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州地铁五号线早高峰运力匹配研究

时间:2024-05-19

谭猛

摘 要:本文梳理了广州地铁五号线早高峰运输现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运输的困难点。针对十三号线接入后的情况,对五号线早高峰的运力匹配情况进行了研究,探寻运力匹配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地铁;早高峰;運力匹配

中图分类号:U2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2-0232-04

1 五号线运营现状

五号线是广州地铁线网中东西走向重要干线之一,贯通广州市中心组团旧城中心区和珠江新城CBD、联结西部发展区和东部产业转移带的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五号线滘口至文冲段于2009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线路全长约31.9km,共设24座车站,采用6节编组L型车,最高运行速度是90km/h。线路情况如图1所示。以下从客流情况、运能设置、供车情况三方面对五号线运营现状进行分析。

1.1 客流情况

1.1.1 客运量

随着线网跨越式发展,多条线路接入换乘,五号线客流稳步增长,2013年至2017年,客运量每年平均以6.4%的速度增长,运能每年以约4.4%的速度增长,具体见表1。2017年日均客运量109.4万人次,其中工作日113.4万人次, 2018年十三号线接入后运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1.1.2 断面客流及满载率

五号线工作日的超大客流主要出现在早高峰(7:45-8:45)下行车陂南~珠江新城区段,最大满载率在130%以上。每年的满载率变化情况见表2。

(1)下行方向。以2017年11月为例,工作日早高峰7:30~9:15满载率均超过100%,最大断面客流出现在8:15~8:30员村~潭村下行区间,为13126人/15min,满载率133.2%。

早高峰下行方向7:45~8:45车陂南~珠江新城区段满载率逐渐升高,满载率进入110%~140%区间。珠江新城~五羊邨满载率明显下降。各区间在对应时段具体满载率如图2、表3。

(2)上行方向。如表4所示,早高峰上行方向8:00~8:30广州火车站~五羊邨区段满载率超过100%,最大断面出现在8:15~8:30杨箕~五羊邨上行区间,9671人/15min,满载率114.5%。7:50~8:30期间广州火车站上行站台压力较大,站台排队候车乘客较多,上行列车到站时车厢内已接近满载,乘客上车后仍有较多乘客无法上车。

由以上分析得出:一是五号线早高峰下行方向运能存在瓶颈,尤其在车陂南~珠江新城区段满载率过高,亟需解决;二是火车站上行满载率偏高,也需调整。

1.2 运能设置情况

2017年11月,五号线工作日期间执行时刻表《Z5135》,工作日上线48列,早超高峰行车间隔2分06秒,下行方向超高峰持续1小时。《Z5135》时刻表参数见表5、表6。

五号线的早高峰采用不均衡运输,在高峰期的部分时段,在部分区段内,额外投入列车,形成短时超高峰。

1.3 常态化客流控制

车陂南站是四、五号线换乘站,是早高峰期间下行方向超大客流的起点站,也是五号线客运压力最大的车站,时刻表在7:30~8:30提供了最大运能。车陂南早高峰是主控站,无固定人数限制;大沙地、三溪、东圃辅控站,控制进站人数1000人/15min。

1.4 五号线供车情况

通过表7可知,五号线总车辆数62辆,《Z5135》时刻表最大载客上线48列,正线备用车1列车,车厂预备状态良好车辆2列,可供上线运营列车52列。

2 十三号线接入后的影响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首期于2017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线路起于鱼珠站,在鱼珠站与广州地铁五号线换乘,接入后对五号线的客流造成了一定冲击。

2.1 新线接入后五号线客流情况

十三号线接入后,五号线日均客运量为117万人次,最大断面客流出现在早高峰(8:00~8:30)猎德~珠江新城下行区间,达2.6万人次/30min。详细情况如图3、图4、图5所示。

十三号线接入后,五号线最大满载率148%,出现在7:30~8:00员村~潭村下行区间,较2017年11月上升16%。

2.2 十三号线早高峰(8:00-8:30)OD(交通出行量)流向分布

早高峰十三号线客流除本线(13.0%)外,主要流向三号线(占比20.9%)、五号线(占比16.4%)、一号线(占比10.0%),其次为流向二、三北、四、六、八号线,约占5%~9%,流向七、九号线、广佛线的客流较少。

从图5、表8的情况可以分析出,十三号线接入后,换乘客流主要流向了车陂南~珠江新城段,五号线车陂南~珠江新城段的断面客流进一步加大,五号线早高峰的运力安排需要与之相匹配,运输组织需进一步优化。

3 十三号线接入后的应对措施

3.1 增加高峰期上线列数,提升运能

五号线早超高峰的行车间隔已达2分06秒,已达到设计极限值,排除进一步压缩行车间隔的方案后,考虑通过增加高峰期上线列车数,提升整体运能。

(1)方案一:总上线列车数增至51列。早高峰期上线45列车,较原方案增加5列,行车间隔2分34秒,超高峰时间约70分钟,超高峰期由7:45~8:45调整至7:30~8:40,总上线列车数51列。

优点:高峰期运能提升12%;下行方向的满载率不会进一步增加;上行方向最大满载率降至约101%,超高峰持续时间变长。

缺点:五号线共配属62列车,高峰期上线51列车(备用车1列),供车率达84%,车辆供车压力较大。列车故障扣车数量较多,涉及重大改造作业频繁,如列车出现故障,将出现早高峰供车不足而导致抽线的情况。

(2)方案二:总上线列车数增至50列。早高峰期上线44列车,较原方案增加4列,行车间隔2分37秒,超高峰时间约60分钟,总上线列车数50列。

优点:高峰期运能提升10%;下行方向的满载率增加幅度不大;上行方向最大满载率降至约103%;超高峰时长与原方案一致。相比方案一高峰运能有所下降。

缺点:与方案一存在的缺点类似,但供车压力有所降低。

(3)小结。通过表9对比、分析,优先考虑客流需求,结合设备负荷能力、车辆供车情况,十三号线接入后五号线提升运能实施方案一,总上线列车数51列,备用1列车。

3.2 采用不均衡运输手段

五号线的行车周期为115.5分钟,上线51列车,如果按照均衡运输组织行车,最小行车间隔等于周期除以上线列数,则为2分16秒。部分客运重点区域的运力不足,而部分区域又同时存在运能浪费的情况。采用不均衡运输,可以短时将运力投放到客运压力最大的区域,把这些区域的行车间隔压缩到最低,可以有效的利用运能。

五号线早高峰往下行方向短时额外投入5列车,重点解决车陂南~珠江新城下行的拥堵;同时上行也额外投入1列车,有效地缓解了火车站上行线的客流压力。

3.3 加大文冲~鱼珠段下行线运力

如表10所示,十三号线首期开通初期,8:00~8:30期间往五号线鱼珠以西有4099人,而五号线列车AW2运能1407人,《Z5035》时刻表在8:00~ 8:30时间段内共有9列车投入到鱼珠~文冲段。新时刻表《Z5036》在8:00~8:30增加3列车投入上述区段,共投入12列;同时实施点对点精准投入2列空车到鱼珠下行站台,较好的疏导了十三号线换乘客流。

3.4 优化重点站精准投放空车安排

五号线车陂南站是早高峰下行方向的超大客流起点站,且车站站台小,客流集中,极易引发客伤等风险。结合进站客流情况以及四号线的换乘客流特点,7:30~8:30期间在车陂南下行投放5列空车疏导客流。五号线鱼珠站也是十三号线终点站,8:00~8:30期间在鱼珠下行投放2列空车疏导换乘客流。

3.5 优化客流控制

优化部分五号线早高峰常态化客流控制站点,减少早高峰期间大沙东~车陂南进站人数,从而缓解车陂南~珠江新城各站的乘车压力。

4 应对措施实施效果

4.1 五号线重点车站实施情况

(1)车陂南站。共投放5列空车(站台到点7:41、7:49、8:00、8:14、8:25),在7:30~8:30期间站台压力明显缓解,有效的解决了五号线客流最困难的站点的客运压力,最后一个空车过后站台客流基本缓解。

(2)鱼珠站。共投放2列空車(站台到点8:02、8:15),空车利用率较高,乘客均能上车,到目前为止能够较好的输运十三号线的换乘客流。

4.2 方案实施情况分析

通过增加运能、空车精准投放及客流控制等措施,车陂南站下行的客流压力稍有缓解;有效减轻了鱼珠站接驳十三号线换乘客流的压力;车陂南~珠江新城下行线的客流情况较十三号线开通前未进一步恶化,运力匹配情况较好。

5 结语

十三号线接入后,对五号线早高峰的客流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五号线的客流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后,采取增加上线列数、不均衡运输、调整运力分布、空车精准投放等一系列措施,较好的匹配了客流的变化,解决了五号线的运输难点。通过本文的研究,也为后续地铁线路开展运力匹配研究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海全,宋利明.行车组织规则(四、五号线)[S].广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

[2]曾宪彬,郑晓民.广州地铁控制中心应急处理程序(五号线滘口至文冲段)[S].广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

[3]李文,万宇辉.地铁列车运行调整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16(9):125-1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