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时间:2024-05-19

张丹东

摘 要:新型自动气象站是地面综合观测业务的重要设备,对相关工作的稳定开展具有保障作用。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注意对时、做好数据维护工作、做好温度和湿度观测、做好大风预测四方面,论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希望对相关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数据服务

中图分类号:P41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219-01

新型自动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通信接、系统电源等设备组成,主要用于天气的自动观测和气象信息的准确采集。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开发和使用提高了气象事业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使得观测结果满足各项业务的开展要求,为气象部门的发展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很多新型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对气象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的问题

1.1 台站的正点长Z文件的更正报太多

新型自動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的开展,很容易出现正点长Z文件的更正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主通道内存在很多多余节点,当节点数量过多时,整个系统便会的传送起点将会放在第二个节点上,当传送过程全部结束之后,文件会自动保存在AWSNet之中。与此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也会从第二个或第三个节点开始,导致文件无法实现顺利传输,但该类型文件也不会被系统自动删除,而是继续进入二次传送状态。因此,在观测业务实际开展时,如果一个文件出现了多次上传现象时,便会产生很多个更正报,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该项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通信组网接口软件的第二、第三节点处输入空,便可以实现观测结果的合理矫正。

1.2 当传输路径设置好之后不能实现自动传输

根据上层网络部门所提供的有效数据,很多台站在工作过程中虽然对文件传输路径进行了全方位设置,但依然存在数据不能成功传输的现象。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在新型自动气象站构建过程中,会进行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参数设置,而在此项设置时仅仅妒忌文件传输路径进行了建立,并未对自动站组网设置情况进行更改,此时文件传输路径设置只能在手动文件传输状态下才能发挥出作用。因此,在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对自动站组网设置情况进行更改,是有这样,才能确保文件实现自动传输[1]。

1.3 气压数据正常,但无本站正点的气压数据

在台站进行工作时,能够对一小时之内的分钟气压数据进行正常显示,但并不能在正点数据维护过程中对气压数据进行正确显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对审核规则库进行合理建设。除此之外,很多台站的设置高度偏高,很容易导致气压值在设置过程中出现默认设置,并处于审核规则库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多年来台站的审核经验,以及之前年份的气象数据制定情况,开展正确的规则库地面审核流程,避免相同问题的频繁出现。

2 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2.1 注意对时

在新型自动气象站业务开展过程中,观测人员需要对站内计算机以及采集器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此来确保台站之中的计算机时间与采集器时间保持一致,如果在此方面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采集器对各类气象要素的精确采集。当大范围降水天气出现之后,如果时间无法得到正常显示,会导致降水量的计算结果出现很大偏差,并导致J文件之中相关降雨量数据失常。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降雨天气出现之前做好时间校对工作。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天的17:00到17:01时间段内进行正点数据传输,如果计算机时间与采集器的时间不一致,便会出现数据文件无法正常上传现象,从而对观测数据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说,在气象观测过程中,时间校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对整体网络的连接情况进行总结,检查系统内是否存在其他故障,一旦发现新的故障类型,工作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对故障进行修复,之后利用人工方式来实施观测数据的上传工作,增加地面综合观测结果的准确性[2]。

2.2 做好数据维护工作

为了确保维护处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工作人员可以在每天的20:00之后对当天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和校对,并做好系统维护工作,结合相关规定内容对观测项目进行正确输入。例如,在无遥感项目的人工站观测数据传输时,需要开闸信息的输入和保存工作,对于当日所产生的编报信息,需要将其保存在B文件之中,同时在后续做好定期维护工作,并对原始数据和B文件进行合理备份,保证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具备较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地面观测其他业务的平稳开展提供基础条件。例如,在数据对比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发现降雨量出现偏大或偏小等情况,首先要确定该时期是否处于结冰时期,如果不是,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观测系统按顺序进行查看,还可以对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进行合理利用,实现错误数据的合理替代。

2.3 做好温度和湿度观测

在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开展过程中,如果遇到暴雨和大风等恶劣天气,传感器和电源接口很容易被雨水浸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便会导致整个温度和湿度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现象。为了避免对整个观测结果的影响,可利用人工方式进行补测。例如,在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关气象数据出现异常,相关基站可以在每天8:00、14:00和20:00时间段内对气象测报信息进行编制,并利用人工方式,对错误数据信息进行重新观测。如果在测试时发现温度数据正常,而湿度数据在整点前后的10min内缺测,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人工补测的方式,对湿度数据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与以往相同时间段内的湿度数据相结合来看展补测工作。从整体工作流程来看,人工补测方式的实施最为便捷,而且得到的数据结果也十分准确,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型自动气象站地面综合观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3]。

2.4 做好大风预测

在大风观测工作开展时,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经常会出现与人工观测数据相差>1m/s现象,相关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此种情况,应立即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及时处理。假设来说,如果是分钟观测数据出现了异常现象,但并未对整体的小时观测数据和整体风速数据产生影响,则不需要开展缺测处理方式。而在大风数据缺测处理过程中,决不能对前后两个时次中的风速数据做内插处理,而为了实现观测数据的有效维护,可利用其他的自记风速进行数据替代。例如,在南方地区每年的大风天气中,为了避免观测数据出现问题,很多工作岗位都是在24小时不间断运行,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的气象科技发挥出了重要作用,通过个性化产品的推送,实现了对气象观测结果的实施监督,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准确的气象信息。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面综合业务开展时,观测人员需要观测业务、观测技术等进行深入学习,实现个人观测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可利用针对性较强的方式和手段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以此来提升气象台站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另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在原有基础上对观测技术进行创新,以此来推动气象综合观测业务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殷光辉,高淑娟.新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数据异常问题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02):246.

[2]陈庆亮,马传成,刘彬.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诊断[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7,34(04):93-97.

[3]陈光华,李肃秋.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常见故障及质量提高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09):236+2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