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康旭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德阳 618000)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其制造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品种繁多、生产周期较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现代装备制造企业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向轻资产、高效率的哑铃型经营模式转型发展,除整机总装等极少数核心业务以外,更多依赖外部供应链作为产品实现方式的重要组成。而随着供应链环境的发展,传统形式的生产计划已然无法适应装备制造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此,还需要制造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对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及控制加强研究与分析,使其能够在自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
在供应链环境下,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及控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市场内外环境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影响下,会使企业生产制造计划出现偏差,而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外部环境或者是市场需求突然发生改变,加上缺乏准确、完善的数据支持,导致企业难以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二是,系统内部资源受到约束。如人员配置不足、场地及物流资源瓶颈、产能限制等,这些不确定性,都会影响计划的顺利编制与执行。其次,供应链系统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其中的生产组织、资源供应、产品销售、物流运输以及客户需求都具有不确定性。受到用户需求变更和采购技术准备滞后等因素影响,目前装备制造企业还存在采购周期不足,供应商配套能力不均衡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确定事件的产生概率也会随之增加,一旦企业的资源供应、产品销售、物流运输或者是客户需求等外部环境发生改变,必然会对供应链层面中的计划及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1)协同意识不强导致供应链各方无法实现有效的同步。导致产品配套的错位,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度。在供应链当中,各参与主体无法获得完整的项目整体信息和供应链总体信息,只能对局部信息进行被动的掌握。这也导致上下游企业在生产计划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进而产生了计划的冲突和矛盾,难以将各自的生产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得供大于求或者是供不应求的情况频繁出现,供应商的能力和资源无法最高效利用,对企业的项目执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计划编制存在集中性以及灵活性不足的情况。在实际生产当中,装备制造企业经常会受到一些诸如质量问题、设备故障等各种突发状况的影响,而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会导致生产节奏缺乏稳定性,进而对生产秩序及项目周期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在内部出现突发事件、客户订单需求发生改变或者是供应商供货延误等情况时,也会导致生产计划无法有效执行,需要对相关内容临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而这也会对生产活动的秩序性和连续性造成不利影响。
装备制造企业的库存主要包含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零部件成品等。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由于没有针对供与需构建完善的协同计划机制,导致库存信息难以进行实时的反馈,而企业为了防止缺货情况的出现,往往会对库存量进行不断的增加,或者对采购周期进行提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库存积压的情况,影响企业库存压降目标的实现。由于缺乏生产协同,各环节的库存难以实现合理分布,经常会遇到总库存偏高,但却频繁断货的现象,导致库存周转率以及客户服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想要推动生产计划的有效编制与执行,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也只有在了解自身以及上下游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自身生产计划进行科学的调整,确保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能够紧密的相连。对此,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对销售历史数据、产品销售明细等进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构建出与自身实际相契合的预测模型,实现市场需求的精准分析,并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为生产计划的合理编制提供支持。与此同时,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中的关联企业实施联合计划及生产排程设计,并及时反馈同步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推动异常信息的共享,在供应链当中实现一体化管理,达到提高数据提炼、分析价值的目的[1]。
(2)应该把信息管理工作纳入到生产计划部门当中。要对各种信息渠道进行积极的开辟,如,建立市场与项目信息共享平台、用户需求调查以及回访等,通过多种途径对市场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推动供需双方实现数据及时共享的情况下,构建计划协调机制。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对市场信息加强掌控力度,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市场信息的预测分析能力,将生产计划的变动尽可能的减少[2]。
想要实现生产计划的同步运行,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通信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以及加工过程等方面实现同步运作,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面向客户落实同步生产计划。而在将客户需求向可执行生产计划进行转换的过程中,需要对计划实施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并对各层面行动目标进行统筹落实,通过与物流企业以及供应商的有效合作,将实现产品销售的前置期有效缩短,进而将非增值时间减少,提高渠道库存流转速度,在供应和需求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3]。
对提前期策略加以落实,能够提高供应链运作的协调性,推进产品制造过程的无缝衔接。装备制造企业应把提前期策略贯穿于生产制造的全流程,相关企业应该提前一定时间,向下游企业进行生产计划的传递,使关联企业能够提前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如资源调度、技术评审、需求分析以及前置工序加工等。在此过程中,下游企业能够通过信息反馈对上游企业的供给情况进行预先的了解,一旦下达正式订单,可以随时进行生产活动,将中间等待时间有效缩短,可以提高物资流转速度,还能将供应链中的库存量有效减少[4]。
对于库存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物流管理绩效;第二,生产管理效率;第三,库存决策机制。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库存决策机制,通常需要借助该机制对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的满足,并实现库存的有效管理。而如果企业能够与供应商、客户进行紧密的合作,借助物联网技术,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相互合作,能够将供货提前期有效缩短,提高需求信息的准确性,避免需求放大,导致库存量不断增加的情况。对此,需要制造企业针对库存建立多点、多方、多级的管理机制,即在供应链关联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管理模式,这样能够使制造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更加紧密。各关联企业也可以对终端市场信息进行实时的获取,确保供应链能够与市场变化保持同步,将供应链各节点当中的库存量有效减少,降低上下游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在减少其库存成本的同时,提高资本的利用率[5]。
以供应链环境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加强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对于制造企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平稳运行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装备制造企业更应该注重战略层面的资源布局和风险分析,通过战略培养和有效管控充分利用社会化产能。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供应链实际做好生产计划的编制、控制及实施工作,尽可能将矛盾和冲突在计划层面解决,保证制造过程的有序高效,以此来推动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