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冯波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人们对城市的交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迎合城市建设对当前公共交通的需求,各大都市都着手开展建设地铁交通系统。地铁交通系统的监理,不仅能够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而且可以增加人们出现的效率,一举两得。在地铁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地铁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是确保地铁设备以及地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我国地铁系统大多建立在一些发达城市中,因此,对地铁设备故障维修经验较少,从而导致在设备的维修过程中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基于此点,本文将展开重点分析。
关键词:地铁设备维修;不足;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U2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062-01
1 引言
目前,地铁已经发展为我国公共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也能侧面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达程度。保证地铁设备稳定运行不仅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整个地铁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地铁设备种类繁多,维修复杂,其中涉及屏蔽门、低压配电系统、环控系统、水系统以及电扶梯等设备,大多数设备都是和乘客有着直接关联,使用较为频繁,容易出现损耗,因此,其时常出现故障,地铁部门一定要对故障设备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及时的维修与养护管理,这样才可以使地铁的稳定、安全运营得到有力保障,全面发挥地铁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
2 地铁设备维护管理的模式
如今,我国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和大多数国际地铁管理模式相同,这种管理模式一般实行分层管理:一层是自有维修,代表地铁部门维修部技术人员实施的维修与养护;另一层是委外维修管理,代表将地铁设备的维修工作委托给专业维修企业,从而对故障设备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与养护。两种不同层面管理的内容都是对地铁设备进行前期管理与后期管理,其中,前期管理的内容是根据实现拟定的定期养护方案,对地铁相关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这是为了有效降低故障的发生率;后期管理的内容是在地铁设备出现故障后实施及时、有针对的处理,这是为了将故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地铁运行的连续性。本文主要针对地铁设备自有维修展开讨论与分析,阐述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有效的改善措施。
3 地铁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不足
3.1 维修管理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对资源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据相关研究表明,增加生产质量与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基础就是降低成本,但是当前大多数地铁公司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养护都是按照专业划分的,之后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这就导致负责不同设备的专业人士会出现重复检修状况,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其次,地铁设备质量管理以及维修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大多数地铁设备维修部门单单是针对某一故障与质量问题进行检修核查,没有对检修的成果与经验进行总结,没有完善现有的维修管理方案,从而使维修管理的质量得不到显著提升,属于一种纯被动维修管理。
3.2 维修管理模式狭隘
如今,大多数地铁企业管理部门对于设备维修人员管理的方式都是粗放型管理,虽然制定了大量奖惩机制以及规章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性以及明确性,从而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公正,大多流于形式。对维修人员的管理相对狭隘,忽视了对维修人员企业文化输送以及奖励的重要性,使得维修人员严重缺乏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不高,自主工作能力相对较弱。
3.3 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维修管理机制
地铁企业对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实行纵向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维修中心→故障设备→维修人员。但是,在设备实际维修与养护的过程中,也需要车站控制室、监控中心的参与,甚至需要得到委外公司的帮助。实行纵向管理进而忽视了横向管理的作用,从而导致出现由于协调不一致、不及时进行的跨级维修、盲目维修、无效维修等问题,造成设备维修工作不仅效率低,而且没有章法,影响了地铁设备以及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降低了地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4 地铁设备维修不足的改进措施
4.1 提高地铁设备维修管理的科学性
首先,必须对地铁设备进行综合性的养护管理;目前,专业院校毕业进入维修岗位的维修人员本身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能力与方法。地铁部门可以对其实施系统的岗位培训,采取一对一带教形式,使得维修人员的综合专业素养得到大幅提升,使其能够完全从容应对地铁设备日常的维修与养护工作;不仅如此,还可以结合地铁设备的特点制定规范的维修养护表格,使设备的维修养护更具系统性以及综合性。其次,增强预控性养护方案;换而言之,就是结合地铁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设备实际的运行状况建立预防养护体系,从而将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降到最低。最后,通过连续质量管理模式对整个维修过程中实施监管;地铁设备维修属于非静态的过程,不同技能实施,不同层次维修带来的效果各不相同,不仅需要对未来运行效果进行评估,而且需要对现在运行效果提供保障。因此,对整个维修过程的质量监管必须保持连续性。在维修的全过程中,维修人员一定要嚴格按照设备相关维修规范实施维修操作,不断发现与判断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自我完善,同时监管人员还必须在连续质量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漏洞,制定针对性的意见,并对实施改善措施的效果进行二次监管,从而实现对维修过程以及维修人员的双重监管目标,使得地铁设备维修的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为地铁以及相关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4.2 改善现有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地铁设备维修人员能够在日常维修工作中进行综合性的维修管理,地铁部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上岗培训体系,通过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来丰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加维修人员的维修知识,从源头上加强维修人员设备维修的效率以及质量;接着,必须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绩效考核制度,从维修人员的科技创新、工作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考核维修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效,并结合考核的结果制定多层次(包括精神与物质层面)、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大幅调度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不仅如此,地铁企业还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维修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最后,地铁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到基层维修人员中,了解其实际的需求,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其物质与精神层面的需求,间接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与效率。
4.3 建立全方位的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地铁部门需要在日常设备维修工作中不断总结以往维修经验,全方位思考,建立完善的地铁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作为技术后盾,协调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以免发生相同的故障问题。横、纵向管理协调机制可以从下面两方面入手:(1)建立更加简洁、流畅的信息管理体系。以现有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共享为基础,建立元信息管理中心,对地铁设备的全部信息实施整合管理,其中包括使用年限、历史维修、特征、生产厂商、机型以及参数等,从而优化各个不同信息共享的工序。(2)以中央调控中心为基础建立设备维修联动横向协调部,使其与纵向管理协调一致,共同进行地铁设备维修管理方案的制定,同时建立指令性文本,使设备的维修更加全面与规范。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铁系统日常运营过程中,地铁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是确保地铁设备以及地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设备维修的效益与质量,从而保障地铁系统的稳定运行,进而提高地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健.基于BIM的地铁车站机电设备维修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6.
[2]刘伯鸿.浅谈地铁设备维修管理[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9,(03):65-66.
[3]刘智炜.地铁设备维修外包项目管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