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绿地生态科技展示馆的绿色理念与低碳技术解析

时间:2024-05-19

柳闽楠

(厦门象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1 引言

值此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在西安举办之际,绿地集团抓住这个契机,打造自己的生态展示平台,笔者作为项目的实践者,借此机会表达对绿色建筑、低碳未来的探索尝试,以及对人居环境的倡导展望。

2 绿地生态科技展示馆概况

2.1 理念

项目建筑的造型大胆前卫,取名“零屋”。远远望去就像一棵被残食的树桩(图1)。立意来源于人类对生态的野蛮入侵,在巨大的人工作用下,一棵老树根被切割成人类居住的容器,树洞和树结仿佛是对人类无声的哭泣。

该方案的核心理念是“零屋”,我们从三方面诠释它的“零”:“零介入”、“零能耗”、“零排放”。首先建筑以谦虚的姿态介入基地,植入环境,表达对环境的尊重来释译“零介入”。其次,结合项目设计意图与功能用途,规划“4项绿色低碳目标”,运用“九大系统四十项技术”实现“零能耗”与“零排放”。

图1 零屋

建筑的平面形状是圆形,总建筑面积1200m2,地上726m2,地下531m2。设计以一条清晰的流线引导游客从建筑的二层主入口进入展馆参观“绿地企业展示区”,再由竖向钢梯带领游客进入“未来之家展示区”,然后进入“生态技术展示区”,最后通过阳光房由一层出口离开,游览完全程。同时设计师考虑到了无障碍设计,将残障人士入口设在一层,并通过垂直电梯完成游览。

2.2 项目定位

作为园艺博览会中的一栋企业自建永久性展示建筑,在项目定位之初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2.2.1 功能定位

考虑到本项目既是园博会的展示建筑,具有很强的展览功能需求,又作为定位为绿色低碳大背景下的企业馆,因此它必须是有个性的绿色生态建筑,并将其作为展品本身展示出来,以实现展览、展示、建筑、绿色多重功能的统一。

2.2.2 绿色目标

生态科技馆需要在绿色理念与技术应用上具备创新性、先进性与展示性,并实现集成化应用。结合项目功能为生态科技展示馆确定“4项绿色低碳目标”:①建筑常规运行“0能耗”,②生态设计呼应博览主题,③感知自然与环境的建筑,④展示与建筑一体化。

2.3 技术应用

具体而言,该项目通过“一体化通风舒适系统”、“综合采光系统”、“室内绿化与环境品质”、“形态结构”、“高效围护与智能遮阳系统”、“能源再生利用系统”、“绿色环保以及特种建筑材料应用”、“场地环境整合设计”、“主动设备应用”等技术实现上述目标。

3 技术整合情况

该项目尽可能通过利用各种建筑场地自然环境资源的绿色节能技术,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建筑节能,加上自然采光、绿色照明等技术,从根本上将建筑基础能耗降低到极低水平;另外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热水、地源热泵等多种形式再生能源的利用,从产能角度实现建筑常规运行用能的平衡。

生态科技展示馆通过自然通风、热压式通风、地道风系统、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等被动式技术手段,加上储能蓄热材料,实现场馆热舒适,一般情况下建筑运行不用空调,仅极端工况下(小于10%)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等实现热舒适(图2)。

图2 互动交互展示

在场地环境自然条件最佳情况下,建筑优先进行太阳能加强的热压通风,当热压通风效用不足时,系统自动调整进入到通风换气性能更强的风压动力通风模式,或者实现舒适性能更强的地道风通风模式,如果上述模式还是不能获得舒适,则进入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舒适实现工况。

图3 一体化通风舒适系统

地道风是实现该项目利用自然资源低能耗被动运行的核心,根据季节不同,室外新鲜空气通过设置在场地周边不同部位(或树阴下、或烈日里)的捕风口进入地下通风井道,利用土壤温度相对稳定原理,获取地热能,同时通风井道中设置卵石稳温储能系统,主要在地道内部铺设卵石,以储存和稳定一部分的热量,保证地道送风的温度稳定均匀。通风井道中同时设置除尘杀菌防潮排水等措施,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检测确保进入室内空气的洁净。进入室内的空气通过不同的输送系统供给参观人员与室内设备,实现系统高效运行。而系统的送风动力则来自于太阳能发电(图3)。

图4 室外环境景观生态系统

场地环境的改善与美化设计是项目实现低能耗运行的基础性工作。该项目通过设置人工湿地与水环境、乡土植物复层绿化遮阳防风技术、透水铺装与环保地面技术、凉雾景观系统等设计改善场地小气候。并通过人工湿地砾石景观对室外热环境进行季节性调控,夏季水漫蒸发降温,冬季水枯卵石接受太阳辐射蓄热(图4)。

绿色照明技术也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针对不同区域与功能,规划设计了环境基础照明,展示重点照明,室外景观照明。同时利用无线控制,实现基础照明随人流的增减和日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明暗;重点照明随参观人员的有无自动开闭;可与窗帘、送风系统等实现联动照明智能控制。

上述所有系统均通过建筑自身的智能楼宇系统自动实现,无需额外人工干预。

4 结语

生态科技展示馆作为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尝试,希望能够成为感知自然与环境的建筑。该项目所采用技术的实现与建筑自然环境状况息息相关,通过各类生态与技术指针系统实时反馈自然环境与建筑系统的变化。通过各类生态感知、技术感知、环境感知、气候感知等设计,使得建筑成为一个融入环境有机的活着的存在。类似鱼儿感知水质、阳光与水位的太阳辐射状况感知、相变色变的温度感知、随着季节变化的建筑形态与运行状况调整的设计不一而足。

[1]刘先觉.生态建筑学[M].西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继龙.型式的技术解读——高技生态建筑解析[D].天津:天津大学,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