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李嘉宁
城市仿古街区是一座城市在一定时间空间上的缩影,它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文化内涵,现如今也起到了满足人们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的作用。营口市在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即深入挖掘营口历史文脉资源,不断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关联和协调发展。“商旅文”深度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此视角下,以辽河老街历史街区为例,探究其形态、文态、业态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对策建议,旨在为中小型城市的仿古街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塑造典型。
仿古街区是真实的、部分的历史遗迹叠加现代社会加工的综合文化产物,它一般依托当地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地选址,对遗存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以还原历史街区风貌,并赋予适宜的主题场景和文化活动,勾起人们心中的“怀旧情节”。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里,仿古街区为人们营造出了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购物消费为一体的环境,也给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近年来,仿古街区建设已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取得了旧区开发改造和功能置换上的巨大成功,成为时尚休闲消费集聚地和城市的大客厅,如北京的什刹海、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豫园老街、西安曲江新城、成都锦里、哈尔滨中央大街等。中小城市也紧随热潮相继复制模仿打造当地的仿古街区,但由于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部分仿古街区重建古建筑只为炒作概念,商业旅游文化之间结构混乱、比例失衡,无法产生联动和波及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因而,如何吸取大城市优秀的仿古街区经验,如何打造适宜的中小型城市仿古街区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营口辽河老街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全力打造的一条以深厚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为发展主线的步行商业街。老街位于辽宁省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整个街区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营口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城市,辽河老街是营口的发祥地,是我国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的缩影,是探究营口城建史及城建特色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东北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百年商铺博物馆。辽河老街是营口这座城市的符号,是这个城市的缩影,体现着城市的底蕴。
辽河老街现存问题
伴随着如今都市生活的节奏感,辽河老街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吸引着外地游客的到访。 但由于改造时间较为仓促等原因,其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文化遗迹挖掘不够充分,产业经济不够有活力,始终存有一定的问题。
历史建筑群修复不完整,形态雷同、千篇一律。辽河老街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开埠口岸,其建筑群体整体风貌的保存可以作为研究东北近代化过程的重要活标本。在建筑改造方面,西大庙与老爷阁分别位于老街东西两端,是老街历史发展脉络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然而前者被忽视,后者被拆除,失去了部分的文化记忆。改造过程本着统一规划的原则,被认为“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均被清除。实际上,这些建筑并非毫无价值,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使用体现着时代的进程,也正是风格的杂糅见证了那时局动荡的年代。随着这些建筑的拆除,遗存下来的建筑多为独栋,原有的风貌也不复存在了。在新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使用过多的仿古元素反而适得其反,建筑形态雷同,风貌千篇一律,非专业人士并不能分辨出新古建筑的区别,失去了差异性。尤其是建筑在经商家租赁后,为迎合商业需求,建筑被自行改造外观,不仅使文化遗迹失去了保护,整体的老街风貌也杂乱无章。
文化内涵特性模糊,文创资源单调。包括辽河老街在内的中小城市仿古街区在改造时期由于时间成本过高以及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打造仿古街区时未能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特性,最初具有生命力的建筑形态变得空洞无序,商业与文化被生生地割裂分离,仿古街区恰恰失去了它最需要发展和弘扬的东西。辽河老街曾为开埠通商的商业街,原始的商号如“瑞昌成”“东记银号”“兴茂福”等大多为银行、药铺、雜货铺等,经营项目普遍集中。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对茶馆、戏院、影楼、工艺品店等进行招商。在打造展览馆、陈列馆时,设计风格千篇一律、同质同构性严重,加之其他外来商家的入住,甚至与其文化内涵毫不相符的景观陆续成为网红打卡地,造成群众的审美疲劳。相反,对一些适应老街这种特殊的港口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的文化创意型产业的引进却较为缺乏,文创资源单调,导致了辽河老街这样特殊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鲜为人知。
产业形态规划不够合理,联动性较差。辽河老街的发展方向是延续百年商贾繁盛,依托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成为集经济发展、旅游休闲、文化研究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街。可真正走入辽河老街后就会发现,浓厚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旅游休闲的雅致变成了购物消费的欲望,倾心打造的文化特色也被现代商家的营销气势冲击得荡然无存。经实地调查得知,除特殊节日或文化活动的举办,具有旅游参观性和文化服务性的门店游客参与性并不强,而那些人流拥挤的店铺,类型也大同小异,仅为规模数量的不同,最受欢迎的却是引进的掺杂其中的小吃摊位,整个老街的业态比例十分失调。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餐饮购物类商家以及网红店铺正逐渐取代一些经营不良的文创型铺面。如此恶性循环,前期产业形态规划时设计的不合理,各功能分区的不明确,加之未充分吸收市场的科学调研,导致各产业之间比例失衡更加严重,“商旅文”的联动发展恐将转为餐饮美食一家独大,历史文化名街的名片也恐被现代商业的巨口所吞噬。
辽河老街“三态合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现如今,仿古街区的繁荣发展促使着辽河老街加快革新的脚步。针对辽河老街的发展路径,以“三态合一”的方式,将形态、文态、业态紧密融合,最大程度地有机整合各类资源,提出如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重新整合产业形态,合理规划功能布局。仿古街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业街,属于特色商业街,它也具有商业街的一般特点,即功能全、业态多、分工细、环境美、服务优、规划科学。与传统商业街不同的是,仿古街区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作为依托,兼具弘扬传递文化的功能。因此,仿古街区的开发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各类功能布局是否合理,各类产业形态是否平衡,所承担的各种职能是否发挥成效。
辽河老街的基础设施较好,具备发展商业、旅游、文化活动的环境条件。在对其优化发展中,首要的就是打造明确的功能分区,将旅游文化体验、餐饮休闲娱乐、商品购物消费形成较为集中统一的空间区域,使得三者既划分细致,又相辅相成,各区域润物细无声地融合在辽河老街整体的沉浸式的历史风貌中。在调整业态比例上,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调整各产业的结构比例,兼顾商业利益收入与游客体验满意度,可参考借鉴成功仿古街区的案例和经验进行改进,形成适合当地区域发展的量身定制的形式。其次,在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可提供优惠便利条件,刺激新鲜活力注入的同时也要严格把控各产业入驻的标准,对一些起到负面影响的商铺予以警示,打造发育良好、产业平衡、质量卓越的仿古街区。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配套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作为旅游景区,对于诸如垃圾桶、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建设也应在优化改造的考虑范围内,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老街的长远发展。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名街。弘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延续,也是一个优秀民族进步的必然。辽河老街背靠渡口的地理优势,使营口的口岸贸易首先在此兴起。曾经的老街客商云集,店铺林立,1861年正式开港后,国内富商更是咸集于此,西方各国商人纷至沓来,老街上华洋同处,中外并陈,商号林立,贸易聚兴。北方港口文化和民族工商业应成为辽河老街深入挖掘的特殊文化内涵。
走进老街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街边陈列着的巨大海锚还是仿古的商贩人物雕像以及遗存商号门前的木牌介绍都在尽力地去还原和诉说百年前这里繁荣兴盛的画面。沉浸式的体验感固然十分重要,科学有序更加真实充满逻辑的展览馆则可以迅速提升人们的代入感。因此,打造“老街记忆”这种形式的城市印象馆能够加深人们的主观感受,文化内涵的培育和弘扬也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在整个街区的细节上可以运用更多的建筑符号和设施烘托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辅助提高沉浸式的体验,对于一些混淆的建筑风格和与历史文化不相符的标志要进行合理分区,以免造成理解性的误区。如今,现代技术的手段如多媒体音像、虚拟现实等应用若投入到辽河老街的实体文化塑造上,可以使得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得到进一步的放大。此外,搭建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加强文化内涵的渗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既有助于人们对相关景区信息和文化活动举办的实时掌控也有助于辽河老街仿古街区规范性的提升。
顺应时代趋势,助力夜经济发展。白天的工作生活快节奏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大多集中在晚间。城市背景下的夜经济相当繁荣,夜经济早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一种趋势。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夜经济是在一定空间区域、人类活动和传统习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辽河老街商贾文化有着百年历史,当地传统文化遗产丰富,沿海饮食习惯极具特色,夜间往来客流量大,理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助力街区内夜经济的发展。
在培育打造辽河老街夜经济时,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始终要以文化背景为依托,分清主次,发展充满特色文化的老街夜经济,以保障良性发展,避免落入商业化的俗套。老街夜市要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不仅要有文化元素作为支撑,同时也要与餐饮、娱乐等融为一体,起吸附作用。在文化设计部分,可以精心打造还原老街的夜游线路,做到既有看点,又有亮点,游览过程中体验辽河老街的风情并增添购物欲望;在休闲娱乐部分,茶馆的评书相声,戏台的戏曲演出,传统节日的活动以及民间艺人的街头表演均可增加当地居民及游客的互动和参与度,营造起夜经济的火热气氛;在餐饮美食部分,特色小吃街的打造一定要注意规模和连接性,切忌分散布局,同类集聚,种类单调,卫生混乱。夜经济的打造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也需要每一名商家和游览者的共同努力。辽河老街夜经济的繁荣,對于提升营口城市文化品质有着重要的推广和载体 意义。
作为城市新地标和文化集聚区,城市仿古街区给予都市人一个新颖的休憩地和放松场所,让人们有一个缓和都市压力、获取文化气息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和谐意义。营口辽河老街作为中小型城市中仿古街区的案例之一,在“商旅文”融合的背景下,应当不断地进行自我挖掘、自我革新,吸取成功街区的经验,叠加特色创意的提升,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文化与经济共存。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