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企业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对健康促进积极作用浅析

时间:2024-05-19

周柳毅 符志民 汤侃

要:虽然我国当前的劳动法中要求,企业方面要能够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障体系,而对于一些有责任感的企业来说,当前其研究的内容已经为医疗保障模式的转化工作,以更好地为员工及其员工家属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基于对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涵盖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了该项工作对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的正向积极促进和指导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具体的参与到相关工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为企业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提供相应的思路,以带动该系统能够更好的完成保证体系转换工作。

关键词:企业管理;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健康促进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7-0000-00

0 引言

社会医疗保险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员工的健康管理质量,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一保险制度过于积累,当前医疗保险对员工的健康方面促进效果为,只能够完成对一些慢性疾病和严重程度较低疾病的诊疗,而对于其余的重型疾病和急性疾病的保障效果不足。对于有条件并且具备责任感的企业来说,其已开始实施对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和模式的转型工作,进一步提高和满足员工健康管理质量和健康需求。

1 企业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的内容

企业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的内容为,其要能够与当前的社会医疗保障系统进行衔接,并且为整个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在该项工作的具体开展中,也要能够针对员工的具体工作和身体状况为其发出警报性信息,从而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发现其身体方面存在的健康隐患。

这种方法的宏观指导意义在于,将传统工作形式中的被动性健康管理工作转变为主动性健康管理工作,并且企业方面在该过程中具有了更高的话语权,同时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粘性和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带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2 企業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对健康促进的积极作用

2.1 急性病预防方面

急性病虽然发生时间较短,并且造成的后果通常较为严重,但是各类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急性病的发生前都有所预兆。传统的医疗保障项目中,针对各类急性病的发生过程,只采取事后补救的方法,而对于脑溢血等类型疾病来说,这类事后补救工作聊胜于无,员工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依然存在,尤其是对于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来说,这类疾病意味着整个家庭快速因病致贫。

在新的工作体系中,由于已经变被动为主动,所以能够帮助员工发现当前身体中存在的健康隐患,通过信息发布等方式督促员工完成定期体检,对有急性病隐患的员工量身定制健康方案实施干预。同时,企业能精准掌握员工健康情况,科学合理调配健康资金,实现“员工要健康、企业促健康”的良性循环,实现对急性病的全面预防。

2.2 慢性病干预方面

慢性病虽然在长期的治疗和对抗过程中,对员工身体方面造成了影响需要通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展现,但是对员工造成的心理方面负担和经济方面负担无法避免。

对于慢性病的干预方面,其最终目的为能够为员工提供持续性的医疗保障服务,并且要能够防止慢性病转变为急性病症。新建成的保障制度能够更好地帮助员工,获取其当前的身体运行情况和各项运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向其发放专用补助金等方式,让员工的慢性病得以更好干预和控制。

2.3 疾病预防范围方面

事实上对于人体来说,各类疾病都会由于多种看似无关的因素引发,比如常见的高血脂高血压等,很容易引发脑溢血等急性病症,所以要能够实现对各类急性病症和慢性病症的预防,只要通过对员工生活状况与工作状况大数据的分析,分析其当前健康问题发生几率,从而让这类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工作形式和生活方式。

在新的医疗保障体系中,提供了主动性的健康防治服务,通过对GPRS血压仪、血糖仪、健康手环等专业设备的应用,让员工通过设备自主完成身体状况监测和数据上传,当某个员工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或长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时,系统向企业健康管理部门以及该员工提交相关的警报性信息,从而促使该员工提高警惕,以防止其遭受过于严重的病症。

2.4 健康资料获取应用方面

在主动性的健康保护体系中,要通过对专业性设备的应用获取员工的健康资料,包括员工血压、血糖、血脂、已经参与过的医疗行为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研究当前员工的身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是否处于健康的生活状态。

在医疗保障模式经过转化后,企业方案不但可以通过对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完成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自主输入到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该系统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分析,确定当前员工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当发现员工的生活状态和身体情况都处于不健康状况时,需要及时让其参与到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而对于已经参与过的医疗行为,企业方面可在报销过程中,通过政府与企业医疗数据接口自动获取或员工提供相关的资料,能够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全面高效记录,为后续的健康管理过程奠定基础。

3企业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的落实方法

3.1 体系整体架构

在医疗保障模式转换工作的具体推行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为完成对整个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架构。本文提出的思想为建成员工的个人健康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为能够完成对员工的行为监管、健康状况监视、相关身体运行数据的采集,通过对其整体参数的最终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是否需要参与到具体的医疗行为中。

对于身体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过程来说,本文提出的方法为向员工发放专用数据收集的手环、血压仪、血糖仪等智能化设备,并实现与手机应用的对接。要求员工日常工作生活中,按时进行监测,智能设备能够自主传递数据到企业建成的健康管理数据库中,让员工能够更好地通过对自身身体相关参数的分析,确定其当前是否存在身体健康隐患。另外已经建成的数据库体系要能够与信息化系统对接,通过对长期数据的分析以及员工是否参与过的医疗行为的分析,了解员工是否面临严重的健康隐患。

另外企业方面建成的整体性工作体系中也包括了区块链、工会救济等多个工作组织和工作形式,并且所有这些项目都能够与医保制度和医保系统进行融合。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企业方面能够通过消耗更少的资金就取得对员工的健康管理成效,而对于员工来说,新的管理制度自然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落实对自身健康的管理项目,最终构成了双赢局面。

3.2 硬件设备支持

硬件支持设施需要从两个角度出发,其一为针对员工本身的使用硬件设施,由于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员工的身体运行情况的获取参数主要为员工的血压、血糖、运动情况、日常的生活习惯的,所以可以提供的相关设施包括运动手环、血压、血糖、血脂测量设备等,要求所有员工都能够定期完成对自身身体参数的测量工作。为了防止员工自主输入过程中故意夸大既成后果的方式非法获取医疗保障资金,采取的方法方法为企业方面向员工发放统一型号的各类设备,并且这类智能设备能够自主把相关数据传输到企业已经建成了健康管理体系中。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员工发生数据篡改问题,提高了相关数据的记录精度。

另一方面的硬件支持设施为企业方面建成的健康数据管理体系,该系统作为一项智能化较高的信息化系统,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系统无法满足该系统的具体要求,所以需要采用的方法为完成对当前硬件设施的全面替换和优化,并采用硬软件升级的形式,让该系统能够更好地运行。本文提出的方法为,企业中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设计人员完成对当前该系统发挥作用和运行质量方面的研究,分析该系统中是否可以加入其余功能。当无法实现这一效果时,可以通过建立额外的信息化系统,完成对各类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而当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时,則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增加功能的方法,让企业方面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员工身体健康数据的收集工作,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硬件设施添置成本。

3.3 健康档案管理

由于对于企业的员工健康数据来说,本文采取的方法为完成对各类数据的日常上传工作,所以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员工的数量较多,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负担以及运行中的故障发生几率。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的方法为通过建立健康档案的方法,提高对数据的压缩质量,以最大限度降低相关数据对整个系统造成的空间占用总量。在具体的工作项目中,信息化系统能够通过对员工上传数据的分析,确定相关数据和标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当发现某员工到某项身体指标和正常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时,则需要重点关注该员工的身体状况,信息化完成对这一数据的比对后,今后一段时间中都完成对其的健康数据分析。

而对于指标正常的员工来说,可以完成相关数据短期存储后删除,或者将其存储到专用的硬盘系统中,而在最终的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本文提出的方法为以每周为工作周期,该系统通过对所有采集到数据的探索,当发现某员工的身体健康数据未记录时,则最终提交的健康档案为该周期员工的身体保持健康;当发现某员工初期指标正常,而后续一段时间中的指标不正常,或者指标的变动幅度与之相反时,则出具的档案为亚健康状态,要注明可能引起这一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的问题,并且将该档案上传到健康管理部门中,也要发送到员工的个人工作邮箱中;对于相关检测指标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的员工来说,则需要发出身体健康的警报标志,在生成相应的健康档案后,将其发送到其手机上,让这类员工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发出的警报信息要能够引起健康管理部门员工的警觉。

3.4 “健康信用”体系建设

健康信用体系的建设方法为,要求所有员工都能够完成对身体运行数据的日常上传工作,当发现某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某天或某较短时间段存在数据未上传现象时,系统判定该员工处于一种特殊性的生活或工作状态,导致其遗忘了这一工作内容,员工的健康信用体系处于正常状态。

发现某员工的数据上传信息存在很长时间的缺失,或者数据的平稳程度发生过于突兀的变更时,则可确定其不重视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或者让其他人替代自己完成数据上传工作,系统将这一行为判定成失信行为。另外当发现某员工存在其余方面的严重失信行为时,也需要将这一内容导入到医疗体系中。

4

综上所述,企业医疗体系转变工作对员工的健康状况管理意义包括,更好地发挥急性病治疗和慢性病干预工作、扩宽疾病的防治范围等。要能够全面发挥该项工作的应有作用,需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在建成整体性管理框架基础上,通过优化和设置硬软件设备、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建成相关的信用评级体系等,实现对员工身体状况的全面监管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袁雪萍,王华丽.酒类产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监控管理以及医疗保障的措施研究[J].酿酒科技:1-6[2019-07-17].

[2]张绪凯,张丹丹,刘振清.关于完善企业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考[J].商讯,2018(14):63-64.

[3]李建学,陈卫.现代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与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78-279.

[4]姚剑锋.国企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J].华北电业,2015(03):64-65.

收稿日期:2019-07-23

作者简介:周柳毅(1968—),男,广西柳州市人,本科,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科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企业社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