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任弼政,孙 琳,申传磊
(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露营也叫野营,是户外游憩的一种,是指旅游者暂时性地离开城市或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只利用帐篷、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活动性和临时性住所在环境优美和生态良好的野外过夜,享受大自然,并且参与其他保健、休憩、娱乐活动。露营地是指供露营者居住和生活的场地,一般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服务设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的发展,露营的活动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游客对于露营地规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露营地的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生态资源完整,又需要其各种露营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娱乐项目完善。本文以丽江老君山黎明谷露营地设计作为案例,对露营地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黎明谷乡村露营地位于黎明景区内,其核心区红石街离玉龙县城约120km。从玉龙县城到石鼓镇为55km,从石鼓镇到黎明中兴村为45km,已建成为二级沥青路,从黎明中兴村至红石街约为20km沥青路,外部交通条件较好。
黎明景区位于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北部,是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北环线的入口形象区域,是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主要游憩空间,对露营地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
2.2.1 地质地貌分析
景区内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均有露出。地质构造控制了山势和河流走向,景区内出露地层为第三系红色砂岩,上部是砖红色砂岩,下部是砾岩夹砂岩层,且产状平缓,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景区河流深切,地形陡峭,峡谷深200~600m,山体地形坡度多在25°以上,河流、沟谷多呈“V”型地貌景观。区内河谷呈南北带状分布,河谷的两边高耸着陡峭的丹霞山,形状雄伟,呈城堡状、方山状等,山地与河谷纵横交错,呈现出明显的山区峡谷特征。地质地貌的分析可以看出,景区内的景观资源丰富,地质稳定,无地质灾害,适合露营地的建设。
2.2.2 气候条件分析
景区属于山地暖温带气候,一般年平均气温在10~13℃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18℃之间,最冷月气温在2~6℃。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1200mm之间,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100~2300h之间,具有夏季温暖而不炎热,冬季冷凉而无酷寒的特点。
2.2.3 水文条件分析
景区水系属于金庄河水系,区内河段黎明河发源于玉屏山,经大羊场由南向北贯穿整个片区,向北汇入金沙江,区内河段长约4800m,水流较急,夏季常有山洪暴发,为山区季节性河流。
地下水由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分水岭基本一致。由于地形强烈切割,高差悬殊,含水层受分割破坏,很难形成储水构造,地下水大部分于沟谷呈散流渗出,成股状出露的大泉较少。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径流途径较短的特点。
2.2.4 植被条件分析
景区植被类型属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被有麻栎、青㭎栎、云南松等树类,分布于丹霞山下,青翠的植被与红色的丹霞山相得益彰。经济林主要有丽江雪桃林、核桃林和梅子林等。
景区内人口以傈僳族为主,傈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传统歌舞有“七十二调”锅庄舞、葫芦笙乐曲等;主要节日有澡塘会、阔时节等,每年端午山歌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情人节”;爬刀杆、荡秋千、摔跤、狩猎等传达了该民族的文化特性。通过对人文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景区内少数民族文化较为丰富,可以为露营地的主题和项目设置提供借鉴。
景区内已通水电和通讯设施,水源充足。但目前全村无整体排污体系及垃圾处理场。景区内已有部分村民开展了家庭旅游接待服务业务,但设施条件较差;在红石街入口处已修建停车场和旅游服务中心,为露营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露营地设计时应当对景区的区位、地貌、水文、植被、人文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区位的分析可以确定露营旅游的可行性,地貌水文植被以及人文资源的分析可以对露营地的选址以及主题和类型定位提供参考,基础设施的分析可以为露营地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因此,在进行露营地的设计时,对景区的区位、地貌、水文、植被、人文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在景区内部露营地选址主要受到地形、交通和市场预测的影响。首先露营地选择在地势比较平坦、开阔,15°以下的缓坡必须占营地总面积50%以上面积广阔的区域,结合目前黎明谷的地形,农田占地较多,地势平坦,面积较大,可供选择的选址较多;结合交通道路的便利性和可达性方面,黎明河谷的东侧大片区域由于交通不便,只能进行徒步运动,不适于进行露营地的选址;结合整个黎明谷南北跨度较大,景点分布较散的特点,露营地的选址应当考虑露营者对景点游览的便利性,以及游览线路的整合。因此,露营地应当选择在黎明谷的中间位置。
黎明谷露营地选址在如图1所示的黎明与黎光中间桥头区域。此处位置优越,地形平坦,自驾车出入便利,面积适中,环境幽闭,适合露营地的建设。
图1 黎明谷露营地选址示意
露营地的总体布局应当结合当地地形,一般情况下露营地的功能区主要分为娱乐区、服务区、露营区3个区,但具体的划分还需要与当地地形和资源相结合。黎明乡村营地占地面积为14000m2,结合露营地功能,主要划分为休闲服务区、台地帐篷营地区、汽车营地区、木屋营地区、娱乐区以及生态修复区6个功能区。各个功能区具体功能如图2。
图2 露营地功能分区
(1)休闲服务区。目前规划地的南侧地形平坦,植被茂盛,现有民居分布,可以进行改造和利用,与主道路只有一条步行道相连。此处由于地形较好,与主路较近,且有民居,将此处规划成为整个露营地休闲服务区,并打造成为整个露营地的主入口,可以有效的对出入的车辆和露营者进行管理和服务,面积约1000m2,主要功能是提供露营地相关入住、咨询、停车以及休闲娱乐服务。主要建筑设施有露营地服务中心、乡村休闲会所、停车场。
露营地服务中心建筑形式以目前现有的傈僳族民居为原型,在其造型基础上进行改造。主要功能是为露营者提供关于露营入住、露营知识讲解、露营设备租赁、景区游览线路介绍等服务。建筑占地面积为60m2。
乡村休闲会所紧邻服务中心,主要设置有乡村风格的酒吧、茶吧等设施,可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占地面积约为100m2,建筑面积为200m2。
(2)台地帐篷露营区。主要位于露营地的东侧次入口处,此处现有地形为阶梯状,将此处修整营造台地状,平台处修建帐篷搭设平台,占地面积约1300m2,主要为帐篷露营者的露营聚集地,并主要为缓解露营者较多时的露营压力。主要设置露营帐篷搭设平台16个,每个面积为5m2,并隐于树木与草坪之中。
(3)汽车营地区。主要位于露营地的北侧,为自驾车游客提供露营营位,每个汽车营地占地面积为200m2,主要设施有停车位、洗涤槽、排污口、户外餐桌、烧烤炉、水电接口以及帐篷搭设平台。汽车营位之间用乔灌木结合,营造围合空间,避免营位之间互相影响,共设置5个汽车营位。
(4)木屋营地区。主要位于露营地的西侧和中部,散布于树林中,占地面积约2600m2,设置集装箱家庭营房、标准间营房、情侣间营房、单身贵族营房等系列,并预留停车位以及搭设帐篷的空间。主要设置有17个,占地面积1200m2。
(5)娱乐区。主要位于露营地中间位置,修建乡村营地广场,以草坪为主,占地面积约1000m2,举办篝火晚会、烧烤大赛等娱乐项目,为露营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并设置一部分儿童娱乐设施,。
(6)生态修复区。主要位于露营地四周,目前生态系统较差,植被杂乱,进行生态系统修复,为整个露营地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图3)。
图3 总体规划
露营旅游的交通系统规划主要分为外部交通规划、内部交通规划和停车场规划3个方面,外部交通主要是指露营地外部的交通道路,一般是指露营地所在的景区的交通道路,其规划一般以所在景区的道路规划为主。内部交通根据露营地的内部交通及露营地的等级不同和类型不同有所区别,一般分为主道路、次道路和步行道。主道路为连接外部交通道路和露营地内部的道路,处于露营地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过渡带,其根据通行的交通工具不同,道路宽度不同,汽车露营地主道路规划一般宽度为7m,小木屋营地和帐篷营地规划道路面宽为3.5m。次道路为内部连接停车场或其他内部功能区的道路,汽车露营地次道路规划宽度一般为4m,其他类型为2m。步行道为连接露营地内部各个营位设施和游客休闲运动的道路,规划宽度为1.5m。停车场规划需结合露营地的所在地形地势,游客容量以及露营地面积,停车场一般需要采用生态设计理念,尽量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黎明谷露营地外部交通主要以黎明谷交通道路为基础,目前主要道路宽度为6m,而进入露营地的道路宽度为4m,为单行道。
由于目前外部交通的宽度限制,内部交通主要以单行道环线为主,宽度为4m,汽车由入口处进入走右向环线。只允许小汽车进入。车辆严格限速。步行道主要连接车行道与各营位,宽度为1.5m,以当地石头嵌草为铺装。
停车场的设计主要为缓解停车问题,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停车场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还需要栽种乔木遮荫,地面铺装应使用块石碎拼留缝,并提供水龙头,方便自驾车游客清洗车辆。主要设置6个停车位,停车位规格为4m×7m,可以停靠房车,占地面积为170m2(图4)。
图4 黎明露营地交通系统规划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以生态学的理论框架为依托,是传统生态学研究向宏观与空间方向发展的自然延伸,景观的异质性及其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景观要素主要有斑块、廊道和基质三种类型。露营地不是单纯的存在的,而是在景区的大背景下营造的。其景观规划是通过对景观基质、景观斑块和景观廊道的改善、重建与合理布局,形成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景观生态系统,同时形成较为完善的景观系统。
3.4.1 景观基质
指背景山林和农田景观等组合而成的大的景观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露营地的景观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景观形象。背景山林作为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景观、景点的背景和协调区,又是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段。
露营地的背景景观面需要注意体现用人工植被制造“障景”与“露景”的景观屏障和透视的效果。对于背景景观破碎、凌乱,给人以不愉悦感觉的地段,注意利用绿化带做“隔障”;对背景景观可为借用或可与景观融合的地段,注意考虑在绿化带上开“天窗”,达到透视效果。
3.4.2 景观廊道
露营地内连接内部功能区和供游客游玩和观赏自然风景的道路,是一条展现不同景观序列的视线廊道,通过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将露营地内各功能区有机联系,让游客既能欣赏人造优美景观,也能欣赏到原生态的森林和山地景观。
3.4.3 景观斑块
(1)功能区斑块。使各类斑块大集中、小分散,确立景观的异质性来实现生态保护,以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持和视觉多样性的扩展。露营地作为整个景区生态系统中的斑块,应加强景观建设,通过形式、色彩与色调的合理运用将人工设施融入景观环境中,形成完美和谐的景观统一体。
(2)游憩点斑块。指结合露营地周围的休闲游览路线,提供游人在此观赏美景的相应观景设施或最佳视角。通过对露营地周围休闲娱乐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适当增加部分观景平台和观景亭等设施,让游客多方位欣赏景区的特色景观。
3.5.1 给水规划
一般原则下,露营地应当进行统一集体供水,当各露营区分布较散,供水系统较难统一供水时,需要结合景区的供水系统,尽量增加新建供水管网,如难度较大或生态破坏性较强,则近采用合适的供水方式。黎明河谷乡村度假营地供水以黎明村集体供水为主,给水管道尽量利用露营地的高差供水,成环形状。
3.5.2 排水规划
露营地的排水功能极为重要。排水不畅会造成整个露营地的环境破坏,影响露营活动的开展。露营地的排水分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个方面。雨水排水应当根据地形地势特点,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原则,尽量遵循自然形成的排水渠道,加以修葺整理,利用地形将露营区的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系。露营地的分布较散,污水排水应当采用就近排污治理的方法。靠近聚落的露营地,污水排放系统可以统一并入聚落的排污处理系统。无聚落的露营地主要采用定点定时收集,统一规定游客生活污水定点存放,由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收集处理。
黎明谷露营地靠近村落,污水排水管道主要利用高差,成树枝状,最后由北侧排入集体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水主要靠自然排水,充分利用东高西低的地形特点,排入黎明河。
露营区内的电线电缆主要通过地下暗敷的方式进行铺设,减少露营区游客的安全隐患。要确定整个露营区及周围活动区域都能有电信覆盖,确保游客的通信畅通,在规划时要结合露营地的现状,在主要的露营区设置公共电话设备。
露营地的照明设施外形需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融合,并与露营区的主题相符,灯光根据环境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明暗,不至于使露营地过于突兀。
黎明谷营地电线电缆主要顺着道路路边铺设,采用地下暗敷的方式。在服务中心处设置公共电话设备一台。照明主要有路灯照明和景观灯照明,路灯主要设置与汽车道路两旁,景观灯主要设置于露营者主要活动区域和露营区,方便露营者夜晚找到各自的营位。
露营地的标识牌不但能为露营者提供想到作用,还能为整个露营地的景观增添色彩和变化。露营地标识系统规划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和谐统一、设施最少化、内容最大化的基本原则,规划时应当选择游人容易看见且不会破坏原有环境的地方,数量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形式应当结合当地的背景环境和文化特色,采用较易取材和相对生态耐久的材质,整体的色彩、风格等要与露营的主题和设施特色相符合。
露营地内卫生设施包括了洗漱设施、垃圾桶以及公共厕所。洗漱间一般设置于营位、娱乐区等附近,方便露营者日常洗漱和淋浴的需求。洗漱设施按照露营地等级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垃圾桶一般设置与道路两侧和场地出入口附近,以及露营地生活区附近,其色彩及外观应当与周围环境相符,并进行分类收集,材质要求坚固耐用,主要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公共厕所的选址一般要根据游客人群的密集程度而定,在露营地中,一般要设置于娱乐区周围或者道路两旁,外观要符合整个露营地的格调,并与地形协调统一,要成为融于环境的景观。内部标准要以露营地等级要求为主。
随着中国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露营旅游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露营旅游自身所具有的自主性较强、健康性和教育性以及生态环保等特点,使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结合黎明谷露营地的案例,其功能区分为休闲服务区、台地帐篷营地区、汽车营地区、木屋营地区、娱乐区以及生态修复区,整体设计结合地形,合理布置。露营地的交通系统规划主要针对主道路、次道路和步行道以及停车场进行,其应当遵循一定的宽度标准,达到人性化、生态化。露营地景观规划应当按照景观生态学原理,注重基质-斑块-廊道的结合,通过园林造景手法,注重景观视线。随着中国露营旅游的不断发展,对其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严重制约了露营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将来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化和完善露营旅游的研究,才能使中国露营旅游业得到快速和有效的发展。
[1]陈 斌.景观生态学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27):147.
[2]郭盛晖.野营地规划设计研究[D].株洲:中南林学院,2003.
[3]陆 军.广西自驾车旅游营地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7,3(1):35~38.
[4]罗艳宁.汽车营地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南京大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7(7):51~57.
[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6]吴楚材.论中国野营区的开发建设[J].旅游学刊,1997,1(5):37~40.
[7]Forman R,T.T,Godron M.Landscape ecology[M].New York:John Wiley,1986.
[8]Jachie Clarke,Richard Denman,Gordon Hichman.Julius Slovak Rural Tourism in Roznava Okres[J].Slovak Case Study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193~2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