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唐安
时间回溯到2000年,整个世界还沉浸在对新世纪的憧憬之中。10月,波兰华沙,第十四届弗雷德里克·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席上,“钢琴女王”阿格里奇被一曲《肖邦第一协奏曲》打动了。事后公布的比赛结果证明,被打动并非仅仅她一人: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中国钢琴选手李云迪毫无争议地捧走了大赛金奖。
这是一个大冷门,在此之前的整整两届(共计10年时间),大赛冠军一直空缺,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冠军的比赛会极大地影响其传播度,然而质疑声没有让评委动摇——这就是肖赛的传统,绝不妥协。在巨大悬念之后摘取桂冠,迎接李云迪的是聚集了15年的光环,和同样聚集了15年的审视。而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媒体形容他:干净,纯粹,得体,优雅。评委们评价他的演奏:无造作,无过度沉溺于情感表达,清爽利落。
在新世纪开启的第一年,李云迪打破了15年的沉寂,肖赛产生了它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李云迪与肖邦①之间有一种缘分。从获奖那一刻直到今天,时光荏苒16年,他一步一步地,更深地去探索关于肖邦的一切,像是要清楚地把握住一片光影,透过这把握,而呼吸它,成为它,再次唤醒它。时空不是阻隔,反而滤掉了多余的信息,灵魂彼此靠近,肖邦成为李云迪最密切的心灵对话者,而李云迪,正在成为肖邦的精神传递者。
33岁的叠韵
时间再回溯到1830年11月。月初,20岁的肖邦带着朋友们赠送的一杯泥土离开华沙,去法国求学。月末,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独立起义。焦急万分的肖邦被友人劝阻,没能返回波兰参加斗争。一年后起义失败,肖邦也永远地离开了祖国,后半生一直漂在法国巴黎。
法国人贝尔纳·加沃蒂在《肖邦传》中有这样的描写:“他在巴黎和在上流社会最走红的时候,对华沙的回忆仍能让他流泪。‘挚爱之城华沙的形象,民族特色的节奏,舞曲,活力四射和思乡情绪纠结在一起,忧愁感伤之后,会有突然而至的激情澎湃,这一切幻象都在音乐中凝固而永垂不朽。有时,通过一首练习曲,一首谐谑曲,一首波罗乃兹来发泄内心的风暴,体现仇恨和复仇之心。他的音乐不断刻画出艺术家的多面性,这个由波兰人和巴黎人综合而成的艺术家的矛盾形象。”
正是从这时到1843年的十年间,肖邦写出了他最成熟和复杂的四首叙事曲②:G小调第一叙事曲(1831-1835年间)、F大调第二叙事曲(1839年,为舒曼而作),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1841年),F小调第四叙事曲(1842-1843年间)。33岁的肖邦,将第四叙事曲引入变奏曲概念,形成混合曲式,成为其中篇幅最长、结构最精妙、技术最具挑战的一首。肖邦体质虚弱,性情敏感,自1842年起健康状况更是急遽恶化,这些是接近他人生落幕的作品,音乐感受错综复杂。
2000年肖赛夺冠后,李云迪保持着每年一张专辑,每年国内30+场、全球100+场演出的工作频率。这种勤勉不亚于肖邦的自律。2016年2月,李云迪推出了最新专辑《肖邦·叙事曲》,此时的他刚好33岁,走到了和肖邦创作叙事曲时一样的年龄。这意味着心智,身体,情感,阅历都走到了最接近的对话点。
李云迪从小成长于父母呵护、家庭监管和师长关爱之中。品读他早年的成功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相当多家庭意志,从贯彻执行到最终胜利,李云迪的成长显现出按部就班的纯净和抽象,却似乎缺少了恣意、任性、野蛮和试错的过程。
30岁之后,关于李云迪的“话题”忽然多了起来。“总要学会独立的”,他曾说。过度曝光的明星生活,不得不面对众多的评判。夺冠15年后成为“肖赛史上最年轻的评委”,他可以拒绝娱乐方向,但是无法拒绝大众对明星的娱乐化。
现时,坐在记者面前的李云迪已然非常懂得克制,在个性的显露和隐藏中,他从容不迫。他已经是一个说话没有锋芒,没有棱角,谈吐中绝不表现出个人色彩的职业艺术家。他的回答,多少像是精确的程序给出的答案——无懈可击。但即使这样谨慎,他也仍然靠丰富的阅历、修养、眼界来侃侃而谈,正如他的钢琴技巧一样,讲究多方的协同和平衡,在无懈可击的表达中,传递着他希望世人去了解的:不是李云迪,而是钢琴,是肖邦通过音符写出,又在琴键上触摸到的那个李云迪。
“叙事曲应该是肖邦最成熟的作品。肖邦的叙事曲非常能体现肖邦的特色,它囊括了肖邦音乐最重要的元素,可以说是最具说服力的。”李云迪说,现在演奏肖邦的叙事曲是一个好的时间,是一个好的状态。“年轻的时候技术可以做到,但音乐理解和情绪都达不到,对于旋律的伸缩和音色的处理都会薄弱一些。”
他把艺术家的内在真实看作是艺术之本。是否能真的感受到作者本人与作品的灵魂,或许就是关键。理解肖邦作品,李云迪最看重的首要是感情,然后是理性的控制,“感性是肖邦音乐的灵魂,他的创作来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是钢琴诗人”。
诗意的形成
“他的整个外表让人想到那些牵牛花,艳丽的花朵在极其纤细的茎蔓上摇摆,可茎蔓看上去是如此的脆弱,最微小的触碰都会将它们折断。”这是李斯特对肖邦的描述。
肖邦的众多标签中,诗意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钢琴诗人”、“诗意天才”、“为民族性加上诗意”、“他用诗意区分了自己与其他音乐家。”在李云迪看来,诗意、对情感的诉说也正是他所擅长的,这是他与肖邦非常接近的特点。
肖邦虽然身处浪漫主义兴起的时候③,但他受到的音乐训练更偏向于古典,与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的传统一脉相承。他曾说巴赫和莫扎特直接塑造了他的音乐形态。另外,他也受到波兰民间音乐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他的风格的典型特征是从歌唱中吸取的装饰音,他的旋律线中有丰富的波兰民族音乐范式和特征。
现存的230多部肖邦作品主要包括:协奏曲2首、三重奏、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大部分都为钢琴独奏。
除了十八世纪的古典作品和意大利歌剧,肖邦几乎什么都不碰,“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如此难以相处和爱挑剔”。
世人眼中的“缺点”在李云迪眼中却是可贵的特性。那个时代,很多作曲家都是“多面手”,广泛涉猎歌剧、交响乐……肖邦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于钢琴创作。“这是很难得的。”李云迪感叹。
李云迪对于肖邦的专注如同肖邦对钢琴曲的专注。会不会因此受到限制?这个问题他被问过很多次。他的答案是:肖邦的作品太丰富了,每一个类型又有不同的气质和状态,比如谐谑重变化和色彩,波兰舞曲体现英雄气质,而叙事曲更偏诗意。掌握越多的作品对肖邦的认识就越深入,远远没有穷尽之感。肖邦通过钢琴来完成自己,李云迪通过肖邦来完成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确没有必要再让我们关心他的个性,他的故事,他的私生活。他不想说的,也都通过肖邦而演绎、投射了出来。只不过那都是些感性的音符、抽象的力度变化,以及理性的乐理逻辑,不再有娱乐世界想要消费的明星。
渐渐地,李云迪开始收集肖邦的手稿,“因为都是手写,肯定是有情绪的,这些可以从他字里行间的笔墨中感受到。可以更直接地分析他对作品的想法”。虽然也弹奏李斯特、贝多芬、舒曼,但肖邦始终是李云迪最深入最持续的同行者。那么对肖邦的演奏中,李云迪是不是也留下了自己的手迹、情绪和人生呢?
其实,李云迪的本性中充满热情,和忧郁的肖邦颇有差异。那么,他的诗意是如何形成的?他说 “常年的专注会形成纯粹的气质。而且肖邦音乐对音色的要求极高,音色并不是纯技巧性的,它包括对声音的想象,对声音质感的要求。这都是对诗意和优美的追求”。
回望成名以来的16年,李云迪越来越少谈自己,像是要把自己也变成一首钢琴曲,精确、严密,然而也充满细节,在微妙的变化中拉开张力,形成一个王国,一个宇宙,让那些懂得阅读笔迹的人在其中翱翔。李云迪的诗意不是狂放的外表,而是专注,离开音乐,他宁肯什么都不谈。与其说他越来越像一个成熟的明星,不如说,他的诗意越来越凝练,越纯粹了。
对古典的聆听
肖邦生活的年代,是音乐受文学启发,并与其它姊妹艺术形式(如戏剧、绘画、舞蹈等)结合的时代。肖邦开创了钢琴“叙事曲”形式④,或许是某部歌剧里所运用的叙事情节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例如,1831年梅耶贝尔获得巨大成功的歌剧《恶魔罗伯特》开始部分,游呤诗人那带有说明性的叙事曲“Jadis réganit en Normandie”。虽然如此,他对形式的考虑仍是非常古典主义的,音乐结构依然以奏鸣曲式为主要框架。
李云迪认为演奏肖邦的叙事曲是个挑战,“音色、技巧、结构,肖邦的变化特别大,需要综合和平衡很多因素,是复杂的处理过程。随时都在调整。比如说,贝多芬的协奏曲或者奏鸣曲是比较固定的,结构变化不是太复杂(他晚期的一些作品除外)。但肖邦的音色处理会很费时间。叙事曲是肖邦的成熟作品里面难度最大的,需要不停地寻找音色的可能性。此前已经有很多经典的演奏版本,节奏、风格可参考的太多了,没有太多可突破的空间。只有音色上面有最大的可塑性”。
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它不是纯技巧性的,它包括对声音的想象,对声音质感的要求。它是让音乐更诗意、更优美的一个技术环节。”就像不同时代的绘画、设计、广告,有着不同的色彩风尚,人们对音色的偏爱,也随着时代而变化,每个演奏者,更是将自己的生命直接投射到音色中去:脏一点、干净一点、亮一点、软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肖邦。
对于没有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普罗大众来说,欣赏肖邦叙事曲也堪称是一种挑战。李云迪的建议是:放轻松。古典音乐在古典年代里也是流行歌曲,如同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使用更迭一样。怎么去熟悉一种过去年代的语言呢?多听,慢慢感受,就明白了。不要用听得懂听不懂去衡量,音乐终究是声音的传递,是很直接的感受,“音乐说到底是人性的,除了技巧是理性和死板的,而人性是共通的。”
李云迪讲述了他处理一段音乐的过程,先有一个画面,有一个意境,找到情绪和音色,再去用技术落实。那么,体验一下他为四首叙事曲给出的画面,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导赏:
第一首的开场像是一个“宣言”,之后慢的旋律都是在陈述,在讲故事,有很浓重的怀旧情绪,它的结构和情绪是最丰富的,具有张力。
第二首充满想象力,一开始出来的旋律是悠远的,像在一个夜晚,在湖边看到远处朦朦胧胧的一些景色,听到一点点钟声的回音,这是主题的引子,再加上狂风暴雨的主题部分,第二首就是一个纯粹的情绪的象征,右手快速的音型加上左手八度的情绪。
第三首是舞曲,它有三拍子的优雅的舞曲,中间不停地变化最后达到高潮部分。
第四首是最复杂的一首,也是最成熟的一首,它具有歌剧性,歌唱性,它包括了肖邦最精华的音乐特性,特别是它的旋律性还有复调的变化,结束部分复杂的技巧带着强烈的情绪。
这四首每首都是一个整体,情绪的饱和度都很强,需要费很大心力去演奏,这是与演奏其他古典作品所不同的体验。李云迪说,如果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奏全部四首是很累的,虽然加起来时间只有40分钟,但比演奏其它乐曲要累很多。
李云迪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钢琴演奏大师,现在的他在钢琴演奏事业之外,开始向钢琴的普及教育倾斜时间和精力。
他对孩子们的音乐教育有很明确的目标:一是懂欣赏,二是达到基础演奏标准。让孩子们都喜欢古典音乐,他特别补充说:还不能用“热爱”这个词,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它发展成职业,但不妨达到一个基础演奏标准。学习音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这会给孩子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思维逻辑,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做其他事情也是有益的。
谈到练琴,李云迪的看法是练琴不光练手指,还要练情感,练对音乐的理解,对音符以外的故事的想象力。以第二叙事曲的开头几个单音的重复为例,处理时需要场景的联想,可能是对说话语速的联想,对情绪或音色的认识,对设定的氛围的感知,然后才是节奏和技巧,“小孩弹琴有技术但容易没音乐,因为他没有体验。情感加想象力加技术才是完整的体现。”
他希望未来十年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一些实事,同时也用上这些年他积累的经验,包括他自己从音乐和人生中得到的感悟和思考。
Q&A
Q: 这次演奏肖邦叙事曲,最大的提升来自什么方面?
A: 把叙事曲当成一个整体来演奏。随着演奏肖邦作品的增多,对单个作品的特殊语言的把握就会更丰富。作曲家的每部作品是独立的,但也是相通的,了解全部作品以后,能更好地掌握单一作品的相对性,它的独特气质。
Q: 录音前会不会参考一些经典版本?
A: 录音前不会,但是平时会有一些积累,参考也只能听听他们诠释的风格感受,细节还是得靠自己的演奏,包括音色,情绪,乐句,声音的平衡。尤其是第四叙事曲,它的成熟和复杂已经相当于奏鸣曲的格局了。变化,枝节,发展都是非常丰富的。
Q: 随着年龄增长,你对音乐的理解有些什么变化?
A: 不同年龄阶段关注的重点不一样,现在注重结构,就是更理性一些的掌控,年轻的时候给予更多的是情绪,现在会注重比例,空间,状态。
Q: 有时有充分的练习和准备但还是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怎么办?
A:这是一个瓶颈。突破是需要时间的。时间是很重要的,有可能是时间还不够。
Q: 在录音之前这个曲子弹了多久?
A : 已经在中国和日本巡演过,所以已经在演出阶段了。
Q: 每次正式演出和录音的中间有即兴的成分吗?
A: 即兴的是情绪。练习只是你和乐曲之间的一个关系,是一个理性的状态,但演出有观众,会有一种互动。在录音的过程中会更理性一些,要求更严格,会用示范的标准来要求。在音乐会中情绪会更释放,因为会有现场的效果,是自我的表达,会更个性化。
Q: 为什么录音中会有你的呼吸声?
A: 以前会刻意消除一些呼吸声,但这也是正常的,尤其像叙事曲这种作品,乐句长,感情投入有要求,身体会有自然的反应。
Q: 演出前怎么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A: 身体状态对演奏的干扰是很直接的,要保证好的休息,在巡演过程中除了练习就是保证好的休息,比如晚上演出下午一定要睡觉,要保证2-3个小时的睡眠,如果有时差你不想休息,可是你要强制休息,不然晚上的状态达不到,身体机能调动不了,你是无法控制的。演奏对身体的状态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Q:一直以来你都保持着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未来依然会如此高产吗?
A: 在世界音乐的概念当中,独奏作品是演完就不能再演的了——你准备了一套独奏曲,今年在卡内基音乐厅弹完了,十年之内是不能再弹这个作品的,明年你得准备另外的曲目。协奏曲却是可以反复不停演奏的,换一个乐团、换一个人弹奏,准备十首曲目弹它十年都没有问题。只是换不同的合作方再合作罢了。但是独奏代表个人艺术的发展,会很辛苦。
准备作品需要花很多时间:有人五年准备一个作品,只弹一套,甚至于只是以前的作品再重新演奏;大部分人是三年一个作品;我在想是不是接下来慢一点,有没有必要一年一套作品?以前是因为每年要出一张唱片,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巡演,所以要拿出全新的作品。其实真正的职业要求中没有规定说一年就要拿出一个全新作品的,可以准备两年三年,把它准备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