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皖闽高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5-19

刘光辉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福建 福州 350000)

1 皖闽高职教育现状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全国共109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包括福建省的3所,安徽省4所。

福建省高职院校52所,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启动闽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全省13所高职院校与台湾16所高校和一批台资企业就41个专业实行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2009年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41个项目专业,主要分布在计算机、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机电设备、建筑等14个专业类。安徽省高职院校56所,从安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量上看,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类专业数量较多,占46.9%;而矿业、材料能源、资源、制造业及交通运输专业数量较少,只占13.4%。

皖闽两省高职教育发展和全国其他省类似,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一是原有国家高等专科学校的转变,二是中专学校重组升格,三是新建的国家或民办的高职院校。目前,高职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已经基本结束,高职教育开始由扩张数量型向提升质量型转变,招生数、在校生数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完成了高等教育从少数人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皖闽两省高职学校在总量上和单个学校的规模上,安徽省比福建省高职学校规模相对大些,这和安徽省在人口总量上较多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

2 存在的问题

(1)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的定位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一般传统的高等专科院校和大量的高职职业技术学院,两种院校都是专科层次的学历,只是培养目标上有差异,实际上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本质的区别。

(2)在高职院校命名中多包含职业技术,没有显示多样性,虽然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名字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学校命名对学校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特定区域内的一定时期有时影响颇大。

(3)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部分在毕业时选择了“专升本”,而“专升本”使学生重新回到研究型院校学习,在某种意义上高职学习变成是一条“半截路”。目前高职毕业班学生“专升本”招生比例少,没有专门的高职本科院校,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技能、科研水平。如果能把现有的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一半改造为对口的高职毕业生进一步学习的院校,使高职毕业生可以有相当的比例继续读技能型本科和技能型研究生(专业型),这就可解决相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远远不是教育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促使其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因此构建我国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尤为必要。

(4)高职院校努力升格为本科院校,进行“学科型”转向。这是一种不正常的“误解”,在各方面条件(包括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满足以后,院校应提升层次是应该的,不然会失去院校发展动力的这一重要因素。

3 对策与建议

高职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突出特色办学,不仅构建适应高职培养目标需要的理论教学模式,而且构建适应高职教育要求的实践实训模式,这直接关系着高职教育的效果。

3.1 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004年10月22日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指导高等学校设置、调整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对皖闽两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强调院校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强调不够。高职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对我国高级蓝领的培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应注重行使培养“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够用的较扎实理论基础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各类高职院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专业设置建设、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过程科学、教学管理规范、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教学设施建设服务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开展,保证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特色。要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方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考量教学管理与课程管理及相关的管理过程。

3.2 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专业设置

福建应按照海西发展规划要求进行专业建设,而安徽应根据振兴皖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要求来进行专业设置,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实践,认为专业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是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需求与学院教育的切入点、立足点和结合点。在国家高职本科以上层次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福建可以充分利用闽台合作的平台,进行试点“2+2”或“3+1”模式来实现高职学生本科以上层次的学习要求。先行先试在福建要利用好,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创新突破精神,当然有些事要事先汇报请示。安徽省拆分地级巢湖市,发展壮大省会城市和沿江城市,增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福建福州省会的龙头作用还有待提升,可以尽快拆长乐市、福清市改设市辖区,包括闽侯、连江设区或析出部分乡镇归其他区管理。以实现大福州发展建设,这样有利于福州市城建、物流、交通等方面的总体化建设。要真正建设大福州,纵观福建沿海南边广州和北边的杭州周边县、市早就拆了,极大地促进了省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为这样的发展提前布局,因为培养人才要时间周期,专业建设要为此准备。

3.3 完善课程体系

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福建利用闽台合作的机会,加强闽台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促进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安徽高职教育在以优化学生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基础上,强调课程设置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核心基础课的建设,定期评选各级优质课、重点课、精品课,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更高层级精品课的评选,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3.4 完善实践教学规程

多年来,实践教学一直作为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专业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部分专业课确定一定比例的实训课时,除安排课程中间和学期中间的实践外,还普遍加长实习时间,并以毕业前岗位实习的形式,集中进行强化实训。增加综合技能训练课模块,进一步加大实训比例,要求专业课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则进一步加大实训课时比重,并结合实际,制定专门的实训计划。

3.5 提高常规教学管理

(1)加强教学管理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落实教学工作的各环节,做到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记录。注重教案建设,突出教学内容改革。加大实训比重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缩减了理论学时总数。针对教学学时减少的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出应用性,经常开展教案检查和评比。

建立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确定以3大教学形式为主体,即以参与式课堂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训为主体形式;以“三个结合”为保证教学模式,即以全专结合、教贸结合、校企结合为保证。在教学方式方面,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坚持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室教学及视频展示台投影教学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除课堂、院内以各种形式开展实践模拟教学外,还安排学生深入到企业等实际部门开展实践、实训和顶岗实践。许多专业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模式,教师带队,把课堂办到企业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老师也受益匪浅。

(2)坚持听课制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开展“师生评教”活动。互相听课活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观摩教学课、示范课。

(3)坚持印发教学通报,反映各系办学的教学情况;继续坚持每学期3次的教学检查制度和常规的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教学信息的分析,认真处理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4)广泛运用教学教务管理软件系统,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教务运行成本。

3.6 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和考核

加大实践性教学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做到实验课必须有教案、运行记录、实验报告、学生成绩;实训(实习)必须有计划、实习报告、学生成绩;各项实验、实训(实习)必须符合大纲要求。加快实验室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增添满足实验要求的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完善各实验室的功能。认真组织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到早宣传、早布置、早落实。注重综合性岗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技能训练比重。根据高职生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不断提高实践学时比重。根据专业知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要求,将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不同类型但相互关联相同的实践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分别实现创新思维、技能实践与职业岗位认识和专业应用实践的任务。通过积极组织岗位认识实习、毕业实训与制作,选择1~2个专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结合实际提出改善与发展的工作设想。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书面报告。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由来已久。各专业除了全面参加英语和计算机国家晋级应试外,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特点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证书考试,目前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专业,覆盖各系所有专业。而且全部专业已将资格考试与毕业直接结合。就是说,学生在通过3年的学习与实践,在获得4项职业技能证书的同时,方可拿到毕业证书。从而使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技能证书,以增强学生择业、就业的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产学结合、校企结合。

[1]蒋 雯.福建省高职教育供求分析及其调适策略[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2):172 ~173.

[2]邓岳敏.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趋同问题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 ~8.

[3]姬兴华,何玉付.安徽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8):100 ~101.

[4]余金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1):30~31.

[5]谢伟红.现阶段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思考与对策[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09(2):4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