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5月4日,一年一度的青年节,习近平到访北大,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对大学生们发表了极具创造力的演讲,显示了习近平心目中中国发展的路径。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京大学占有特殊地位:五四运动以北大学生为主,而新文化运动中,高呼科学、民主口号,为此主张全盘反传统的陈独秀、胡适等人,亦均在北大任教。北大培养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在历次反传统的观念和政治浪潮中,也都站在前列。另一方面,后人纪念五四,也无不重点阐发其反传统立场。
然而,此次习近平于五四到北大,其文化立场却完全不同。首先,习近平的行程安排与众不同:首先到新建的人文苑,拜访北大儒学研究院院长汤一介先生,并询问汤先生《儒藏》编纂有什么困难。
参观结束之后,习近平与师生座谈并发表讲话,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套价值观由三组十二个词构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习近平把这一价值体系纳入《大学》的“三纲八目”中。他首先引用《大学》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指出,核心价值观就是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接下来,习近平把这三组价值纳入《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
儒家经典体系,在汉晋是“五经”。经由程朱的努力,宋代开始形成一套更为简易的儒家经典体系,即“四书”,居于首位的就是《大学》,其次是《中庸》《论语》《孟子》。有人统计过,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引用最多的经典就是《论语》,习近平在曲阜考察时也表示,要认真阅读一本《论语》注解。
近一年多来,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的价值。在北大讲话中,习近平再度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习近平最后对大学生提出的四点要求,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也完全是儒家式话语,出自《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习近平表达了一个明确而坚定的文化立场:中国要建立健全的现代秩序,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
20世纪初开始,中国人被拖入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面对强大的西方,中国人、主要是那些接受过较好教育的精英,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所有反传统的主张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判断:中国在军事、技术上落后了,这说明中国文化已经不再具有生命力了,无法让中国人过上现代生活。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摧毁自身过时的文化,代之以从外部引入的现代文化。
然而,到21世纪初,人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并未过时。确实,因缘际会,西方人在过去几百年间,创造出更为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社会组织技术,中国在这方面暂时落后。但中国人天生就是好学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史证明,只要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固步自封,就可能在各个领域爆发出创造力。
由此,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微妙变化。习近平清晰表达了一种新理念:中国固有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完全可以构建现代社会秩序基础,在此基础上与现代性对接。
今日大陆正在进入现代转型的收官阶段,只有认识到中国文化可以支撑中国现代社会,并致力于从中国价值出发,对接先进现代性制度,才有可能完成这个收官。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从自己的道上换到别人的道上去,文明是不可能如此转轨的。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中国在自己的道上加速前进,以更为强健的身体走向更为开放的世界。现代化,只能融洽传统,而实现其新生转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