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工营造园林景观中植被配置技术与艺术

时间:2024-05-19

李宏昌 刘琴

摘 要:人工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植被配置不但注重技术效果,还应当融入艺术风格,本文就园林景观设计中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下,以人工营造植物态环境为主旨,根据地形、道路艺术地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结构,并以形象的符号化进行专业描述与设计,甄选苗木,拟定合理、艺术的种植方案。

关键词:人工营造;生态环境;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5-0241-02

在人工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形成自然生态环境,而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在保护生态特征主旨下,采取乔、灌、花草、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群团状结构的植物配置方式,乔木种植需要较好的空间感,通过种植乔木营造整个场地的骨架,形成人工营造生态环境的主要植物景观元素。它的配置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植物群团甚至是全景区的植物景观配置和观赏效果。于是,如何根据地形和环境特征进行艺术的配置乔木,突显其骨干构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将乔木的配置形式艺术形象化的用符号布局来描述。

1 骨干乔木配置符号化造型技巧

1.1 “V”字型造型配置

当绿地临近的道路是三叉路“Y”字型时,根据道路和地形,可选用“V”字型进行骨干乔木的布局。其布局技巧为:先在“Y”字的交叉中心确定“主视点”,正视“Y”字的上半部位即为绿地,主视线即为绿地的至高点,以此为中心可设为漫地形,最高不超过60cm,向道路方向渐渐坡度降低,此地形中,可设置3棵乔木作为骨干树,配置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季相、观赏特性及树木的生态特征等因子。配置布局方法是:先在稍偏离主视角线上定点的第一棵,树木要求矮、树干粗壮、冠高比大、冠幅大,而再定离主视角近端一棵,相对整体稍大一些,最后确定离主视角最远端的一棵最大的,此3棵树形成的“V”型角度,并根据坡度适当平行打开,避免其形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树种搭配要求充分考试阔叶落叶与针叶,针阔混交比例至少为1:3天际线可形成大小“S”或“Ω”型。

1.2 “倒V”字型造型配置

定位技巧是将最大的乔木选设在主视角上的坡地致高点或平地的中心点,其余大小不等的2棵乔木形成“倒V”的两个端点。

中心点选择体量最大的一棵,高度冠幅最大。其优点:骨架饱满有气势,层次感强,没有大的视角弱点,重心稳。天际线成伞形,自然美观,组团的时间、空间跨度感大,容易形成好的、厚重的景观品质。

1.3 “C”字型配置

当道路形状为大“C”字型时,主视角点就应选设在道路弧度最大之外弧突中心,然后,面向弧心并以坡地高点为圆心,选定主视角线上第一棵,并以圆心与此点之间距离为半径,基本平行于地形的外围弧线做圆,在圆弧上选取合适的第二和第三点来确定其它两棵骨干乔木。形成干形、冠形、颜色及季相明显的针、阔乔木树种搭配。对该地段的绿地植物景观起支撑作用。

1.4 “M”字型双坡驼峰造型配置

景观道路成大、小“S”型时,在进行骨干树配置时,首先绿地的地形应设计成双坡,且高低不等成驼峰状,离主视点最近处为“M”的最低中心点,此点位应选配5棵乔木中最小的一棵,在东北地区最好为常绿针叶青杄或红皮云杉,在两驼峰的中间高点则应选择较大2棵乔木,如:秋观黄叶冬观白干红枝的白桦、一年四季花、果、枝干均紫红的紫叶李,春观白花、秋观黄叶、冬赏棕红枝干的山桃稠李等,在驼峰的两个较低点处的2棵乔木可为观果的山丁子、山梨、山里红或山杏,应当是种类、季相和形状不同的乔木或亚乔木,构成开放式的M”字型骨架结构,M型双坡种植是对M型单坡种植在更广度纵向空间上的一个应用。使平地的道路的观赏者,能在纵向高低层次的观赏点起伏更分明,竖向的天际线曲度加大,造型更加优美。

1.5 “U”字型造型配置

如果景观道路在轴空间上有较大纵深时,骨干树的配置应形成舒适的沙发造型“U”字的5个骨干点位。其中,“U”口两侧分别为形态、种树各异的4棵乔木,而其中心为一棵能凸显其形态特征的霸王树,使观赏者在视觉和心理上有被接纳的感觉,营造轻松放空的环境效果,此方法可以满足需要四面造景时的骨架支撑,非常适合三叉路口合围的地形,切忌布置成5棵同种、同形、大小相同的树木,天际线齐平无起伏变化。

1.6 单骨架二乔混搭配置

这种方法是选取坡地高点种植单棵骨架乔木,其体量要明显大于二乔,结合实际在其外围使用V字型或C字型搭配二乔。该种混搭手法弥补了V、C字型种植的弱点,视觉上重心明显,天际线饱满,减少了大乔苗木数量和整体造价,符合以中小乔木为主造景的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这种配置方式使植物组团的体量、气势和年代感要弱于V、C组团。如果乔木补充搭配不当,种植层次繁多,耗费的时间长,还容易出现植物种类重复,且成本造价偏高现象。

2 花灌木配置技巧

花灌木的配置大多情况下是以组团为单位,即形成花灌木群团组织,往往在曲线弯路的中腰线位置多为塔形结构,选用矮胖型植物过渡,且力求简约整洁。弧凸处一般随弧走,最大化形成“Ω”形或“S”林缘线,实行密集种植,以闭合视线。但要注意的是植物群落的层次、色彩、叶形及树种搭配种类要丰富,结构要合理。

还可以充分利用景石、假山、大树茎干,拐角处和墙角的锐面作为参照衬景。在无参照物时,可以先种一棵大球作为石头参考,以此定位在主视角线上,景观突出点或弱点。东北地区常用的灌木树种如:水蜡、垂榆(绿和金叶两种)、茶条槭、丁香、红瑞木、侧柏、铺地柏、连翘、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等,树球类的有云杉树球、榆树球、茶条槭球、小叶丁香球、红瑞木树球、黄杨树球等。

3 地被植物配置技巧

地被植物配置应根据地形、园路、林缘线合理选择弧形,尽量保证线条顺畅完整。大地形以大弧为主,小地形和花境可以采用碎拼和小弧多变曲线。注意避免色块的交接部出现锐角三角形。尽量采用大锐角或小钝角接口。包边的苗木应选择叶密,矮生长,耐修剪品种。小苗倾斜向下顺着坡面种植。包边地被向下倾斜顺坡种植,优先种植外缘线条,由外向内倾斜角度递减,种植时对苗木大小仔细进行甄选,遵循前矮后高种植原则。前排地被弧线顺畅,不能露土,最好为常绿,叶密集,分孹力强,耐修剪品种。常用地被弧线有8字形,半8形、C形、蝶形、梅花形,多适用于中大地形。规则矩形或三角地形采用起点断开式,碎花拼接式(适用于小地形或花境营造)。靠内部位配置时多采用多“S”小半径弧形、“Ω”型,适用于中小地形。小地形上的弧线尽量使线条夸张,变化明显,曲线灵活。不建议弧度变化小的种植形式。林缘线靠内部分采用的多个“S”小半径弧线。如遇狭长矩形地形难处理时可采用断开式弧线和多“S”小半径弧线。“Ω”型林缘线,能够增加景观深度、厚度和空间的疏密变化,是一种比较优秀的林缘线划分方式。

植物的配置艺术不仅体现了草坪的各種功能的配合,也能发挥草坪本身的艺术效果。若配置得当,会更加丰富草坪植物的造景美,提升人们的文化品味。

4 结语

园林景观以人的选择为导向,所以无论哪种景观形式,其最终的思想是为人提供舒适、自然、美观的景观体验。通过结合自身的审美情趣,掌握必要的设计理念、种植技巧,并将自身的思想融入到景观配置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体系,为丰富和发展园林景观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敏捷.植物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2015,02.

[2]胡长龙.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M].机械出版社,2016,04.

[3]郭英爱.浅谈园林植物配置[J].河北林业科技,2007,(SI):56-57.

[4]张家伍.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配置[J].绿色中国,2007,(15):56-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