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周婧
自古以来,酒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酒,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涉及到礼法制度、社交宴请等多个领域。乡饮酒礼是礼法制度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古代之礼虽历史悠久、纷繁复杂,但对现代人们的行为有着启示作用。古为今用,在社会生活中“礼”依旧可以指引人们的行为。
礼仪制度从周代制定开始,至今已流传千年,并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规则。现今,我们的言行举止也要必须符合“礼”的要求才能被社会公共所认可。按照《周礼》所述,“五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乡饮酒礼是特别为规范饮酒的特殊礼仪,是为了让参与者饮酒适当,增进鄰里情感,同时进行联系沟通的平台。参与者具有广泛性,既包括上层统治阶级,也有下层民众阶级。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乡饮酒的聚会,并通过这个平台对人们进行礼政教育。在古代中国,乡饮酒礼的教育功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也是其长久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
乡饮酒礼的仪式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此看出礼是与祭祀相关而衍生的。殷商时期的饮酒礼是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出现的。后来,商王举行饮酒仪式以奖励功臣。饮酒仪式开始独立于祭祀活动,并具有固定的饮酒仪式。“乡”字在《说文解字》解释为:“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乡是远离都城的地方,但是也有着不少百姓的居住的邑地,这是在行政规划上的划分。《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提出友爱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相互亲和,共同扶持。“乡饮酒礼”也就是同乡之人一起群聚饮酒。同时也寓意了乡邻之间的友善。
“礼”,在大多数时候是与“繁文缛节”相联系的。提到礼,就是各种程序,各种规矩,各种限制。现今,跟普通的聚会相比,乡饮酒礼的仪式确实是十分繁琐的,但是繁琐中却十分稳定。它包括谋宾、迎宾、献宾、乐宾、旅酬、无算爵无算乐、宾返拜等程序。饮酒仪式的全部完成,才能体现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礼遇。具体内容为谋宾:思考宴请哪些人。是由乡中管理者和德高望重的人思考哪些人来参加,参加的宾客,按照层级和重要性分为三类宾、介(陪宾)和众宾;迎宾:官员的辅佐者,来迎接宾客;献宾:宴会开始时,进酒也随之开始。主人要先向宾进酒,称为“献”,宾需要给主人回酒,称为“酢”,随后主人自饮一杯后再次劝宾饮酒称为“酬”,一“献”、一“酢”、一“酬”就是完整的“一献之礼的”程序;乐宾:宴会期间,要请乐师演奏乐曲;旅酬: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之后众宾们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有序饮酒;无算爵、无算乐:主宾之间继续喝酒,以喝醉为结束,同时乐工们要继续奏乐。《尚书大传》中说:“不醉而出,是不亲也;醉而不出,是渫宗也。”客人没有喝醉而离开,是与主人不亲,是主人没有尽到地主之谊,但是如果客人已经喝醉却还在继续喝酒,却不离开。认定为对主人的不尊敬;宾拜返:宴会结束后,宾客返回,但是第二天宾客需要上门答谢主人。至此步骤完结,是完整的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步骤纷繁复杂,但却有序。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礼”的内涵。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符合“礼”要求,而且使饮酒变得很有节制。参与宴会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一种有情、有礼的氛围。
乡饮酒礼的功能
在乡饮酒礼中,饮酒仪式的目的不仅仅是群聚饮食,而是通过“有礼有乐”的聚会,加强道德规范,维护贵族的权力的规制作用。“礼”的最核心内涵是“亲与尊”。在乡饮酒礼的谋宾程序中:宾客分成宾、介、众宾等三个不同的分类,其所对应的礼遇也是不同的标准。等级制度的背后是权力的构成。封建礼制下,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身份标签,每一个任何在礼制社会中生存就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乡饮酒礼在周礼中承担着将等级制度落实并维护的功能。乡饮酒礼在等级制度中权力的构成要素,如年龄、官职、血缘关系等,都在生活中的宴请里表现出来。是否违礼,是否违背礼教所设定的社会秩序是衡量罪与非罪的标准,“ 出礼则入刑”打破礼的规制,将受到刑法的处罚。礼与法相辅相成,以此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从《尚书》等文献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君王大都勤于朝政,不擅饮酒。即使在喝酒时,他们也会非常克制,没有过度饮酒。但是商纣王却沉溺在大量饮酒之中,生活靡费,不思朝政,最终灭国。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进一步规范了饮酒礼仪,《尚书·无逸》中,“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不能模仿商纣王的行为,把酗酒当作美德。在乡饮酒礼的行为规范中树立了饮酒的道德,这是对统治阶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治阶级喝醉了,就会耽误政务,更为严重会走上商纣王的灭国之路,西周的统治者绝对要杜绝。在乡饮酒中强调饮酒仪式的礼,可以使人们饮酒更加有序,树立饮酒时的美德,从而确保人民的安宁祥和。
周代,由乡中大夫和县先生根据学子们的表现优异程度进行排名,依次定为上宾,然后为介,然后是众宾,之后再举行饮酒仪式。推崇优秀的人为重要的宾客,是以表示尊重。展现出乡饮酒礼的敬重贤者。乡饮酒礼也在考察学子们的德行与礼仪。其中的饮酒环节,在一献之礼中,宾、介等可用这个酒礼,展示自己经过三年学习,以证实自身已掌握了出仕的能力。乡饮酒礼还具有尊重老者的意义。《礼记》曰:“乡饮宴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岁年纪之人才能够坐在席上,而五十多岁的年纪之人则站立或到一旁服侍,听从差遣,借此而表现对于长辈的敬重。从乡饮酒礼中,揭示出了根据年岁长幼而建立的社会秩序,并借此向在当地履行这些仪式活动的平民百姓,传递出了赡养、尊老的道德,而这些赡养、尊老风俗的建立,则就是要培养平民百姓孝悌的美德与思想。
乡饮酒礼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迅速变化,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正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无论是为了完成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还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都需要有道德的标准进行维系。孝悌不仅是人类血统与亲缘关系的一个表征,其在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大影响。家是最小单位的国,国是由千万家汇聚而成,家对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古人非常重视尊老的风尚,甚至通过在乡饮酒礼的仪式,用相应的仪式确定下来。现今,重新推广乡饮酒礼,能让人们在礼仪仪式之中,感受尊老敬老的思想,从而不断内化,产生精神的原动力,进而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老者是为国和家做出贡献的人,倡导尊老敬老,即倡导不忘根、知恩报恩的社会风尚。
现在的集体饮酒活动,依然是是由邀请者自己作为聚会活动的主角,也有着尊贤与尚齿的主题。但今天的酒礼中还有某些不合理之处。现在的酒桌上,劝酒,十分严重。劝酒,只是为要喝醉,彰显酒量。喝酒仿佛只是为喝酒而喝酒,或想用酒来消愁。关于饮酒之中情感交流的意义,大家都忽略了。在规范酒桌礼仪,现代完全可以学习古代乡饮酒礼的规定,进行旅酬。在主人先献宾、酬宾以后,主人并不是按顺序给宾献酒,而是先从宾起,按顺序从主要至次要旅酬。这样,也防止了宾客因过度喝酒而造成烂醉的情形。
现在的法律法规中也明文规定,如果过度劝酒并造成严重事故的,劝饮者须负承担责任。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解决手段,但解决问题也可以尝试温和的方式,乡饮酒礼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些酒桌风俗。乡饮酒之中的“一献之礼”一“献”、一“酢”、一“酬”,虽然是三个敬酒的步骤,其中主宾之间的仪式看似特别多,但喝酒时的速度却特别慢,宾主喝酒时间都不多,这样既关照了许多宾客,同时也增进了情谊,也不会过度饮酒。
现今,大多数酒会都有一个严重问题,聚会时间过长,喝酒时间也过长,甚至还有通宵的情况。这样的现象是十分不好的。酒会的参与人都会出现疲惫状态,对健康也极具危害性。对于这一现象的改善也可以参考乡饮酒礼。《礼记·乡饮酒义》:“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饮酒不能影响朝政。晚上饮酒也不能过多占尽夜晚的时间。这虽然是对统治者而言的,但是对于普通民众也应该借鉴适用。可以饮酒但是不能过多地占用时间。例如,中午喝酒不允许耽误午休,晚上喝酒不允许超出九点之类。通过时间的控制,规范酒桌礼仪。
礼,为社会上公认的合乎标准的行为。有礼的行为,便是正确的行为。如果单就行为准则的这方面来说,礼与法无异,那么法律也只是一个行为准则。礼和法最大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维护规则的能力,因为法制是依靠国家的权力而实施的,而礼是不断依托传统经验而延续的。礼在传统中不断融合,把前人所用来处理问题的方法继承下来成为现今自己的生活指南。尽管时过境迁,今天的社会也早已不同往日,不过,这种仪式还具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因此,乡饮酒礼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刻,应该发挥出它深刻的意义。
基金项目: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創新项目《乡饮酒礼的法律分析》;项目编号:04M2021117。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