿地下游段——通过拓宽河道,布设湿地小岛。营造动物栖息地,给人展示杭溪河入湖之美。

5.2功能分区

湿地公园景观空间建构的目标是复合的,是多个目标层复合叠加的结果,结合湿地公园自身的基底特征与设计目标[1],确定杭溪河河口湿地公园区划为湿地植物展示区、洲滩湿地植物恢复区、生态稻田体验区、植被恢复保育区、滨湖湿地生态景观区(图4)。

5.2.1湿地植物展示区、洲滩湿地植被恢复区和生态稻田体验区

湿地植物展示区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区域的原貌,只稍作调整,将鱼塘打造成湿地植物展示的空间,水生植物是园林水景的重要造景素材,同时,水生植物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的“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都是对荷花自然属

性的最好形容。在配植时,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水面植物不超过水面的1/3,控制植物蔓延。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需协调搭配。

充分利用现有稻田,打造稻田湿地,它除了供给人们粮食之外,还可肩负着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存的重要功能,同时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稻田风光和农耕体验的区域。

主要建设内容:水生植物展示区、荷塘月色、洲滩湿地植被恢复区、次入口标识、生态停车场、稻浪吟风、挡水围堰、电瓶车停靠广场、茂林修竹。

5.2.2植被恢复保育区

在外延区域建设绿化隔离带。树种选择主要考虑植物的隔离功能和观赏性,选择香樟、山乌桕、杜英、檫木等乡土阔叶树,按“品”字形栽植。

设计注重场地生态多样性恢复和仿自然森林生态系统重建,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观赏花木与遮荫乔木相结合,以常绿树种为基调,栽植层次变化的群落。混交树群在外观上注意季节变化,树木组合符合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以大乔木居中为背景,小乔木为外缘,灌木为外围,使树群的株冠线有起伏错落,株缘线丰富曲折,栽植株距疏密有致。

季相变化的色彩设计需种植鸢尾等春花物种营造春花烂漫的气息,水边多植垂柳、芦苇、香蒲等植物;道路两侧布设行道树,大量植物片植可营造夏季绿树成荫的景观;秋季观赏杜英、香蒲等植物的各色果实,形成层林尽染的秋季景观;冬季则以水杉、松柏类等常绿植物营造松林叠翠的景观。

主景区种植丰富的多年生草本花卉以及秋色叶的水杉、枫香等,使该区能四季有花,花团锦簇,创造美丽的景观效果。

主要建设内容:生态停车场、中心广场、主入口、电瓶车停靠广场、花海融春、茂林修竹等。

5.2.3滨湖湿地生态景观区

规划拓宽河道,在河道内布设数处生态浮岛,滨水植物在滨水环境下具有生活能力,能完成生活周期,主要包括沿岸草木、乔灌木、藤本及生活在近岸的各种水生植物。以生态驳岸形成的岸栖生物栖息环境为基础,形成陆生—湿生—水生的生境、植物群落和生态景观连续过渡,具有水陆交融的自然优美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健全的景观水系。

同时,基于杭溪河入湖河口湿地鸟类栖息地的现状,营造鸟类栖息地。主要措施包括:在浮叶植物带和挺水植物带,建设深水区(平均深度0.5~1.0 m)栖息地,以供游禽类栖息,营造水鸟栖息景观;堤岸采用缓坡(有一定的裸露滩涂区域)和软坡(泥岸,且着生灌丛和芦苇等)两种类型相结合;同时在沿湖设置供鸟类栖息的安全岛,安全岛保留裸露泥涂,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在乔草防护带和灌草湿生带,建设开阔浅水区栖息地,种植以荷花、菱角和芡实为主的植物,以吸引涉禽类栖息繁殖,形成涉禽类栖息繁殖地;完善引鸟设施配置,在较为安静私密的空间,安置饵台和投饵器等设施并定期补充饵料,吸引鸟类前来啄食,尤其有助于冬季留鸟的生存;在环境良好的绿化隔离带、乔草防护带中,利用木板、树洞或者废弃物制成人工鸟巢,可以吸引鸟类。

主要建设内容:芦花飞雪、水上百草园、水上栈道、观景台、阳光草滩、白鹭栖源、水木清华、水光潋滟、莺啼烟语、电瓶车停靠广场、东入口等。

6结语

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因素[5],它的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现有自然湿地

系统,充分发挥湿地降解水体污染、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6],同时应具有湿地文化底蕴展示,提供充足的游憩和宣教场所,充分满足居民的休闲需要[7],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功能,从而带动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成玉宁,张祎,张亚伟,等.湿地公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

[2]崔心红,钱又宇.浅论湿地公园产生、特征及功能[J].上海建设科技,2002(3):43~50.

[3]黄成才,楊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3):26~29.

[4]高晗,徐光花.简述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及其保护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1(1):47~49.

[5]魏甫,李向阳,周业平.湖南毛里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2011(8):97~99.

[6]董国政,闫浩.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6(77):40~44.

[7]张淑娟.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