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文化翻译研究

时间:2024-05-19

刘伯书 高永鹏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与国之间文化的竞争。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和适用范围最广的两种语言,促进这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通具有非凡意义。现主要围绕文化旅游视域下英语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障碍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的对策与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国力和文化感召力的不断提升,外国游客不断涌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所见、所感、所知无不依赖旅行途中所看到的英文译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因此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明确英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切实提高翻译质量,对内兴文化,对外展形象,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旅游英语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时期。近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游客。英语翻译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示我国的地域文化和发展历史,使外国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对我国灿烂的文化和多样的风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英语翻译充当了外国游客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桥梁,对文旅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传播的特有方式,英语翻译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媒介。所谓文化传播,是指各种独特的文化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大力弘扬,它是不同文化与信息资源在时空中的互动、整合、享用及流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符号性和社会性的演变过程[1]。便于外国游客理解和共情的英语翻译会大大提升其旅游满意度,更好地激发其旅游欲望。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助力中华文化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有着非凡的意义。

讲好中国故事对旅游英语翻译的内在要求

丝绸之路打通以后,中国就践行了数千年的跨文化交流。早在1922年,罗素就在《中西文化比较》中阐述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世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使得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但与此同时,由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矛盾也与日俱增,如何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想蓝图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是文化演变和文化互异的真实写照。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不只是两种语言符号的简单转化,也是两种文化互相交流的过程,因此翻译对于文化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融合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在经济和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各国之间贸易往来不断,旅游业欣欣向荣,但是英语翻译面临若干现实问题和困境,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语和英语是东西方文化的典型范例,因此,双语文化素养是英语翻译成功的重要基础,要翻译好语言就要“吃透”文化,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翻译者既要有高超的翻译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有对东西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和理解[2]。比如,龙在中国是神圣、尊贵和权力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龙却是邪恶、暴力和凶残的代表。再比如猫头鹰在中国文化中是厄运的征兆,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是睿智的代表。由此可见,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跨文化素养,才能知晓语言背后包含的深层次语义,从而翻译出外国游客易于理解的中国文化要素。

环境因素与文化语境对汉英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历史、地理环境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形成条件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具有极大差异。中国大部分属于内陆地区,地域因素导致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古国,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在农业社会文明中,以“自食其力,自给自足”为主导思想,因此人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依赖。土地资源的多少也成为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指标,历史上很多战争也是围绕对土地资源的争夺而爆发的。与此同时,辛勤劳作的中国人在思想上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洗礼,在思想追求上更加讲究人生境界,在问题解决上更加强调悟性[3]。因此,汉语更注重表达思想、内涵和意境,注重发掘和构造“氛围感”[4],由浅入深、借物抒情地表达感情,比如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用菊花表达自己超脱于世俗、淡泊名利的精神状态。再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以竹子自喻,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志气。

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被海洋环抱,因此思想较为开放。古希腊文明为海洋文明的代表,那里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有小块平原却又为关山阻隔,虽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却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故这一独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能通过航海贸易维持生存。古希腊的航海贸易遵循“平等交换”的原则,为后期西方国家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埋下了伏笔。同时,也正是因为古希腊航海远征,使得当时的东西方文化大体量正面交锋,富含理性和逻辑的古希腊数学跟古埃及、西亚的数学、天文知识相结合,使古希腊时代的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加之欧洲文艺复兴后,西方翻起一波严谨治学的科学浪潮,使得西方的思维模式既注重逻辑性又重视科学性,因此西方人在语言上更加具有逻辑性,词语更加简明、翔实。由此可见,生存环境和文化养成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语言互译的障碍。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在各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中,国与国之间必然会有差异,而这些差异会使各国人民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民众倾向于从全局出发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知,而西方民众则往往先着眼于局部而后认识整体,这一差异可以从中西方截然相反的价值观上得到印证。中国民众秉持集体主义原则,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的作用更大,个人先是集体中的个人,然后才是个体本体,是从整体到个体的认知模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民众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由于早期的航海远征强调个人的奋力拼搏和进取精神,所以西方人往往强调个人的存在性和重要性,以个人为出发点认识集体和社会。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迥异的语言风格,中国人说话委婉含蓄,强调语境对言语表达的重要性,听者需要揣摩并体会说者的言外之意;注重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欣赏语言中“留白”之美。而西方人的表达方式则更加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强调语义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句式表达的逻辑性。由此可见,思维差异是东西方语言互译的另一种阻碍。

文旅融合下旅游英语翻译方法对策与路径

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5]。由于东西文化、语言的差异性,翻譯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常用的旅游英语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等方法。

文旅背景相通的直译法

由于文化的共通性,很多词汇和语句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翻译。直译法是翻译中最直接和最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其主要是依据英语词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6]。当然,直译法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也就要求读者必须对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含义非常了解。直译法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思,也保留了原文的形式。由于人类的历史演变和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有很多共通之处,英语和汉语中也就出现了相似或者相同的元素,这也就为直译提供了基础。拿俗语来说,两种语言之间很容易找到一一对应的翻译。比如,the world's first pass(天下第一关),由于中国读者对“天下第一关”非常熟悉,指的就是山海关,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再比如,在罗马旅游时,游客经常可以看到Arrow of the Jupiter( 爱神丘比特之箭),中国读者对“丘比特之箭”这一爱情故事也非常了解,因此理解起来并不会有歧义。

文旅背景异同的意译法

缺乏背景知识会导致语用失误, 不了解到达国的体制、人民的价值观念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语用前提均会造成社交语用失误[7]。意译法是与直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其适用于汉语与英语之间在存在形式、信息内容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时,能够避免直译带来的语义不通顺的情况。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就应该采用意译法:一是用直译法会产生严重翻译错误时;二是在翻译后没有表达出源语言意思时,三是即便保持了语言形式上的对等性,但是造成译文晦涩难懂时;四是运用形式对等的方法翻译后出现了语义歧义时;五是翻译之后不符合源语言语法时[8]。例如,在翻译汉语“你吃饭了吗”时,通过意译法可将其翻译为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因为在中文中“你吃饭了吗”是一句问候语,此时与其翻译为Have you eaten这样的信息句,倒不如翻译成含义对等的问候语。再比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可以把这句翻译为“黑暗中会出现光明”,但是可以更好地翻译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旅背景相融的增译法

旅游资料的特点是实用性强。翻译旅游资料要求有针对性,要符合资料中所介绍的实际情况。然而,由于旅游资料的独特性,有时需要在忠于原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减[9]。另外,汉语的思维方式较为婉转,讲求意境、“意合”,如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是,英语表达更强调语义完整、直抒胸臆,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增译法,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底蕴。此外,增译法使语言表达更生动、全面,读者能够对所描述事物有更加直观的认知。比如在翻译月饼时,可将其直译为moon cake,但是为了西方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月饼的文化内涵,可将其翻译为“cake for missing families and friends”。在使用增译法时要注意语言和语义的完整性,如果句子完整,在文化含义方面没有差异,就不应过多使用增译法。

文旅背景相承的减译法

旅游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文化触达旅游者的途径。减译法在翻译中是一种常见的精简和压缩语段的方法,在不改变原文语义的基础上,省略原文中部分语句或者文字,使语篇简洁明了。汉语中无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如“If you give him an inch, he will take a mile”,使用减译法,可以将其翻译为“得寸进尺”,翻译中省略了作主语的代词,作宾语的代词和连句中的“if”。使用减译法翻译后,既没有改变原文内容,也使得译文更加简洁。再比如,“She looks beautiful and elegant” ,汉语直接翻译为“她看起来美丽优雅”,省略了连词“and”,使得译文更加通顺。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语言孕育于文化之中。中西方由于历史形成、地理位置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旅游英语翻译作为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桥梁,是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译者不应拘泥于简单的信息传达层面,更应该深谙东、西两种文化,明确东西方在思维模式、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等层面的差异(中文委婉含蓄、讲究意境氛围之美,英文直接明了、强调表词达意),要能够以文旅融合视角解码出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深意,灵活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完整准确地翻译出更加原汁原味的译文,使得中西方相互理解能够更加简明、高效。最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桂平.旅游英语翻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作用分析[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06):50-52.

[2]武利平.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策略探究[J].现代英语,2020(08):64-66.

[3]沈麟.探析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及其语言体现[J].语文建设,2013(18):57-58.

[4]左依娇.基于跨文化视角的旅游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4):129-130.

[5]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03):82-88.

[6]曾志新.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4):199-201.

[7]沈凌波,焦丹.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106-108.

[8]陆建平,简庆闽.旅游英语中语用失误例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09):23-25.

[9]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2008,(05):111-1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