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时期消防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建设

时间:2024-05-19

吴卓然

(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山东青岛 266000)

1.指挥中心现状

指挥中心目前建筑面积约300m2,于2014年进行升级改造。现有人员共计22人,其中干部4人,消防员12人,接警员6人,设有16个一机三屏警情受理席,可以同时受理16起警情信息。视频会议系统和4G单兵图传系统于2014年进行升级,至今已有7年,设备存在老旧、卡顿现象。当前支队所属队站已近70个,但视频会议系统最大可传输视频信号为60路,已无法满足全部队站视频会议需求。

2.当前支队指挥中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适应

当前,指挥中心实际配备12名消防员、6名接警员,平均每班在岗接警人员5名,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市城市管理局12319热线共有接线员39人,按照三班倒的工作模式,每班在岗接线员13~14人,远超支队指挥中心的5人。接警调度员的来源主要为高中或中专、大专应征入伍,整体学历偏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接处警业务学习,日常相应的系统培训也较少,在工作中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老带新的方式来掌握接处警业务知识,从上岗到单独接处警中间磨合期较短,技能掌握程度受个体接受度和环境差异的影响。加之原有兵役制的进出机制、常年值守、个人婚育与薪酬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接警调度员队伍较不稳定,流动性大,往往一名接警调度员刚刚熟悉掌握了系统的操作应用,掌握了基本的接警流程可能就会面临退出队伍或是岗位调动,导致接警调度员队伍始终处于学历不高、层次偏低、青黄不接的状态,不利于接警调度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制约着指挥中心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2 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些体制机制性突出问题仍待破题,面对“全灾种”救援的新职责,仍用老的思维模式、惯用的打法套路抓落实。例如,在由指挥中心主导的联调联战方面,综合协调调度指挥体系还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仍不健全。与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基于数据融合、信息共享的预警和会商研判机制还不健全。目前,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尚未建立,各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指挥中心分散于各部门,指挥调度机制仍是单一的、单向的,“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左右联动”的调度指挥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社会救援力量、救灾资源尚未有效融合,一些特殊灾害处置现场,在需要协调多方力量和装备、资源时,机制不畅、效率不高、协同不力等问题制约救援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3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运行情况看,各级普遍对指挥中心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指挥中心应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深、不全,存在专业水平不精、力量调度不合理、辅助决策不科学、跟踪灾害有效提醒不及时等问题。尤其是转隶改制后“全灾种、大应急”的职能定位和打造消防救援特色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的新要求背景下,指挥中心的地位和力量大幅增强,已经全面升级为集“接处警、预警研判、响应调度、决策指挥、辅助支撑”为一体的综合作战指挥中心。但当前仍存在对指挥中心的职能定位不清晰,思想认识还停留在转隶改制前的阶段,仅限于把指挥中心当作一般的值班室,工作局限于低水平的“接警、派单、传达领导指示”等,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3.加强和改进指挥中心工作的几点措施

3.1 提升接警调度员“专业化”能力

(1)推行接警调度员能力资质考评机制。启动接警调度员能力分级考评工作,按照支队级、大队级不同层级实施考评,推行持证上岗,并采取复评、晋升考核等形式,拓展指挥员等级考核应用范畴,对指挥员能力素质进行职业规划。(2)优化业务教学模式。汇编整理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典型战例等资料,系统开展“调度指挥业务大讲堂”,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讲授应急救援知识和技术;常态化举办“典型战例研讨”“战例微讲堂”,全流程复盘接警调度的薄弱环节;聚焦新任务、新特点,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专家组,选拔业务骨干参加课题研究,全方位、多途径打造高层次教学培育模式[1]。

3.2 健全联动调派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联动调度机制,掌握辖区社会应急力量、应急联动部门单位和其他相关救援队伍的联系方式和调度方法,并参与协调指挥工作。通过研发调派系统、配备通信器材、应用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将企业专职队、政府专职队、社会公益服务队、微型消防站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救援队伍,全部纳入指挥中心调派体系之中,充分发挥主调主战作用,将社会联动力量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各联动单位、响应部门与应急力量间的协作,强化救援信息共享,突破信息传输途径、处理方式、程序局限,切实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强化联合指挥,使得各方力量能够同时感知灾情态势、精确指挥控制、精准采取行动,实现救援行动的快速循环和整体联动,确保整体作战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2]。

3.3 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要规范席位设置,规范操作规程,明确各席位的配备标准和职责任务,细化各类预案、力量编程、调派方案,熟悉掌握各类报警询问要素,灵活运用《危险化学品处置手册》《类型灾害事故初战处置行动规程》等业务理论知识,准确研判灾情,及时推送现场,并做好出动途中、到场展开的安全提示。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集成数字化预案、消防水源、危化品查询等辅助决策系统,强化与应急、公安、交通、气象、地震等部门的数据互通,整合联动部门、危化企业、大型机械、路网监控、灾害预警等信息资源,打造灾害事故救援行动智库,为现场作战指挥及时推送辅助决策信息。

3.4 提升信息报送能力

严格落实部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指挥中心信息工作的通知》要求,掌握“火情、灾情、舆情、要情”4类信息报送的范围、时限和内容,熟知预警信息、值班快报、视频汇报、警情分析、舆情反馈、短信提醒等值班信息的处理方法,熟悉信息联动部门的联络方式,熟练各类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加强信息分析研判,提升信息编辑质量,强化信息直报机制,确保信息报送及时高效、客观真实、全面准确。

3.5 保持应急值守状态

坚持指挥中心就是阵地、值守席位就是站位、值班处警就是战斗的理念,严格落实坐班值守、手台监听、入群指挥、视频连线值班制度,保障电话传真、无线电台、视频设备、快信平台等通讯手段的24h运转畅通,建立日常值守和应急指挥平战结合、运转高效、协同统一的值班值守体系。值班人员时刻保持应急值守状态,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离岗现象发生,遇有重大敏感警情,快速反应、迅疾行动,缩短调派指令的传递时间,及时发布应急响应和遂行出动信号[3]。

3.6 实施从优待员保障

支队指挥中心工作与各业务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单调枯燥,且全年无双休日,常年不享受法定节假日,值班班次紧密且工作繁重,长期面对电脑、服务器等电子设备辐射较大。因此,要加强关心爱护指挥中心从业人员,落实从优待员措施,给予特殊岗位补助,在福利待遇、干部任用等方面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典型培塑、工作宣传、外出学习、疗养休假、立功受奖、值班补助等多方面的政策保障,增强调度指挥岗位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激励广大指战员积极投身指挥中心工作。

4.结语

在改革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规范化运行、专业化运行是必然趋势,必须将指挥中心转型升级当做一项系统工程,为指挥中心赋予绝对的指挥权威,要坚决摒弃“支队指挥中心就是值班室”的陈旧观念,同时改变过去“逐条下达、逐条执行”的线性指挥模式,采用“明确目标—资源配给—效能评估”的“委托式”立体清单指挥模式,充分发挥指挥员的创造性,指挥作用能够在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中贯穿首尾,实现指挥效能最大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