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南平江福寿山寺庙及造纸遗存

时间:2024-05-19

福寿寺不同时期格局叠加

大湖坪遗址位于湖南平江县福寿山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抽水蓄能工程项目考古调查时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 年8 月开始发掘,面积约4000 平方米。发现了宋元明时期的福寿山寺和晚清民国的民居及造纸遗存。

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重修《聚奎堂陈氏族谱》记载,福寿寺由宋奉议大夫陈轩始建,明代经过两次大的重修。考古发掘出的遗迹有宋元、明时期的寺庙遗存,包括大殿和附属的排水沟、水池等遗迹,寺庙废弃于清初。宋元建筑基址及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湖南本地生产的瓷器,以青白瓷芒口碗居多,酱釉灯盏亦有不少,个别碗外底有“寺”等墨书。

明代建筑基址及地层中出土了较多的青花瓷,有相当数量来自于景德镇民窑,见有“大明成化年制”“博古斋”等款识,另有少量龙泉窑青瓷。另外在地层和地表还采集到大量石构件及5 尊头部缺失的神像。

寺庙遗址出土神像

寺庙明代地层出土瓷器标本

发掘现场

晚清民国遗存包括一组房屋建筑和相关的沤竹池。根据房屋内的遗迹和遗物,可以大致区分出舂屋、天井、储藏屋、厨房、厕所以及用于生活起居的房屋等。所有的墙基均采用不规则石块垒成,其上砌夯土墙。沤竹池有6 处,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类。内壁近底处均有排水孔,部分池底残留少量石灰。

院落下层叠压了宋元时期文化层,院落内出土器物以青花为主,器形以碗居多,另有碟、汤匙、盒。青花发色分为两种,一种颜色黯淡,部分是因为火候不够,大多数则是因为青花料的原因;另一种则青花发色格外鲜艳。另有不少粉彩,以小杯或盏居多,内底常刻有“三美堂”字样。釉陶主要器形为罐、缸、执壶。青花碗内底多有后刻的文字,见有“计”“汗”“全”“甲”“乙”“十”“万善”“何三才堂”等,“全”字最多,其次是“汗”。

福寿寺是一处陈氏家族出资修建并维护的寺庙,其儒释道兼容,既是一处公共寺庙,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祭祀陈氏祖先的功能,对于了解宋元以后的民间寺庙与家族之间的关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晚清民国时期造纸遗存的发现,是平江福寿山一带及南方制作竹纸的实证。

(杨宁波 戴朝)

造纸遗存F2 出土瓷器

沤竹池组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