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刘 剑,欧阳儒彬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01)
陇川地处滇西南,是云南省甘蔗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蔗产业已成为陇川的支柱产业。甘蔗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全县农民增收、工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财政的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甘蔗产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仍然缓慢,整体经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陇川甘蔗产业进行调研,运用SWOT分析法对陇川甘蔗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产业的建议及措施。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
陇川县是以农业发展为主要成分的边疆县域城市,位于云南德宏州西南部。改革开放以来,陇川县政府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产业,涉农部门在不断推广优新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甘蔗栽培新技术,使得甘蔗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陇川县的甘蔗种植区域目前主要分布在八个乡镇,即章凤镇、景罕镇、城子镇、清平乡、护国乡、王子树乡、勐约乡、陇把镇。据笔者调研了解,陇川全县现有甘蔗种植面积约2万hm2,每年甘蔗产量可达130~170万t,可实现甘蔗农业产值3.8亿元左右。陇川县近5年甘蔗种植情况见图1、图 2。
通过图1、图2,可以看出陇川县甘蔗种植从地势分布上主要分为水田甘蔗和旱地甘蔗。近5年来甘蔗种植面积稳步提升,全县种植面积由 2005~2006年度的1.7万hm2,上升到2008~2009年度的2.21万hm2,增长幅度为32.8%。虽然2007~2008年度甘蔗产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全县甘蔗产量由2005~2006年度的134.7万t上升到2008~2009年度的153.6万t,增长幅度为14.0%。在种植模式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试验,陇川县逐渐摆脱了以往传统单一的甘蔗种植模式,在德宏州甘蔗科学研所和当地甘蔗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甘蔗种植逐渐发展成为甘蔗套种马铃薯,甘蔗套种黄豆,甘蔗套种玉米等各种新的种植模式,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现该模式正在推广中。
图1 陇川近5年甘蔗种植结构及面积
图2 陇川最近5年甘蔗产量
3.1.1 自然条件优势
陇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县,属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不明显,干湿分明、湿热同季,光热资源充沛、降水适中、水田资源丰富,十分适宜甘蔗生长。陇川全县现53%的耕地用于甘蔗生产。
3.1.2 龙头企业拉动优势
陇川县目前已建成陇川糖厂和景罕糖厂,并具有相当规模。其中陇川250t机制白糖厂1961年建成,景罕糖厂是1981年新建成的机制白糖厂,日加工能力500t。近年来,两家糖厂通过公司体制改革,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压榨规模不断扩大。现陇川糖厂生产规模达到日榨3000t以上,年加工甘蔗45万t。景罕糖厂现日榨规模达到7000t。随着两家制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日趋加强,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甘蔗产业经济的发展,特别在上缴利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3 技术支撑优势
实验是在Linux环境,GTX1060显卡,6G独显,四核i7处理器的电脑配置下运行的,采用的测试环境为:Ubuntu 16.04+python2.7+opencv 2.4+cuda8+cudnn5.1,在caffe框架下运行完成的。利用改进的YOLO单一人脸检测模型进行人脸检测结果如下图8所示。从检测示例可以看出,改进的YOLO模型可以定位出任意情形的人脸区域,排除背景干扰,提高下一步DLIB遮挡判别的准确率。与传统的SVM、Adaboost算法比较,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本文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在人脸局部遮挡的情况下进行人脸检测效果更优,误检更低。
陇川甘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所位于陇川景罕镇,该所集生产、研发、技术推广为一体,在陇川设有甘蔗研究建设基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使得陇川甘蔗的发展具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技术支持。此外蔗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陇川县蔗糖生产办公室作为陇川县甘蔗生产的重要扶持部门,直接面向蔗农,服务于蔗农,为陇川县甘蔗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在制订并组织实施陇川县甘蔗生产的近期和中长期生产规划,组织引进和推广甘蔗生产的适用科学技术以及组织和协调甘蔗生产中的有关工作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3.1.4 区位优势
陇川县地处德宏州腹地,形成了对内瑞龙、遮陇二级公路、梁陇公路贯穿全县,对外直通缅甸八莫的交通网络,交通发达,在物流时机和供求节奏上有一定市场先机。同时陇川县的章凤口岸属国家级二类通商口岸,比邻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为陇川甘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走向东南亚市场打开了渠道。
3.2.1 蔗区布局、开发不合理
陇川山地面积多,平原地势少,蔗区布局不尽合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利益驱使,毁林植蔗现象仍有发生,部分不适合种植甘蔗的山地仍在种植甘蔗。部分地形坡高山陡,增加了种植难度和不必要的成本,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当遇到雨季,大雨对水土的冲刷对甘蔗种植造成一定破坏。此外,部分新蔗区开发远离糖厂,导致甘蔗运输成本地增加。
3.2.2 蔗区水利设施仍较脆弱
建国以来,陇川县兴建了大批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水利工程,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陇川县地势、气候的特殊性,加上陇川县原本各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致使该县农业发展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每年10月至第二年6月大部分时间甘蔗处于缺水状态,甘蔗生长受到很大影响。而在每年雨季的7月下旬~8月,降水过多,涝害严重。由于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按种植水稻的标准进行建设,排灌系统不适应甘蔗生产的要求,故严重制约了甘蔗的生长。
3.2.3 机械化推广水平有待提升
3.2.4 蔗农素质有待提高
陇川县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名族众多,文化素质水平相对普遍偏低,在务农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文盲、半文盲仍然占据一定比例。多数务农人口仍然沿用传统经验进行农业生产。文化水平的低下,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阻力。
(1)陇川县近年来紧紧围绕“产业立县,项目支撑,科教优先,和谐发展”的工作主题,把陇川县的甘蔗产业发展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增加科技投入,有力地促使了全县的甘蔗产业的发展。
(2)随着云南省全方位推进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位于陇川县西南边境的章凤口岸,作为中国——东盟陆路黄金通道,在促进甘蔗产品流通,加强与国际市场接轨方面,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糖的需求量将不断上升。2005年数据显示,我国食糖消费量为1120万t,人均消费8.39kg,2009年我国消费量为1350万t,人均消费10.38kg。数据显示,世界和亚洲平均消费水平为22.7kg,由此可见,我国的食糖市场空间仍然很大,甘蔗产业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
(1)从甘蔗自身发展因素面临的挑战来说,甘蔗种植品种结构还不够完善,良种推广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甘蔗种植区域布局不够合理,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优化。甘蔗种植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种植低水平、低单产、高成本、低效益“三低一高”仍然是陇川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
(2)从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来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特别是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价格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排挤了蔗农种植甘蔗的空间。由于种植甘蔗成本的增加,特别是甘蔗种植所需的肥料、农膜、农药等辅助原料价格的提高排挤了蔗农种植甘蔗的利润空间,在双方合力的作用下,导致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蔗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陇川糖厂和景罕糖厂虽然在带动陇川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蔗糖产品质量低,产品品种单一,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率不高,甘蔗产业链不长,产业仍然大而不强。
逐步改善陇川县甘蔗产业发展靠天吃饭的局面,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当地水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抓好“五小”,即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沟、小抽水站的“特色”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一批节水灌溉示范点,加大对水资源不均地区的“集雨节灌”工程建设力度,为陇川县甘蔗生产保驾护航。
按照“长远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结合陇川县当地实际,认真搞好蔗区规划。
(1)始终坚持把甘蔗种植范围划定在土壤、水、肥力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对陡坡种植、不适宜种植区域以及运输半径超过规定范围的,一律实行退蔗还林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2)抓好蔗区道路交通建设,减少蔗农运输成本。
(3)部分蔗区要按照“集中连片,科学种植”的要求规划种植,以便于机械化的推广,提高甘蔗种植效率。
增加农民的收入要靠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要靠龙头企业。据了解,陇川县两家蔗糖企业在甘蔗种植方面直接给予蔗农各种补贴,包括对蔗种、农药、地膜提供不同程度的补助,对运输甘蔗的车辆也给于燃油补助。这些措施虽然让蔗农直接受益,但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不仅要向政府纳税,还承担农民补贴。在市场经济当中,任何企业都面临风险和竞争压力,行业所处的环境要求政府应给予企业便利(诸如信贷,资金的融通等方面的优惠以及在蔗糖压榨,精炼技术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促进企业更好发展。与此同时,龙头企业也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积极开拓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让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面向陇川县,面向云南,而且要面向全国,更重的是要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
蔗农要掌握新的种植技术,首先应提高蔗农的文化素质水平,给予农民必要的培训。陇川县各民族村新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建立,直接为技术培训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陇川县蔗糖生产办公室和德宏州甘蔗科学研可以利用各种文化活动室为平台,以座谈、开会的形式推广甘蔗种植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据调查,2009~2010年榨季陇川县甘蔗品种16个,良种覆盖率92.7%,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个。良种的推广收到一定成效。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探索,在种植模式上,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甘蔗套种马铃薯,甘蔗套种黄豆,甘蔗套种玉米各种新的种植模式,成为甘蔗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且经济效益显著,正在被蔗农接受并得到推广。
陇川县政府应根据生产形势与企业协商,积极出台各种奖励措施,在保持政府对农民补贴水平稳定的基础上,对增产效益显著的蔗农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此外,陇川自然灾害较多,诸如泥石流、地震、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存在,使得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协商建立各种保险措施,积极引导农民投保,提高蔗农投保参保率,增强农民,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通过对陇川甘蔗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进一步明确陇川甘蔗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基础上,改善不利条件,不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陇川甘蔗产业的发展才能日益甜蜜。
[1]杜华章,钱存来,王义贵.基于SWOT分析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14~315.
[2]王永和,尹顺珍,龚春志.云南陇川县甘蔗生产提质增效技术措施设想[J].农业科学苑,2007(30):620~622.
[3]刘海清.我国甘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产业论坛,2009(1):9~10.
[4]黄党源,李缀文.加快实现甘蔗机械化生产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进程[J].中国热带农业,2009(1):18~19.
[5]徐绍聪.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亚热带农业研究望,2008,1(3):73~74.
[6]庞秋霞.云南糖业发展思路的探讨[J].甘蔗糖业,2003(2):50~51.
[7]那中元,蒋晖.云南糖业出路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3(1):68~69.
[8]王永和,高和平,杨名川.云南陇川县甘蔗产业和发展[J].热带农业科技,2007(2):34~37.
[9]李 俊,吴正昆.“十五”甘蔗种业开发成效与分析[J].云南农业科技,2006(9):94~95.
[10]王永和,姜永仙,段凤萍.陇川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甘蔗生产的重要作用[J].热带农业科技,2010,33(1):31~32.
[11]德宏州陇川县农业局.陇川改革开放30年[R].德宏州陇川县农业局,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