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4-05-19

吕月珍,孔朝阳

(1.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310001;2.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杭州310025)

1 引言

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称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大致可分为平原水乡、半山区丘陵、山区和海岛4种地形区。村庄分布特点为数量多、规模小、集聚散、地形杂。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2003年,浙江省作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作部署后,把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项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8年间,钱塘江畔、温台沿海、宁绍平原、嘉湖水乡、金衢盆地、秀山丽水、海岛渔村涌动“治理”潮,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2 浙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影响

2.1 改善人居环境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广泛开展,农民受益程度较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群众对污水治理项目高度认同的原因还在于,原来经常发生的户与户之间的污水矛盾得到调和,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进而实现了人改变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良性互动。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脏乱差”、村庄布局“杂乱散”结合起来,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素质提高,进而改变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促进生态经济良性循环

浙江省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建设、创建生态品牌及挖掘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一批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点的山乡村寨、海岛渔村、水乡新村,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形成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

2.3 为农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保障

随着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活污水纳管进池,人、畜粪便沼气化治理,减少了与污水有关的病原体如血吸虫卵、钩虫卵等的自然传播现象,部分消除了传染病等病原体的孳生环境,从源头上切断了其繁殖传播,改变了农户家庭卫生状况,美化了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了水源,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健康安全。

2.4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随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广泛推进,农民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通过各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宣传、生态户评比、环保活动以及农民对污水治理设施建成后的亲身感悟,农民的生态环保知识正在丰富,节约资源、能源的理念正在形成,许多农民的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3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卫生洁具排水、牲畜养殖污水及其他污水。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高,污水组成成分复杂,但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农民生活用水主要是自来水、井水、河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基本都通过雨水管道排入附近河道,对周边河道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3.2 环境意识淡薄

农村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生产状态,相应的文明素质和环保意识较差,对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义并不理解。基层干部、村民的环境意识薄弱,致使治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严重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进度和成效。

3.3 污水治理技术推广难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有厌氧生物治理技术、稳定塘治理技术、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兼氧过滤治理技术、微动力治理技术等,农村生活污水的理论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在实践方面还处在推广阶段。现行的治理方式大都套用城市污水的治理模式,未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仅治理技术难推广,而且治理效果也不理想。

3.4 污水治理受自然条件制约

浙江地形复杂,部分农村处于平原、山区、半山区或者海岛,分布分散。自然条件使得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出现了环保基础设施投入难、配套难、设施共享率低、效益差、市场化运作难等问题。平原、山区、半山区或者海岛采用哪些技术,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还涉及到排放标准、建设资金等诸多问题,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使得污水治理方案往往在地方上难以得到落实。

3.5 生活污水池选址不精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池选址由设计人员与村干部共同商定,大部分村干部缺少生活污水治理池建设选址要领、工艺流程、氧化原理等基础知识,在选址时缺少发言权。而设计人员又缺少对乡村地形地貌的深入了解,往往出现部分选定地点地质疏松、或全是硬石、或池子地势太低、或离民居较远,导致污水池建设成本、使用成本增大,或导致雨水倒灌或排出的水不能为农田所利用,甚至埋下安全隐患。

3.6 污水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

污水管网系统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管网少接、漏接现象时有发生。污水管网系统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管网弯道过直,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管道的露天铺设方式,使管道容易老化或损坏,也影响村容。管网进户不进化粪池,支管网连接不到位,漏接时有发生。部分接入支管的农户,化粪池底部没硬化,仍在自然渗漏,远距离无窨井,管网堵塞无法治理,雨污不分流,下雨时大量雨水流入污水池,缩短污水在厌氧池和兼氧池中停留时间,冲走大量污水,影响生态环境。

3.7 污水治理日常管理困难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池建成以后,日常维护管理较差,出水水质达标率低。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政府对其水环境治理投入较少。由于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投资大、见效慢,导致其融资渠道单一。此外,乡村的环境保护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等原因都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低。

4 浙江农村治理生活污水的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政府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惠及人民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建设水平,推动整乡整镇的治理建设工作。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中的作用。各级“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出台、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4.2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

按照加快推进“生态立省、建设绿色浙江”战略决策的要求,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规划的制定。要按照“分类对待、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科技创新”的原则,综合考虑浙江省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基础、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合理进行区域布局,深化和分解规划期限内的各项目标,确定各地区的重点和内容。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推广力度,使规划目标和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4.3 增加政府资金的投入力度

各级财政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努力增加投入。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较大比例资金支持“千村示范、万村治理”工程建设等政策。省里将进一步提高村庄治理的补助标准,重点支持卫生改厕、污水治理等项目,并进一步向衢州、丽水、金华等欠发达地区乡村倾斜。发达地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本着“就近就便、节约资源、科学处理”的原则,凡能纳入污水管网的行政村一律纳入污水管网处理。

4.4 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社会和农民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资机制。浙江省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应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实施市场化运作,激活投入主体,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投入。加强示范项目的建设,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功模式的推广应用,吸引各方人士主动参与项目建设。

4.5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农村生活污水长效管理机制要综合考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各方主体、管理内容和服务对象等因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应包括优良建设机制、有序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机制、激励监督机制,其核心是促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促进和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各方民主参与、多元互动,以激发全局活力,达到协调便捷、正常运行、节本高效。

4.6 建立激励监督机制

为了保障建设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建立激励监督机制。按建设规模、投资大小时,根据当地村落的自然地形地貌、农民居住分散度、村级集体实力和农民支付能力、环境质量要求、村两委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模式,实行经济规模,达到优良效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检查,强化对工程建设资金的绩效考核和审计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