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太仓博物馆藏 明代青花缠枝花卉大盘

时间:2024-05-19

文 图/ 刘剑

太仓博物馆藏 明代青花缠枝花卉大盘

文 图/ 刘剑

江苏太仓博物馆藏有一件明代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陶瓷考古学者多认为其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1403~1435)官窑青花瓷的代表作,在江浙地区各博物馆馆藏明清青花瓷中可谓独树一帜,甚为难得。

该盘口径37.4厘米,底径24厘米,通高7.4厘米。葵口,折沿,弧腹,器口及内壁为十二瓣花形,内外腹壁每一凹棱绘一组折枝花卉,盘内心以缠枝花卉图案,折沿以缠枝花卉边纹修饰。砂底无釉,有火石红。此盘胎体细腻洁白,釉面肥厚滋润,釉色呈淡淡的湖水青,青花以进口苏麻离青料描绘,含铁量高,有沁入胎骨的“铁锈斑”。

历史上的永宣青花瓷

太仓博物馆藏明青花缠枝花卉大盘

明代永宣官窑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被公认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明万历年间(1573~1620)王世懋《窥天外乘》一书曾这样记载:“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胎底

永宣官窑青花作为宫廷用瓷和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作为青花瓷工艺的典范,自明代成化朝(1465~1487)开始到晚清民国均大量仿制,最为成功的当属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清宫旧藏的宣德青花为蓝本,经过精心烧造,造型、尺寸、纹饰都十分酷似原作,这无不显示了后人对永宣青花瓷高度的推崇。

图① 明永乐青花龙凤纹双耳葫芦瓶

图②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菱口盘

图③ 明永乐青花缠枝莲梵文棱口盘

图④ 明永乐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

图⑤ 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纹梅瓶

永乐青花

一般来说,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柔美流畅,讲究修胎,器形规整。传统器型有梅瓶、玉壶春瓶、贯耳瓶、竹节柄壶、执壶、僧帽壶、梨形壶、折沿盘、盏托、深腹洗、无挡尊、渣斗、香薰、笔盒、三足炉、大盘、大碗、碟、罐、钵、高足杯等。还创新烧制了大型天球瓶、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碗、卧足碗、卧足洗、筒形器座等器型。永乐青花胎体白而细密,露胎器型底部多为温润细密的白砂底,间或有糯米粉状的黄、棕色斑点,摸上去犹如糯米粉一般柔滑,有“孩儿腚”之称。

在用料上,永乐青花主要以苏麻离青为青花料。由于这种钴料含铁较高,往往会在青花烧成部分留下黑色斑点,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被坊间称为“铁锈斑”。永乐青花的釉面主要以釉色清白,釉面光滑、莹润、肥厚为主要特征。其纹饰大多清秀疏朗、笔意自然。图画花纹多为双钩填色,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

宣德青花瓷碗

鸟食罐

宣德龙柄青瓷执壶

蟋蟀罐

宣德青花

宣德青花的器形古朴、典雅、敦厚、凝重,且极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瓶、壶、罐、碗、盘、洗应有尽有,还有砚滴、笔管、油灯、八角烛台、香薰、渣斗、水盂、盏托、花浇、盘座、高足杯、钵、盒、豆、匜、爵、石榴尊、长方炉、三足筒炉、鱼缸等多种造型。

这期间还新创了鸟食罐、蟋蟀罐等独具时代特色的器型。相比永乐青花,宣德青花瓷土淘洗更加精细,胎体较永乐朝厚重,胎质更加精密细腻、洁白坚硬,且器底没有了旋痕。宣德青花发色大多呈色浓艳、稳定,部分晕散厉害,有水墨画的韵味。其青花釉面肥厚,光泽柔和,色带灰青,层次多,不太平整,多橘皮纹,俗称“橘皮釉”。

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其纹饰取材范围广泛,构图新颖,笔意豪放、生动,笔法流畅,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极具艺术感染力。这期间的主题纹饰主要是动物和花卉。其中动物纹饰中以丰富多彩、形态凶猛的龙纹为主,凤凰、麒麟、狮子、海兽等纹饰也比较常见。花卉纹饰中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枇杷绶带鸟纹,石榴、葡萄、束莲纹的比重较大。此外,鱼塘水藻、岁寒三友、道教八宝、梵文、仙山楼阁等纹饰也较为常见。

太仓博物馆的这件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盘,造型规整,青花端庄秀美、布局疏朗,釉面光滑,釉色泛青,与学术界公认的宣德青花古朴、敦厚的器形,精密细腻、洁白坚硬的胎体,浓艳的青花发色以及笔意豪放、生动的构图风格有稍许出入。且青花大盘与故宫博物院藏永乐葡萄纹折沿花口盘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具明永乐风格。

它是明代青花官窑瓷器的精品之作,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代表之作;它以实物的方式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完备与工艺技术的娴熟。它能够出现在太仓,也从某个角度印证了太仓明清时期“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作者为太仓市文广新局工作人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