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探讨

时间:2024-05-19

顾发先

摘要:指出了当前人们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更好地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荒山造林的改善措施。针对这一措施存在成活率较低问题,影响到原本预期计划,且投入资金较大,为此,就提高荒山造林的成活率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荒山造林;成活率;规划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07402

1引言

荒山形成的原由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客观因素,即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水土流失,久而久之会造成山区荒芜,形成荒山;另一种为主观因素,即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破坏生态体系,影响到山区植被的自然生长,严重的会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最终形成荒山。究其根本原因:荒山的形成出现在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现阶段我国已经提升了对荒山造林的重视程度,但未达到预期理想效果。因而,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重点对荒山造林工程提升成活率对策措施进行讨论。

2种植容器苗

在荒山造林工程建设中,若直接采用播种种植的方式,会使植被的成活率大大降低,甚至会全部死亡。为了保证植被具备充足的湿度环境,应选择在降雨过后栽培树种。在树种发芽之后,若遭到太阳直射,同样也会使成活率降低,对此有必要种植容器苗。

容器苗的具体培育过程为:第一,使用塑料制成的圆体育苗袋,在育苗袋中灌入适宜树种生长以及生存的土壤,将水、肥料与土壤充分搅拌,保证营养与水达到供给需要;第二,将育种放入配置好的土壤中,放在便于供给水源位置。

在栽培树种中需要密切注意的是要给培育树种的育苗袋浇灌一次水,浇灌的水量要适度,保证种子成长的需水量,防止因浇灌水量大引起种子腐烂的问题。在放入树种之前的挖坑环节,需要预先用尖锐工具将塑料苗袋划破,撕开袋子,将土壤与成长的苗种一并放入挖好的树坑中,填入适量的土。若在放入树坑之前未能将塑料苗袋撕下,直接放入坑中,会阻碍苗种吸收水分与营养,严重的会造成死亡;若在种植中破坏了原生土质,也会对树种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增强荒山造林的科学性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随之也凸显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全球气温变暖、旱涝、雾霾等。人类渐渐认识到生态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加大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强化对山区植被覆盖率、成活率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重要举措,但当前山区植被成活率仍旧很低,因而将山区植被成活率作为研究的重点不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

3.1提升荒山造林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提升荒山造林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是保证荒山造林工作良好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设计方案能为顺利有序的开展起到规范化、有序化的指导作用。通常情况下,荒山造林工程都是在恶劣的山区作业,环境艰苦且耗费较长时间,对此有必要在规划设计的前期阶段开展地区调研,详细的分析有可能对这一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并且严格依照当地调研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规划好施工技术,选择最佳的造林时间,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3.2组建专业水平较高的工程团队

荒山造林工程涉及到的科学因素较多,各个建设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造林效果的呈现。但现阶段,我国缺少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人才缺乏,这些问题都为荒山造林建设工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组建荒山造林专业水平较高的工程团队,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3进行科学性与合理性的选择与培育

不同种类的植被所需求的生长环境与土质要求均有不同,在栽培计划中要慎重考虑分析气候条件与土质因素,选择适宜的植被品种。除此之外也要结合投入的建设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促进树种成活率的提高。

4加强提升荒山植被成活率的技术应用

4.1改善土地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荒山由于其特殊特殊的地理位置或者特殊的气候条件,植被稀少,分布不均衡,使得生态环境脆弱。对此改善当地的土地质量能够为荒山造林开展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也为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奠定重要基础。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良土地的吸水性、透气性以及营养性,全方位解决土壤质量问题,进而提高种植苗种的成活率,实现荒山高植被覆盖率。主要流程如下。

(1)清理土地。考虑到山区面积较大,因而宜采取小块状的清理措施,针对呈块状区域的不相干杂物进行清除,这是栽种的基本环节,这一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栽种树苗,避免因其他植被的存在影响到树苗正常营养的供给。同时,清除的其他植被要做好腐烂分解工作,作为二次养料。

(2)开穴。应控制好开穴时间,其最佳选择时节为前一年的秋季,使土壤能够自然风化。还应注意到开穴时的土壤清理工作,土壤回填时要排除石块等杂物。改善荒山造林地区的土地质量能够在保持固有的土体结构基础之上疏松土壤,并且还能改善风力侵蚀带来的水分流失,保持土壤养分,提高土壤质量,为树苗的成长提供一个舒适、便于成长的土壤环境。

4.2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植被栽植

(1)选择恰当的栽培时间,多数情况下选择在造林的前一年清理土地,第二年进入正式栽培。但时间的确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该具体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保证充足的降水量以及适宜的温度条件。

(2)積累栽培经验技巧,一般情况下是随起随载,尽可能避免树苗在呼吸作用下流失水分与肥料,对成活率造成不利影响。

(3)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植被的覆盖密度也会影响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的前期阶段,要做好调研,根据土壤的质量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这是提升成活率的必要条件。

(4)强化栽培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整个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亲临指导,保证整个过程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与有序性。

4.3强化培育管理力度

在荒山造林后期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由于荒山气温条件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雨水量较大地区,大量的雨水侵蚀对树苗成长极为不利。对此在良好的灌溉条件下,应定期依据实际需要对树苗灌溉。针对一些条件较差的荒山,可以选取塑料膜覆盖的方式,降低水分蒸发量,提升土壤的存水量,进而提升树苗的存活几率。具体措施如下:确保塑料膜的覆盖面积,多数情况下要比树坑的面积大,在确定尺寸之后,做好加固措施,防止暴风雨袭击破坏薄膜。另外需参照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为树苗创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荒山造林建设是当前改善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重要措施不论对于自然环境来讲,还是社会环境都具备生态价值与经济产业价值。提升荒山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以及成活率是21世纪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的本质要求,是以造林企业扩大能源资源、拓展平台,创新新的机制作为重要载体。在荒山造林工作计划中,应该将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历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因素,并且要充分结合当地地区的土质特征与气温条件,立足于地区的位置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植技术、培育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全方位的提升荒山植被的成活几率,不断加以创新,以改善我国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人类生存环境的舒适度,顺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此项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力求最好。

5结语

荒山造林兼具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两种重要特征,保证植被的成活率能够良好地体现出这一工程实施的意义与作用。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荒山造林成为了改善这一矛盾的关键措施。就当前植被成活率較低问题来讲,不仅会影响到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而且还会增加人类建设成本。因而有必要将荒山造林与不同地区的土质情况、自然温度等因素相结合,改善土质,优化改造措施,提升植被成活几率,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共同推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培坤,徐秋芳,周国模,等.石灰岩荒山造林后土壤养分与活性碳含量的变化[J].林业科学,2015,43(z1):39~42.

[2]刘兰杰,范海波.探析荒山造林的主要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18):69.

[3]马骏,庞惠仙,马林,等.滇中地区荒山造林乡土树种选择试验[J].西部林业科学,2013,42(3):117~122.

[4]华建龙,安宇.靖边县丘陵沟壑区荒山造林主要抗干旱技术措施初探[J].现代园艺,2015(21):95~96,98.

[5]郭红花,郭德生.辽西地区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9):276.

收稿日期:20170110

作者简介:史江平(1979—),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作林业方面工作。2017年2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