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张敏新
(赤峰市红山区西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蒙古赤峰 024000)
水土保持的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涵盖了地理学、经济学、农学、水利学等多方面知识,也和城建、林业、水利等部门有着密切联系。想要提升江河治理、水环境保护水平,必须要将水土保持作为重要抓手,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作为农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首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但从传统水利工程项目来看,会更加注重避水害、兴水利,无论是在初期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施工、养护环节,都并未考虑到生态、水资源保护方面,对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生态水利应运而生。为此,本文对生态水利的内涵和水土保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的相关对策。
生态水利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发展的不同时期,关于生态水利方面的研究也有所差异。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可以得知,生态水利的内涵大致包括这几个方面。
(1)注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生态景观的维护与修复,是以水利工程为特定对象的,利用水利、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合理规划设计水利项目,尽可能减少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2)无论是水资源的开发、保护还是管理和利用,都要采取特定的措施,遵循因地制宜的主要原则。应重视资源的接力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3)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应兼顾人类社会需求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人们需求而牺牲和破坏水环境。
(4)在生态水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维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结构与基本功能,营造健康的水环境,重视河道、湖泊、堤岸的生态环境治理。
(5)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的有效结合与统一[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生态水利不仅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意识形态,在落实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将该思想观念贯穿水利项目设计、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2)生态水利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并不是单纯的水利工程,而是包含一切水事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本着问题导向原则,深入分析各方面存在的不足,补齐短板,提升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3)在生态水利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将目光聚焦于江河湖水系,而是要从宏观角度来看待问题。即把流域看作整体,并关注其上游、下游情况,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等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把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主要目标。
不同时期生态水利的内涵都会有一定差异,关于生态水利内涵的研究也正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意识到生态水利的重要意义,根据目前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针对性地解决对策,充分发挥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水土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生长之本,水与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这两种基本物质,而如果水土要素不协调,就会造成水土流失,这也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状况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水土流失也逐渐成为很多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阻碍。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工作内容,考虑到水土关系的脆弱性、基础性特点,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理工作难度。自古以来就有“平治水土”的说法,现代也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相关理念,水土保持一直都是人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调解水土要素矛盾,加大防护力度,是提升治理效果的关键。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大多是人为破坏引起的,因此也要通过人为的干预来起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另一方面,要保持“融洽”的水土关系,加大保护力度,尽可能采用生态治理方法,确保水土资源能够持续性地利用。加强水域上游、下游的关注,本着一体化治理原则,扩大治理范围,从而提升治理工作成效[2]。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是目前赤峰市红山区水环境治理方面比较突出的4个方面:
(1)“水多”。并不代表该地区淡水资源量多,而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水土保持的主要原理在于人工种植相应的树木或改良土壤结构,在人工降雨的应用下,土壤水源涵养量将会大大提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稍微改变地形,起到拦截雨水径流的作用,延缓雨水流出时间,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还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水利工程规模大小,合理设置防排水系统、蓄水系统等,将自然降水引流到相应的设施中。通过合理应用水土保持方式,可实现江河湖库的削洪减峰,以免发生洪涝灾害。
(2)“水少”。即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干旱灾害频繁发生,赤峰市红山区即是如此。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可通过种植植被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其蓄水能力;大规模栽培植被,也可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在双重作用下,季节性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可设置水塘、水函等设施,在降水量较为充沛的季节可收集雨水,以便在枯水期使用。
(3)“水脏”。即水质严重受损,水环境恶化严重,重金属含量高,不能直接饮用,不可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赤峰市红山区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工厂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增,虽然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在水土保持中,要明确造成“水脏”的原因,在农作物栽培和生长过程中,氮、磷、钾等都能够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由于水土流失是面源污染的主要载体,将水土资源保持在陆域上,就自然切断了入水污染物的来源。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可加大引导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天然肥料,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可在耕地附近设置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等,将水土流失防治与面源污染治理进行有效结合。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工厂的污水排放,检测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达到排放标准之后的废水才可排放,对违反纪律的予以严厉处罚。
(4)“水浑”。即水资源中含泥量、含沙量严重超标,可采用建设水利工程、大力发展耕作、种植树木等方式,强调原位固土保土效益,以免土壤资源的来回搬运[3]。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将其作为水土保持的重要工作方针。在地方水土保持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赤峰市红山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理手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小流域综合治理方式就被提出,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该方法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即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山、水、田、林、湖、草进行统一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比如修建沟渠、水函等,明确耕作、封禁等措施,将人工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近些年在水土保持生态治理中,小流域建设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可将生态修复、农业面污染防治等有效融合[4]。
(1)强化机制,加大投入。水土保持工作和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稳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关乎到社会和谐发展,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可从资金、政策、人才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立项中,在项目概预算中将水土流失治理费列入,设置专项费用,确保专款专用的同时,对每笔资金的支出、去向等进行动态化监管。
(2)实施分类管理,着力打造区域化治理格局。当地政府部门应制定明确的水土保持治理目标,划分各部门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综合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比如生态治理、人为治理等,保证各有侧重。在水土保持过程中,重点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不得以破坏、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3)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绝大部分水土流失问题、环境问题都是人为导致的。为此,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在合同中添加水土保持的相关工作条款,及时清理现场垃圾和杂物,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逐步开展生态修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则下,针对性地选择生态修复技术手段[5]。
(1)土壤资源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治理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土壤质量将会对治理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水利工程项目中,随意施工、暴力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容易对表层土壤造成大面积破坏,也会严重影响到当地植被的正常生长。为此,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应重视表层土壤和植物的保护。
(2)在水利工程的初期设计和建设环节,边坡防护是不可忽视的关键,除了能够起到基本的支撑作用,为现场人员营造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之外,还可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效果。在设计初期多采用铺设混凝土面板护坡、浆砌石护坡的方式,虽然具备防护功能,但对环境不太友好。因此,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方法,不但可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还具备较强的防护性能,实现了实用性、美观性的统一[6]。
建设部门、管理部门应充分关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规范施工人员操作,禁止出现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正式施工之前要去往现场进行全面考察,了解项目特点,从项目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委托等多个方面进行管控。项目建设初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严格管理施工现场,明确作业范围,确保工序衔接得当,比如在开挖之后安排土方的临时堆放区,及时转运并回填利用,避免随意堆放;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设置土壤、植物的临时保护设施等,减少施工阶段人为因素带来的水土流失。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施工方应第一时间恢复工程所属地的原地貌,清理施工环节的垃圾、废土等,可通过种植树木、复耕等方式,以免后期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水资源保护、合理分配中的意义重大。生态水利将会成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充分重视水土保持地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